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
设计内容深度规定
SDGJ84—88
(试行)
主编部门:水利电力部西北电力设计院
批准部门:水利电力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试行日期:1988年6月16日
能源部电力规划设计管理局
关于颁发《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
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的通知
(88)水电电规规字第21号
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工作,我局安排西北电力设计院起草了《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征求意见稿)》,经广泛征求意见后,形成送审稿。
在此基础上,我局组织计划、生产调度、基建、水电规划设计和电力设计等单位进行了审查,对送审稿做了必要的修改和补充。
现将审定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内容深度规定》SDGJ84—88(试行)颁发试行,在执行中如发现问题,请告我局规划处。
1986年6月16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大型水、火电厂的系统工作,包括初步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和接入系统设计。
初步可行性研究和可行性研究系统部分按有关前期工作内容深度规定进行;接入系统设计按本规定内容深度进行。
本规定适用于220kV及以上电压级的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第1.0.2条大型水、火电厂的接入系统设计,一般应在工程主管部门上报该项工程设计任务书后开始进行,在该工程初步设计完成前完成。
必要时也可按工程主管部门委托的进度要求进行。
第1.0.3条大型水、火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是在该工程已完成可行性研究的条件下更深入地研究该电厂与电力系统的关系,确定和提出电厂送电范围、出线电压、出线回路数、电气主接线及有关电器设备参数的要求,以满足该电厂初步设计对系统部分的需要,并为编报该电厂送出工程的设计任务书提供依据。
第1.0.4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以经过审议的中长期电力规划或审定的电力系统设计为基础。
必须贯彻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执行有关设计规程和规定。
第1.0.5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应从实际出发。
根据电厂设计规模或水、火电厂不同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工作。
譬如:对于区域性大厂,应重点研究该电厂与大系统的有关问题;对于地区性电厂,宜重点研究该电厂与地区系统的有关问题;对于水电厂,则应重视研究扩大电网发挥调峰或补偿调节效益等问题。
第1.0.6条电厂接入系统设计。
应注意远近结合、由近及远地进行多方案技术经济比较。
其推荐方案要技术上先进、合理利用能源、简化系统接线、过渡方便、运行灵活、切实可行和经济可靠地向系统供电,对电力系统中的不确定因素和变化因素应作敏感性分析。
第二章设计依据和一般设计原则
第2.0.1条说明该设计任务的依据。
第2.0.2条叙述上级部门对该电厂可行性研究有关部分的审查意见;工程主管部门上报或国家计委批准的设计任务书主要原则;已审定的电力系统设计或重大电力工程可行性研究等与该电厂接入系统设计的有关原则问题。
第2.0.3条应根据电厂规模及建设进度等情况合理选定设计水平年。
并展望到本厂最终规模建成之后。
第2.0.4条电厂所接入的系统的地理范围,应根据该厂设计规模、系统负荷分布及电力系统运行方式对电厂的需要进行分析后确定。
第三章电力系统现况及设计电厂概述
第3.0.1条与该电厂有关的现有系统概况。
第3.0.2条设计电厂概况应说明电厂所在位置、规划容量与设计分期容量划分。
若为火电厂,还应对燃料来源及厂址条件予以介绍;若为水电厂,还应介绍保证出力、年发电量、不同水文年的逐月平均出力和水库调节性能等资料,属于调节性能好的“龙头”大库的补偿作用也应说明。
