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与检验专业
《医学免疫学》课终考试A 卷试题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填空题(每空1 分,共20 分)
1. 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2. 自分泌、旁分泌
3. B 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
4. IgG、IgE、IgM
5. 免疫原性、免疫反应性、表位
6. 穿孔素、颗粒酶、Fas/FasL
7. APC、Th1、Tc(CTL)
二、名词解释(每题4 分,共20 分)
表位:抗原决定基(AD)是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
又称表位。
是抗原与TCR、BCR(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内源性抗原提呈途径:内源性抗原被胞质溶胶中蛋白酶体降解为小分子抗原肽,与MHC-I 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I 类分子复合物,供CD8+T 细胞识别
的过程。
MHC:位于哺乳动物某条染色体上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编码产物就叫做MHC 分子或MHC 抗原,能引起快而强排斥反应,表达于不同细胞表面,主要参
与抗原提呈、制约细胞间相互识别及诱导免疫应答。
超敏反应: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生理功能紊乱和(或)组织损伤。
抗体:是免疫系统受到抗原刺激后,由浆细胞产生的、主要存在于血清等体液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地结合一种糖蛋白,是介导体液免疫的重要效应分子。
三、选择题(每题1 分,共20 分)
1.B
2.E
3.A
4.B
5.D
6.B
7.C
8.D
9.E 10.E 11.C
12.C 13.D 14.C 15.D 16.D 17.A 18.C 19.B 20.E
四、简答题(每题5 分,共20 分)
1. 抗体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有哪些(共5 分)。
答:(一)V 区的功能(1 分)
V 区的功能是特异性结合抗原表位。
(二)C 区的功能
C 区的功能是介导抗体的各种生物学效应
a) 激活补体(1 分)
b) 与细胞表面FcR 结合
(1) 调理作用。
(1 分)
(2) 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1 分)
(3) 介导I 型超敏反应。
(1 分)
2. MHC 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有哪些(共5 分)?
答:参与抗原提呈(1 分)、参与T 细胞限制性识别(1 分)、参与T 细胞在胸腺的发育、(1 分)参与调节NK 细胞活性(1 分)、参与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1 分)。
3. 有人说临床上打丙种球蛋白可以增强人的免疫力,这种说法正确吗?试说明原因。
(共5 分)
答:不正确(1 分),非特异性免疫(1 分),没有免疫记忆,只能维持一段时间(1 分),对新出现传染病无效(1 分),抵抗力和免疫力非同一概念(1分)。
4、请列表比较内源性抗原呈递途径与外源性抗原呈递途径的异同点。
(共5
分)
五、案例分析题(共20 分)
请你结合所学微生物和免疫学的基本理论,正确处置以下病例。
病例患儿男,足月自然分娩,出生后15 小时,皮肤、巩膜黄染呈进行性加重。
其母27 岁,孕3 产1,前2 次妊娠为人工流产,无输血史。
体检:口唇及甲床
苍白。
心率正常,心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肝脾轻度肿大。
全身水肿。
血
清胆红素15.8mg/dl。
采血标本送至检验,血清学检查结果如下:患儿血型为O 型Rh+,母血型为B 型Rh-;母血清中检测出抗Rh 抗体效价为256。
问题:
1.通过阅读病例,请推断该患儿是何疾病(3 分)?该疾病属于超敏反应的哪
一型(3 分)?
答:Ⅱ型超敏反应,Rh 血型不合引起的新生儿溶血性贫血。
2.试结合该患儿的临床症状分析所患疾病的发病机制(14 分)。
答:Rh 血型为一重要抗原系统(2 分),其中RhD 抗原最重要。
Ⅱ型超敏反应(细胞毒型)是由IgG/IgM 与靶细胞表面相应抗原结合后(3 分),在补体、巨
嗜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参与作用下,引起靶细胞(多为血细胞,少数为组织细胞)损伤(3 分)。
又称细胞溶解型,多发生于Rh-孕妇所产Rh+胎儿(2 分)。
第一胎分娩发生胎盘剥离出血后,胎儿Rh+红细胞进入母体,可刺激母体产生
抗Rh 抗体(属IgG)。
当该孕妇所怀第二胎仍为Rh+时,母体抗Rh 抗体可通过
胎盘进入胎儿体内,与胎儿Rh+红细胞结合,激活补体,导致新生儿红细胞溶
解(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