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关作业无纸化背景下的随附单证“瘦身”方案【摘要】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在全国海关试点开展已有半年之久,这些旨在促进海关通关便利化的政策的确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
在此项全新的单证通关方式下,海关所规定的随附单证却于2003年以来未有新的改变,这也使得我国审单模式未有新的变化。
本文将从申报时所需随附单证着手,合理大胆地精简随附单证,完善报关单,从而提高海关通关效率。
【关键词】通关;随附单证;精简;效率【中图分类号】F75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410-03第一章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背景下的随附单证现状(一)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1.通关作业无纸化和无纸通关的区别通关作业无纸化是指在进一步完善企业守法管理和优化风险参数管理的基础上,推进海关作业单证电子化、监管证件联网传输与核查、企业递交随附单证电子化,扩大税费电子支付应用面,推广报关单证暂存的进程。
无纸通关是指海关分类通关作业基本模式下,对“低风险快速放行”通道的报关单的单证管理方式,可分为“无纸通关、事后交单”和“无纸通关、单证暂存”。
根据《海关总署关于开展报关单证企业暂存试点的公告》(公告[2010]59号),“无纸通关、单证暂存”的模式目前在全国海关试行。
需要明确的是,本课题中主要介绍的是通关作业无纸化。
2.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的目的当前,海关分类通关作业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的攻坚阶段。
在事后交单、企业单证暂存试点的基础上,开展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工作,主要目的是进一步挖掘改革潜力,改变目前以纸面单证为基础的现有通关作业模式,以电子数据替代纸质单证流转,逐步实现通关全过程无纸化作业,进一步“优化监管质量、提高通关效率、整合资源配置、缓解关员压力”,为实现“把好国门、做好服务、防好风险、带好队伍”(以下简称“四好”)提供有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二)现场接单接单环节中审核随附单证现状1.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前需要随附单证精简在实行通关作业无纸化之前,通关模式呈现出“橄榄型”特征,海关管理要求集中在有限的口岸通关时空内实现,仅在审单环节,海关就需审核18种书面单证,验核30余种监管证件,加盖6种印章,造成了明显的通关瓶颈。
2001年至2006年,我关统计报关单量平均每年增长23.9%,而关员数量年均增幅仅为4.6%。
目前,我关部分现场(如我关驻航交所集中报关点出口业务现场)关员人均日审单量超过800份,极端高峰时曾出现个人日审单量超过1200份。
关员长期超负荷工作,生理压力与心理压力不断加大。
2.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中需要随附单证精简在2009年,总署试点分类通关改革,推出“事后交单”模式,将“无纸报关”纳入整体通关改革范畴。
在以上对于无纸化改革的试点实行中,在单证方面已经显现出来一些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报关单现有随附单证已超过160种。
在技术实现条件上,企业递交的基本随附单证数量不同、格式不一,为实施数据形式电子化带来困难。
在随附单证当中,例如合同、报关委托书等文件格式、内容不具有统一性,很可能根据行业以及货物实际有所调整,这就使电子化的数据很难录入,同时给后期查找、整理等工作也带来一定的难度。
如果要将随附单证的格式统一化,不仅涉及上百种不同行业的单证,工作难度大,而且,让企业填制专门的海关单证,可能会失去原始单证的真实性,使数据的可靠程度大打折扣。
第二章精简随附单证的必要性(一)风险管理角度从2003年开始,我国的审单模式就确立了以“风险分析”为重点。
我国目前对于单证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报关单,通过对报关单相关参数的分析,来确立进出口货物的风险等级,从而划分红绿通道,采取不同的通关模式。
这样的风险分析大大提高了通关效率,同时也将一些高税高风险的货物从众多货物中提取出来,进行重点监管,保证了通关质量。
同时对比可知,对于随附单证的风险管理是很少的。
对随附单证的分析主要依靠现场环节的审单人员,凭借他们的经验和判断力,对单证进行对比和核查,从而发现风险。
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因为工作量巨大,庞大的单证和工作压力下,审单关员无法保证审单质量,更别提发现风险。
同时,如果有恶意伪造、瞒骗情况,审单人员单凭双眼也可难发现问题。
因此,随附单证对于海关的风险分析并无实质作用。
(二)是现代审单模式的要求在上述文章中,笔者对比了传统意义上的审单的概念,以及目前广义的审单概念。
对于随附单证的留恋,无疑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审单概念的纠结,不能把思想转化到现代的、基于风险管理的广义上的审单模式上来。
现代审单模式要求我们,要依靠信息技术、依靠风险分析,而不是把审单工作停留在简单的审查和对比中。
这就要求我们要抓主要放次要,精简随附单证,把注意力集中在某一样能够保证数据准确的单证中来,把精力放到刀刃中,进行有效地风险分析。
(三)便捷通关角度通关作业无纸化的最终目的,一定是为了能够便利企业,简化程序,从而促进通关效率。
