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骨盆骨折的处理指南(ppt)

骨盆骨折的处理指南(ppt)


床单捆绑法
床单捆绑法
床单捆绑法
床单捆绑法
• Supine • 2 “Wrappers” • Placement • Apply • “Clamper” • 30 Seconds
骨盆骨折的处理指 南(ppt)
(优选)骨盆骨折的处理指南
受伤机制
• 骨盆骨折-高能量损伤 交通事故损伤 高处坠落损伤
• 10-15%的骨盆骨折患者被送到急诊室
时表现为休克,这部分患者死亡率高 达32%,死亡原因主要是不能控制的 出血以及患者生理耗竭。
骨盆解剖与出血来源
• 骨盆骨折出血80%为静脉来源, 20%为动脉来源。主要受到损伤的 静脉包括骶前静脉和前膀胱静脉, 主要受到损伤的动脉则是髂内动脉 前支、前方的会阴动脉及闭孔动脉 、后方的臀上动脉及髂外侧动脉。 其他的出血则包括骨折来源。
5.积极纠正代谢性酸中毒。动态监测血乳酸或碱缺失 水平,是评估出血和休克程度的敏感指标。常规监测 血浆离子钙水平,并维持在正常范围。
6.常规和动态监测凝血功能,建议开展血栓弹力图检查,积极 防治创伤性凝血病。对于大出血的患者,推荐早期应用血浆、 凝血酶原复合物、纤维蛋白原。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1.52.0g/L或血栓弹力图提示纤维蛋白原功能低下,予以输注纤维 蛋白原或冷沉淀,起始剂量纤维蛋白原为3-4g,冷沉淀为 50mg/kg。输注血小板以维持血小板计数大于50×109/L,对于 持续出血和/或创伤性脑损伤者,建议将血小板计数维持在 100×109/L以上,输注的起始剂量为4-8单位血小板。对于严重 大出血的患者,有较多研究建议输注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比 例达到1:1:1,至少血浆:红细胞达到1:2,但对于没有大出血者 使用过多血浆反而增加脏器功能不全的几率。建议医院建立大 量输血治疗预案(massive transfusion protocol,MTP), 确保能够及时输注血液制品。
3. 对于大出血患者应尽早(伤后3h内)使用氨甲环酸 针,首剂1g经静脉微泵给药(持续大于10min),后 续1g持续静脉输注超过8h。建议在创伤复苏单元储备 氨甲环酸针,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考虑在救护车中即开 始使用。
4.推荐早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体热丢失,对输注的液 体进行加温( 晶体液加温至39℃),以维持正常的体温。
7. 对于已经采取标准的控制出血的努力和最佳的传统止血措施 的患者,如果持续存在大出血和创伤性凝血病,可考虑使用基 因重组的活化VII因子(rFVIIa)
骨盆骨折分类
• 前后挤压损伤(APC) 不稳定 骨盆容量增大 出血多
骨盆骨折分类
• 侧方挤压损伤(LC)
稳定 骨盆容积变化不大 出血少
骨盆骨折分类
损伤控制复苏
1.骨盆骨折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者需尽快开始液体治疗, 优选上肢的外周静脉通路2~3条,条件允许时可考虑颈内/锁骨 下静脉置管。初始应用晶体液治疗,如果合并重型颅脑损伤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8分),避免选用低渗溶液如乳酸林格氏 液。如果应用人工胶体液,建议在其处方剂量范围之内,并警 惕对凝血功能和肾损伤的影响。及时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血 红蛋白为70~90 g/L。
病理生理
对严重创伤和出血患者的处理中,最基本 的是早期评估和纠正创伤性凝血病。对于 大出血患者应执行大量输血方案。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定义为收缩压 <90mmHg,心率>120次/分,并存在皮 肤血管收缩的证据(湿冷、毛细血管充盈 减少),患者意识水平改变和(或)呼吸 急促。 建议:面罩吸氧≥11L / min
(Stover et al, J Trauma, 2006)
切记
• 尽早恢复骨盆的容积是控制 出血的最基本和最有效措施
控制出血
• 恢复骨盆容积
1 床单捆绑 2 骨盆捆绑带 3 外固定架(C形钳)固定
• 血管造影和栓塞 • 剖腹探查 • 骨盆填塞止血

床单捆绑法
床单捆绑法
床单捆绑法
床单捆绑法
4. 骨盆损伤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患者,应该 进一步行诊断性CT增强扫描以排除骨盆出 血(Grade 1B)。
5. 骨骼CT三维重建可减少有创操作时软组织损伤, 降低外科固定后出现神经功能障碍的风险,减少手 术时间以及射线暴露(Grade 1B)。 6. 如果存在会阴部血肿以及骨盆平片提示骨盆毁损, 推荐行逆行尿道造影和(或)逆行尿道膀胱造影 (Grade 1B)。 7. 如果高度怀疑直肠损伤,必须行会阴检查以及直 肠指检(Grade 1B)。 8. 如果直肠指检阳性,推荐行直肠镜检查(Grade 1C)。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对于需要手术或者放射介入治疗止血的患者,建议未控制出 血前将收缩压控制在80~90mmHg,直至确定性止血后进行充 分的复苏。如果合并重型颅脑损伤,建议将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80mmHg以上,并尽最快的速度完成确定性止血。对液体复 苏无效的患者,使用缩血管药物来维持目标的动脉血压。对于 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使用正性肌力药物。
治疗原则
骨盆损伤正确的处理原则是: ①控制出血; ②稳定血流动力学状态; ③纠正凝血功能障碍; ④恢复骨盆环的完整性与稳定性; ⑤预防并发症; ⑥确定性骨盆稳定治疗。
如何控制出血?
骨盆容积改变
Cylinder: 4/3π r3 ??? Best estimated by a hemi-elliptical sphere
• 垂直剪切损伤(VS) 不稳定 骨盆容积增大 出血多
WSES骨盆骨折分类
A.轻度(WSES I级) 血流动力学以及骨盆环均稳定的损伤。
B.中度(WSES II、III级) 血流动力学稳定但骨盆环不稳定的损伤。
C.重度(WSES IV级)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损伤,不管骨盆环是否稳定。
诊断
1. 为改善预后,应尽量缩短血流动力学不 稳定骨盆骨折患者到达急诊室后至确切止 血的时间(Grade 2A)。 2. 血清乳酸以及碱缺失可以作为评估创伤 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以及监测复苏反应的 敏感诊断指标(Grade 1B)。 3. 对于血流动力学及骨盆环均不稳定的骨 盆损伤,均推荐在急诊室进行骨盆平片以 及E-FAST检查以发现需要早期骨盆固定、 早期血管造影、快速复位及剖腹探查的损 伤(Grade 1 B)。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