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基础》知识梳理
第三章烃的含氧衍生物
第一节醇酚
一、醇
1、定义和分类
定义:羟基与烃基或苯环侧链上的碳原子相连的化合物。
分类:
(1)根据分子中所含羟基的数目,可以分为一元醇、二元醇和多元醇。
(2)根据烃基饱和与否,分为饱和醇与不饱和醇。
饱和一元醇通式:C n H2n+2O(n>=1)
2、命名
(1)将含有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的最长碳链作主链,根据碳原子数目称为某醇。
(2)从距离羟基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定位。
(3)羟基的位置用阿拉伯数字表示,羟基的个数用“二”、“三”等表示。
如:(CH3)3CCH2OH 2,2-二甲基-1-丙醇
3、物理性质
(1)沸点:随着碳原子数和羟基数的增加而升高;醇的沸点高于相同碳原子数的卤代烃或相对分子质量相近的烷烃;
(2)密度:比水小
(3)溶解性:甲醇、乙醇、乙二醇等可与水任意比混溶。
一般地,随着醇分子中烃基碳原子数的增加,溶解度降低。
4、化学性质(以乙醇为例)
(1)与金属反应
乙醇与钠反应较钠与水反应缓和,钠块在乙醇溶液下,有气泡冒出。
(2)酯化反应(取代反应)
在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加热条件下与含氧酸发生酯化反应。
是可逆反应。
反应原理:酸脱羟基醇脱氢
饱和碳酸钠溶液作用:中和乙酸;溶解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
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长导管作用:导气兼冷凝作用。
导管末端不能伸入液面以下,以防止倒吸。
(3)氧化反应
①燃烧:淡蓝色火焰
②催化氧化反应:铜或银作催化剂,加热
结构要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氢原子。
反应原理:第一步反应2Cu+O2=(加热)2CuO
第二步反应CH3CH2OH+CuO→CH3CHO+H2O+Cu(该步反应机理为去氢氧化:羟基上的氢原子和与羟基相连碳原子上的一个氢原子脱去,与CUO中的O结合成H2O)总反应为:2 CH3CH2OH+O2→(Cu或Ag,加热)2 CH3CHO+2H2O)
③强氧化剂氧化: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氧化,最终生成乙酸。
说明:乙醇与酸性重铬酸钾的反应被应用于检验司机酒后驾车,现象为橙色变为绿色。
(4)取代反应
与浓氢溴酸混合加热发生取代反应,(可用浓硫酸和溴化钠代替HBr)。
该反应用于制取
卤代烃。
(5)分子间脱水(取代反应)
乙醇在浓硫酸和140摄氏度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分子间脱水生成乙醚。
(6)消去反应
乙醇与浓硫酸作催化剂并在170摄氏度条件下反应。
羟基与邻位碳上的氢原子共同脱去一分子水。
P51图3-4,氢氧化钠的作用是除去CO2、SO2等杂质,以防止SO2干扰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或高锰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
现象:烧瓶中溶液颜色逐渐加深,最后变为黑色(有单质碳生成),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及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均褪色。
5、常见的醇
(1)甲醇
(2)乙二醇,常用作汽车防冻液。
(3)丙三醇,俗称甘油,用于制化妆品、炸药和心脏病药物(硝酸甘油)。
二、酚
酚:是指羟基与苯环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有机物。
1、苯酚的组成与结构
掌握苯酚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结构特点:分子中最少12个碳原子共平面,最多13个原子共平面。
2、苯酚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特殊气体的晶体,室温下在水中溶解度小,温度高于65摄氏度时与水混溶,有毒,对皮肤有腐蚀性,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密度比水大。
3、苯酚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由于苯环与羟基存在相互作用,使得酚羟基比醇羟基活泼。
方程式略
说明: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反应,无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均生成碳酸氢钠。
原因是苯酚的酸性介于碳酸和碳酸氢根离子之间。
符合此条件的酸还有次氯酸,因此次氯酸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不论二氧化碳是否过量,均生成次氯酸和碳酸氢钠。
