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下《平均分》教案+反思

二年级下《平均分》教案+反思

二年级下数学《平均分》教案
葫芦岛小学王众如
2016年4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9页的例1和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平均分的方法。

教法学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糖果、课件、学具盒、水果、盘子、卡片。

一、创设情境,直观感知“平均分”
1.情境引入,揭示“平均分”的概念。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礼物,想奖励给上课认真听讲和遵守纪律的同学。

师:好!现在有几个同学坐姿得特别好,老师请他们到前面来。

师:老师这里有6块糖,我想把它分给这三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谁来分一下?
生1:1 2 3。

生2:1 1 4。

生3:2 2 2。

师:想一想,哪种分法才公平呢?为什么这种分法公平?
师:其实像你们刚才这些分法在数学上还有他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
师:每份分得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引导学生反复读记“平均分”的概念。

)
师:老师这里还有6块糖,我这回想把它分给两个小朋友,应该怎么分,能做到平均分?
为什么?
师:把它平均分给六个小朋友,又应该怎么分呢?
2.动手实践,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师:6块糖我们知道怎么分了?同学们想一想8块糖怎么分,能做到平均分呢?有几种分法?(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并说出理由。

3.在渗透份数,每份数中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师:观察平均分的这三组,数一数平均分成了几份,每份有几个块糖。

学生一边数师一边课件演示用集合圈圈起来。

渗透每份的含义。

二、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的方法
1.把例2进行变型,课件出示书中主题图。

师: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正在准备明天春游的食物呢?我们看看他们都准备了什么?
师:小明同学他正在给同学分橘子呢,你知道有几个橘子?他想怎样分吗?
生:小明要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

师:对,同学们帮帮他,想一想怎么分呢?
2.动手操作,展示平均分的方法。

师:大家拿出15个水果图片和5个盘子,动手分一分,边分边说自己是怎样分的。

学生分,教师参与学生之中,最后汇报并展示不同的分法。

生1:一个一个地平均分在5个盘里,每盘分3个苹果。

生2:我先拿2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2个盘子里,再拿2个放在第3个盘子里……还剩下5个,我一个盘子里再放一个。

生3:任意拿几个,不一样多,再把多的拿出来放到少的盘子里。

生4:我是每次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再拿3个放在一个盘子里。

师:你分得很快,谁是这样分的?(班级有三分之一是这样分的)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
生1:我想口诀三五十五,我就知道每个盘子里3个。

生2:我想到乘法算式3×5=15,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生3:我会用除法,15除以5等于3,一个盘子里就是3个。

师:你们想得太好了,善于动脑,找到了简捷的方法。

师:刚才同学们可真了不起,帮着小明想出了这么多分橘子的方法,但是,不论怎样分,最后的结果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都是3个苹果,是平均分的。

3.再次操作,强化平均分。

师:如果把这15个桔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你还会分吗?
学生动手操作分,展示分法,学生评价。

三、应用新知,练习巩固。

1.火眼金睛。

找出哪些分法是平均分?为什么?如何变成是平均分的?
2.书中的练习。

联系二第1题、第8页做一做第2题。

3.完成例2。

4.拓展练习。

任意拿出几个盘子和水果,平均分一分,小组可以合作。

四、全课总结
师: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是平均分的。

希望大家能注意观察,把你发现是平均分的现象汇报给同学、老师和你的父母、朋友都可以。

五、板书设计
平均分
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平均分》教学反思
葫芦岛小学王众如
《平均分》是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一)的第一课时的内容,它比较抽象,比较难理解。

而平均分又是学习除法的开始,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平均分”。

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本节课以分糖果导入,让学生说要每份分得同样多才算公平,从而得出平均分的定义。

这节课有了一个自然流畅的开始,更让孩子们体会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初步感知平均分的概念。

让学生用学具代替要分的食物,摆一摆,分一分,说一说。

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及平均分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汇报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让学生用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强调的。

让学生动手操作,汇报的方法有多种,主要让学生明确分得方法虽然不同,但分完以后的每份的数量是相同的,让学生明白方法的多样性。

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再次体验了平均分的过程,进一步优化分法,从而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进行了两次教学。

第一次在教学中出现了许多问题,个人语言不干脆、不规范、不严谨;当学生的回答不在我的预想内时,有点措手不及;对重难点的突破还不够。

随后数学教研组就本课进行了集体备课。

吸取了大家给我的意见,
我给学生创设了良好的活动空间,把学生实际生活中听说过的见到的平均分现象展示给学生看,把生活和数学联系起来,在学生感受“同样多”的基础上概括出什么叫平均分。

并揭示平均分这一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之后又突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

所以,在第二次教学时,大部分的学生已经理解了“平均分”的概念,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当然还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在做练习时,可以阶梯式的增加难度,也可以适当地进行拓展。

通过本次教研课活动,让我感受颇多,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常向前辈学习,刻苦钻研,争取更大地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