煤矿水害及防治
授课时间:2016年7月12日授课人:张文明主要内容:
一、矿井水灾及危害
二、矿井水的来源与水文地质类型
三、煤矿水灾典型案例分析
四、我国煤矿水灾特点、原因(存在问题)
五、煤矿井下透水征兆
六、煤矿水害预防及治理
七、煤矿井下避灾路线、救灾与应急预案
八、太原市东山煤矿水害及治理
九、结论
水资源与煤炭开发概要
(一)水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资源工业、农业、各行各业——最基本的资源
(二)中国水资源特点
1、人均为世界的四分之一
2、分布不均南多北少(南水北调)
3、集中在夏季(水灾)
(三)山西水资源特点
1 、人均是全国的17%,严重缺水。
2 、山西是黄土高原,三面低、水外流。
3 、太原市人均水资源是全国的7.4%,世界最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
(四)引黄工程
30 年代,阎锡山提出,调研考察,七七事变停止,解放后一直提,
90 年代才开始,中央批准,全年引水12亿方.
(五)煤炭开发吃水困难、水资源破坏、土地荒废、生态环境恶化
一、矿井水灾及危害
1、矿井水灾
煤矿突然大量透水,采掘工作面或井巷被淹,矿井局部或全部停产,财产损失、人员伤亡的事故。
2、矿井水灾危害:
1 )缩短矿井服务年限
煤炭部统计:统配煤矿600 个矿井,225 处受水害威胁,占1/3 强。
400 亿吨储量,109亿吨不能或不敢采。
2 )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煤炭部统计:1955〜1990发生水灾821次,淹井227次。
直接经济损失37 亿,人员伤亡1380 人。
3)2007〜2008 发生水灾122 起,死亡518 人。
4)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153 人被困,115 人获救。
二、矿井水的来源与水文地质类型
一、矿井水的来源
(一)地表水:河流、湖泊、水库、雨水、洪水--- 渗入或直接流入
(二)地下水:
1 、概念含水层——有空隙,含有水且能透水的岩(土)层隔水层——不
含水,且能阻止水通过的岩(土)层
2、按空隙性质分类:
孔隙水——松散岩层(砂层砾石层)孔隙中的水。
裂隙水——整体岩层(砂岩)裂隙中的水。
岩溶水——石灰岩裂隙溶洞中的水。
3、按埋藏条件分类:潜水——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
力水。
层间水——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的水。
无压层间水——含水层未充满水,水面不受压,具有潜水性质。
有压层间水——含水层充满水,水对上面隔水层有压力(承压水)
4、含水层水量丰富的影响因素:
①含水层的厚度。
②含水层的透水性质。
③承压水的压力。
5、一般规律:
地下水——水压高、水量大、来势猛、突然涌出、危险最大、最主要水源。
(三)老窖(空水)
老窖水——小煤窑采空区水、巷道积水。
老空水——本矿采空区巷道积
水。
(四)断层水
断层——地层断裂错位,形成的破碎带。
断层将地下各含水层连通,甚至与地表水连通。
(五)陷落柱(无炭柱)水石灰岩大溶洞塌陷,形成柱状的破碎带,将含水层连通。
二、煤矿水文地质类型
1、分类的目的——与水害作斗争。
2、分类因素
含水层的富水性(单位涌水量大小,q,L/min)老窖(空)水分布(王家岭114个,现有18 个)矿井涌水量
地质构造(断层、陷落柱)
突水量分布受水害影响的程度防治水难度
3、分为四类:简单、中等、复杂、极复杂(见规定P6〜7 表2 -1)
三、煤矿水灾典型案例分析
一)、西山官地矿暴雨(洪水)淹井事故
1996 年8 月4 日,太原西山暴雨引发洪水,通过小煤矿涌入官地矿,从平硐流出。
井巷被淤泥充填,停产6 个月,迎泽西大街堵塞,1 个月不通车二)、潞安五阳煤矿河水(漳河)涌入井下事故因下大雨,河水猛涨沿沉降裂隙涌入井下,该矿二水平被淹停产。
三)、吉林梅河一井,水库的水与泥沙涌入井下事故
1977 年12月19日,上山绞车房施工,距水库底仅7米,发生透水,64 人死亡,93 人负伤。
四)、王家岭透水事故
2010 年3 月28 日,20101 工作面回风巷,迎头老窖水、砂岩裂隙水补给,透水强度28817mVh。
被淹范围+ 583.168m以下标高所有巷道。
五、山东淄博北大井淹井事故
1935 年5 月19 日,奥灰岩承压水沿断层涌入井内,三天矿井全部被淹,涌水量443 m3/min ,538名矿工遇难,世界罕见。