(2)取代反应
由于羟基对苯环的作用,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活性增强(主要在邻位和对位)
苯酚和过量浓溴水反应,可生成白色沉淀,此反应可用于苯酚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3)显色反应
苯酚遇氯化铁溶液显紫色。
此反应可用于酚类化合物的定性检验。
(4)加成反应
凡是含苯环的化合物均可与氢气在催化剂、加热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苯环变成环已烷环。
(5)氧化反应
①在空气中,苯酚被氧化成粉红色物质。
②与高锰酸钾溶液反应,高锰酸钾溶液紫色褪去。
③燃烧:
第二节醛
一、乙醛的组成与结构
掌握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
饱和一元醛通式:C n H2n O(n>=1)
二、物理性质
1、乙醛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液体,密度小于水,易挥发,易燃烧,能与水、乙醇、乙醚、氯仿等互溶。
2、甲醛
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易溶于水。
一般35%~40%的水溶液称为福尔马林,具有杀菌、防腐性能。
三、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1)燃烧
(2)与弱氧化剂反应
①银镜反应
是指与银氨溶液的反应,有银在试管壁析出。
该反应要求:碱性条件,水浴加热;银氨溶液须现配现用;试管内壁必须洁净。
应用于醛基的检验,工业制镜或保温瓶胆镀银。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试管内有红色物质生成(Cu2O),可用于醛基的检验。
该反应要求:碱性环境,加热至微沸。
(3)催化氧化
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乙醛被氧化成乙酸
(4)与其他氧化剂反应
能被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等氧化剂氧化。
CH3CHO+Br2+H2O→CH3COOH+2HBr溴水褪色2、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乙醛与H2在催化剂加热的条件下,被还原成乙醇。
该反应为碳氧双键的加成反应,又属于还原反应(加氢还原)。
补充:丙酮
是最简单的酮。
常温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令人愉快的气味。
第三节羧酸酯
一、羧酸
1、定义与分类
(1)定义:由烃基和羧基相连构成的有机物。
饱和一元羧酸通式:C n H2n O2(n>=1)
(2)分类:由烃基不同可分为脂肪酸和芳香酸;由羧基数目可分为一元羧酸、二元羧酸和多元羧酸。
2、组成与结构
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3、乙酸的物理性质
无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
(纯净的乙酸又称为冰醋酸)。
易挥发。
4、乙酸的化学性质
(1)弱酸性
酸性比碳酸强。
(2)酯化反应
见乙醇的化学性质。
二、酯
1、定义
羧酸分子中的-OH被-OR’取代后的产物。
简写为RCOOR’。
饱和一元酯通式:C n H2n O2(n>=2)
2、物理性质
低级酯是具有芳香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3、化学性质
水解反应
是酯化反应的逆反应。
在酯基中间的碳氧单键断开,羟基和氢原子分别加上,生成酸和醇。
酸性条件水解:可逆反应,生成酸和醇;
碱性条件水解:不可逆反应,生成盐和醇。
酯的命名:根据生成酯的酸和醇的名称来命名,如乙酸和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乙酸乙酯。
第四节有机合成
一、有机合成的过程
【思考与交流】引入官能团的方法:
1、引入碳碳双键的三种方法
(1)卤代烃的消去反应;(2)醇的消去反应;(3)炔烃的不完全加成反应;
2、引入卤素原子的三种方法
(1)醇(或酚)的取代反应;(2)烯烃(或炔烃)的加成反应;(3)烷烃(或苯及苯的同系物)的取代反应;
3、引入羟基的四种方法
(1)烯烃与水加成反应;(2)卤代烃的水解反应;(3)酯的水解反应;(4)醛(或酮)的还原反应(与H2加成);
二、逆合成分析法
官能团的消除:
1、通过加成反应可消除不饱和键;
2、通过消去反应、氧化反应或酯化反应可消除羟基;
3、通过加成反应或氧化反应可消除醛基;
4、通过消去或取代反应可消除卤素原子;
官能团的转变:
1、醇(催化氧化)→醛(催化氧化)→羧酸;(醛与H2发生加成/还原反应可生成醇)
2、乙醇(消去)→乙烯(与Br2加成)→1,2-二溴乙烷(取代)→乙二醇
3、1-丙醇(消去)→丙烯(与HX加成)→2-卤丙烷(水解反应)→2-丙醇
练习:做书上第三章全部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