第四章负荷发展及分析
第4.0.1条根据电力系统规划设计或由电管局和省、区、市电力局为该电厂接入系统设计提供的相应水平年的负荷资料,列出全系统或地区系统的逐年电力电量增长水平和220kV及以上电压级的分变电所负荷,并简述负荷增长因素。
对该电厂近区的负荷增长情况应专门说明。
第4.0.2条为研究系统运行方式及调峰对该电厂的要求,应分析负荷特性。
第4.0.3条当负荷变化对接入系统设计的电厂装机规模、进度及电厂送电骨干网络有重大影响时,要对重要负荷进行调查分析。
第4.0.4条在该厂接入系统设计的设计水平年内,若系统中有已经批准的扩大联网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说明联网后的送受电关系与负荷特性。
第五章电力电量平衡
第5.0.1条概述设计水平年与展望年内可能投产的其他水、火电厂规模与发电时间。
第5.0.2条如接入系统设计需研究系统水、火电厂运行方式,宜列表说明全系统或地区系统内的水、火电厂出力指标。
其中包括:各水电厂补偿计算条件、保证出力、不同水平年的逐月平均出力、预想出力、强迫出力;火电厂允许的最小出力。
第5.0.3条通过电力电量平衡分析确定以下内容:
一、进行全系统或地区系统由该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前一年至设计水平年的逐年和展望年的电力平衡,列出相应的电力平衡表,确定水、火电厂总的工作容量及相应的备用容量。
二、分析系统调峰情况及对该电厂的要求。
三、根据电力平衡计算出的该电厂工作出力、系统调峰需要和备用要求,校核设计电厂的合理装机规模与建设进度,进一步论述该电厂的送电范围和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
四、按月或旬进行不同水文年的电量平衡或分析。
若为水电厂还应分析是否有季节性电能及其利用途径;若为火电厂,应确定该电厂的设计年利用小时。
第六章接入系统方案
第6.0.1条分析说明设计电厂第一台机组投产前一年有关系统的网络概况。
第6.0.2条进行不同季节的(火电厂仅分析设计电厂年最大出力季节;水电厂
应分析丰水、枯水不同季节)代表日的典型运行方式分析,确定设计电厂至送电地区的功率交换情况。
第6.0.3条根据运行方式分析结果、系统电压系列情况、原有网络特点和负荷分布等情况,提出该电厂接入系统电压和相应的接入系统网络比较方案。
第6.0.4条对于方案比较,必要时应进行下列部分或全部校验性的电气计算和分析:
一、潮流计算分析,确定比较方案是否满足正常与事故送电能力需要以及相应的无功补偿容量。
二、校验稳定水平并提出提高稳定性的措施。
三、电厂需要超高压长线接入系统时的工频过电压、潜供电流和自励磁,并结合电厂无功出力情况提出限制措施。
四、电厂投产后对有关系统的短路电流影响。
五、对过渡年份进行研究,必要时应提出过渡措施。
第6.0.5条对于接入系统方案的线路走径,若走廊紧张、有大跨越或经环境恶劣地区时,应重点调查研究提出解决措施。
第6.0.6条对接入系统方案进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提出推荐方案。
第七章对电厂电气主接线及
有关电气设备参数的要求
第7.0.1条根据电厂规划容量、分期设计情况、供电范围、近区负荷情况、出线电压和出线回路数、系统安全运行对电厂的需要,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对电厂主接线提出要求。
第7.0.2条对接入系统推荐方案进行进一步的电气计算,作为选择有关电器设备参数依据。
第7.0.3条根据电气计算结果,确定设计电厂内是否装设并联电抗器和电气制动装置。
第7.0.4条对下列主要电气设备参数提出要求:
一、水轮发电机组是否调相或进相运行。
二、发电机的励磁方式,水轮发电机的功率因数、暂态电抗和冷却方式等。
三、汽轮发电机组承担调峰容量和快控的要求。
四、主变压器和联络变压器的规范与中性点接地方式。
第八章结论、建议及附图
第8.0.1条本设计研究的主要问题及推荐意见。
第8.0.2条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以后工作的建议。
第8.0.3条提出实现该电厂推荐接入系统方案应建设的送变电工程(发电厂高压送出部分)和无功补偿项目、规模、投资估算和大约投产时间。
第8.0.4条附图内容:
一、电力系统现有地理接线图。
二、该电厂建成前后有关地区的地理接线图。
三、电厂接入系统方案比较图(应有必要的潮流表示)。
四、电厂接入系统推荐方案潮流图。
五、稳定计算摇摆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