虽然目前只在部分海关的部分企业中试行,也只有绝少部分的企业可以自行保管随附单证,也就等于不需向海关提交。
但是,这样的趋势暗示我们,这个改革的深度和广度一定会提升。
因为只有让绝大多数的守法企业享受到便利,那么才有真正意义上的高效通关。
否则,大部分的企业仍然需要提交电子版的随附单证,同时海关也需对这些复杂的单证进行对比审核,那么工作量的减少是有限的,通关效率的提高也是有限的,那么这种情况下的通关作业无纸化就与其初衷和目的相违背了。
(四)企业管理角度目前海关运用的是“企业分类”的思想,海关众多政策的前提是假设绝大多数的企业是守法的,当然在现实中,绝大多数的企业也都是合法的进出口贸易商。
例如目前上海海关的查验率在5%左右,也就是说平均在一百票货物中,只有五票左右的货物会被查验,而其余的绝大多数货物只需经过提交合法单证、缴纳税费等正常进出口程序,就可以将货物出口或进口。
这就充分体现了海关对企业的信任。
那么,既然绝大多数进出口活动室守法的,那么就没有审查其随附单证的必要。
即使存在少数欺瞒甚至是走私的货物,进出口商也一定会通过伪造单证来欺骗海关,而不会傻到将真实的单证提交给海关。
(五)是减轻海关自身工作量和责任的方式上述文献中提到,海关审单中发现的问题,90%以上都是因为报关员专业素质和工作态度导致的数据的填写错误,而对报关单真实准确地填写,这本是报关员的法定义务。
海关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其承担起这项义务。
同时,报关员并无准确填写随附单证的义务,这使得目前随附单证造假的现象存在。
如果海关取消随附单证,那么报关员必须认真准确填写报关单。
这不仅减轻了审单人员进行简单作业的工作压力,更是海关把对单证的监管集中到对报关员的监管上,使权力有效运用。
第三章随附单证精简方案(一)随附单证精简方案经过报关单与随附单证的数据比对、国外海关的一些经验做法以及对随附单证作用的分析,笔者认为可以对部分随附单证进行删减,同时将部分单证信息增添到报关单中,具体方案如下:保留的随附单证:装箱单、进出口许可证件、海关要求的加工贸易手册(纸质或电子数据的)删除的随附单证:合同、发票、载货清单(舱单)、提(运)单、代理报关授权委托协议报关单增添数据项:货物的危险l生质说明、发票日期、发票号码、提单的签发日期(二)精简随附单证方案的可行性1.精简单证具体分析(1)报关单与随附单证数据比对及分析在多方理论研究与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本项目组成员对报关单及八项随附单证的数据项进行了详细的比对,并结合各单证填制的特点进行分析。
报关单共有36项内容,但是笔者只选取其中较为重要的项目进行对比。
现以进口海运贸易为例,简述本项目组的比对及分析结果:表中仅列出报关单与五项随附单证的比对结果,具体阐述如下:首先,进口报关单是进口商用来向海关说明和审报进口货物详细情况所填的表单,此进口报关单是进口流程中必不可少的审报资料之一。
纵观国外海关进出口管理,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报关单。
在我国,报关单的填报必须真实,不得出现差错,更不能伪报、瞒报及虚报。
要做到两个相符:一是单证相符,即报关单与合同、批文、发票、装箱单等相符;二是单货相符,即报关单中所报内容与实际进出口货物情况相符。
①报关单与合同在两者对比中,我们发现,合同中有的但报关单中没有的项目有:出口商名称(及地址)、付款方式、货物的危险性质三项。
在进口报关单中,对于买卖双方一般只涉及填写收货单位,通常是贸易合同中的买方,而在贸易合同中,买卖双方及地址等信息都有涉及。
贸易合同中涉及的付款方式、货物的危险性质及其他性质的特别说明在进口报关单中没有相关的项目。
不难发现,付款方式更强调商业买卖方式,与海关所监管的进出口活动无太大的关联。
但是危险性质还是有必要在报关单中体现,可能牵扯到监管、征税等海关工作。
总体而言,贸易合同中对该项贸易活动的说明相对比较具体,这些详细的信息内容对海关的风险捕捉也具有一定的作用,但是过于详细的信息也易造成风险点的模糊。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取消合同作为随附单证提交,将危险性质这一项内容增加到报关单中。
②报关单与发票商业发票是出口方向进口方开列发货价目清单,是买卖双方记账的依据,也是进出口报关交税的总说明。
发票中有的但报关单中没有的项目有:出口商名称(及地址)、发票日期及号码、付款方式、发票的签发细节。
发票的日期及签发细节是对贸易的描述,特别是贸易的具体时间是海关估价工作中对汇率的计算的依据。
需要指出的是,在实际的申报过程中,企业提交的商业发票往往并不是其进行进出口贸易时买卖双方交易的真实单证,而是专门为报关所特别填制的单证,甚至在这些单证上还特别注明“报关专用”字样。
这就让发票中数据的真实性大打折扣。
发票最重要的作用是提供“价格”这个信息,但是这个数据在报关单中也有体现。
因此,笔者认为可以取消发票作为随附单证提交,将“发票号码以及发票日期”添加到报关单中。
③报关单与装箱单装箱单是发票的补充单据,它列明了信用证(或合同)中买卖双方约定的有关包装事宜的细节,便于国外买方在货物到达目的港时供海关检查和核对货物,通常可以将其有关内容加列在商业发票上,但是在信用证有明确要求时,就必须严格按信用证约定制作。
装箱单中对于货物包装的一些具体说明是报关单中所无法体现的,但却是海关进行查验指令细化的一个重要依据:在选查岗位的关员根据装箱单中所列的货物装箱情况来决定勾箱比例和开箱箱号,对查验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装箱单的项目比较简单,主要涉及货物的信息及包装情况,比较重要的是集装箱号这个项目。
该单证是最能够体现“单货相符”的,因此,笔者认为该项单证值得保留,以便在之后的查验等环节中使用。
④报关单与载货清单(舱单)载货清单亦称“舱单”。
船方或其代理人对全船所载货物编造的清单。
在对外贸易中它是向海关报关时必须交验的单据之一,是一份按卸货港顺序逐票列明全船实际载运货物的明细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