四、我国煤矿水害原因(存在问题)
1、水文地质资料不清
1 )矿井原有水文地质资料有问题
2 )老窖(空)分布、积水程度——更不清楚
2 、破坏防隔水煤柱
3 、防治水工作不到位,探放水措施没落实防治水工程质量差。
4、透水征兆明显,仍违规生产。
5、监管不到位或机构重复,责任不明确。
五、煤矿井下透水征兆
一)、一般透水征兆(共性)
1、矿山压力增大,折梁、断柱、顶板下沉、底鼓
2、水气特征:有雾气、煤潮湿、变冷、水珠、滴水、淋水变大
3、水清净说明水还远,水混浊,已接近水源,已出现压力水流,离水源很近
二)、老窖(空)水征兆
有大量的H2S气体或呈酸性,有臭鸡蛋味、水发涩、挂红、有铁锈色水迹三)、顶板孔隙含水层水中含细沙、时清时混、水量增大、砂量增大。
四)、底板岩溶水底鼓,有水的嘶嘶声或刺耳水声,水色发黄或发灰,有时也“挂红”
六、煤矿水害预防及治理
一)、地面防治水
1、井口、主要建筑物标高,高出当地最高洪水位。
2、建立输水、防水和排水系统。
3、做好地表水堵漏、地面裂缝的填塞工作。
4、对河水改道或构筑防渗帷幕墙。
5、及时封闭报废的钻孔及井口。
6、健全防治水机构,加强雨季、洪水的巡视及防范。
防、排、疏、截、堵
1、留设防隔水煤(岩)柱
1)为什么要留煤(岩)柱——防止透水事故
2)什么地方留防隔水煤(岩)柱(《规定》第52 条)①煤层露头风化带
②地表水体、含水冲击层下和水淹区邻近地带
③与富含水层有水力联系的断层、裂隙带或强导水断层接触的煤层
④有大量积水的老窖和采空区
⑤导水、充水的陷落柱、岩溶洞穴或地下暗河
⑥分区隔离开采边界、矿界
⑦受保护的观测孔、注浆孔和电缆孔等。
3)防隔水煤柱尺寸的影响因素
①水文地质条件;②煤的物理力学性质;③地质构造;④煤层赋存条件;⑤开采方法;⑥岩层移动规律;⑦采深。
4)采空区上覆岩层破坏的普遍规律(上三带)垮落带(冒落带)—直接顶不规则冒落裂缝带————老顶断裂,成规则排列弯曲下沉带——可直达地面
岩层移动角(地表移动范围)
5)防隔水煤柱的最小尺寸《规定》
①井田露头、断层两边》20m
②老窑、老空水体下掘进:巷道与水体的最小距离》10倍巷道高度
③老窑、老空水体下回采:防隔水煤柱》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保护带厚度(10m)
④两矿人为边界防隔水煤柱总宽度》40m
2、排水系统
①工作水泵:20h 排出24h 正常涌水量
②工作水泵和备用水泵20h 排出24h 正常涌水量(雨季)。
③水泵房的要求:第59条
④水仓的容量要求:第60条二)、井下探放水《规定》第五章
1 、防治水原则
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
2、采掘遇有下列情况,应当(必须)进行探放水(第92 条)
1 )接近水淹或者可能积水的巷道、老空或者相邻煤矿。
2)接近含水层、导水断层、暗河、溶洞和导水陷落柱。
3)打开防隔水煤(岩)柱进行放水前。
4)接近可能与河流、湖泊、蓄水池、水井等相同的断层破碎带。
5)接近有出水可能的钻孔。
6)接近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
7)采掘破坏影响范围内有承压含水层或者含水构造、煤层与含水层间的防隔水煤(岩)柱厚度不清楚,可能发生突水。
8)接近有突水的灌浆区。
9)接近可能有其他突水的地区。
3、概念
1)探水线——开始探水的位置。
2)探水钻孔主要参数①超前距—探水孔终孔位置始终超前工作面的距离。
②允许掘进距离一探水无水时,安全掘进的长度
③帮距—最外侧探水孔所控制的范围与巷道帮的距离帮距=超前距或小(1
〜2)m,帮距一般20米。
④孔间距—探水孔允许掘进终点处的间距。
3)探水钻孔布置方式扇形布置——三面受水威胁半扇形布置——巷道一侧受水威胁
4)钻孔直径与数目
直径—般为(46〜75)mn最大不宜超过91mm孔数玄3个
4、布置探放水钻孔的规定《规定》(第94条)
5、安装钻机操作前的规定《规定》(第96条)
6、探水钻孔超前距离和止水套管长度的规定《规定》(第98条)
7、探水钻孔钻进时,发现透水征兆应采取的措施《规定》(第99 条)
8、探放老空水的规定。
《规定》(第100条)
七、煤矿井下避灾路线与救灾及紧急预案
1 、一旦突水,沿避灾路线撤出,撤到上水平或地面。
2、如破坏指示牌或照明,人往高处走,朝有风流的上山撤退。
3、救灾发生水灾—报矿调度室—通知救护队—开启全部排水设备—关闭水闸门—抢险救灾—减少水害
4、应急救援:见《规定》第8 章第1 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