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精选五篇分享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精选五篇分享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精选五篇分享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

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

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1一、通假字①外连衡而斗诸侯/约从离衡(衡,通"横")②孝公既没(没,通"殁",死亡)③合从缔交/约从离衡/于是从散约败(从,通"纵",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④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弊,通"敝",疲惫)⑤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通"呵",喝问)⑥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崛起)⑦赢粮而景从(景,通"影",像影子一样)⑧百有余年矣(有,通"又")⑨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抗,通"亢",高)⑩威振四海(振,通"震",震动)二、古今异义①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西河:黄河以西。

)②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在这时)③山东豪俊遂并起(山东:崤山以东,即东方诸国。

今指山东省。

)三、一词多义1.固①据崤函之固(险固,坚固,特指地势险要,城郭坚固,形容词用作名词)②君臣固守以窥周室(牢固,顽强,形容词)③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固守的据点,屏障,名词)2.因①因遗策(沿袭,动词)②因利乘便(趁着,介词)③因河为池(凭借,依据,介词)3.亡①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损失,动词)②追亡逐北(逃亡,动词;此用作名词,指逃亡的军队)③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动词;这里是使动用法,使……灭亡)4.制①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动词)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动词)③履而制六合(统治、控制,动词)5.兵①……赵奢之伦制其兵/行军用兵之道(军队,名词)②收天下之兵/信臣信精卒陈利兵而谁何/斩木为兵(兵器,名词)6.策①蒙故业,因遗策(策略、计策,名词)②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名词)7.致①以致天下之士(招引、招纳,动词)②致万乘之势(达到、获得,动词)8.之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的,结构助词)②……赵奢之伦制其兵(这,指示代词)③商君佐之(他,指秦孝公,代词)④聚之咸阳(代"天下之兵",代词)9.及①非及向时之士(比得上,动词)②及至秦始皇(到,等到,介词)10.北①乃使蒙恬非筑长城而守藩篱(在北方,方位名词作状语)②追亡逐北(败北的军队,动词作名词)11.度①内立法度(制度,名词)②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量长短)12.遗①因遗策(遗留下来,动词)②秦无亡矢遗镞之费(遗失,丢失,动词)13.爱①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吝惜,动词)②宽厚而爱人(爱护,尊重,动词。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2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北冥有鱼(通"溟",大海)(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3)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5)而徵一国(通"耐",能)(6)御六气之辩(通"变",变化)2.古今异义(1)腹犹果然古义:食饱之状今义:副词,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2)众人匹之古义:一般人今义:多数人,大家(3)虽然,犹有未树也。

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4)穷发之北古义:毛,草木今义:头发(5)小年不及大年古义:寿命长的今义:丰收年;春节3.一词多义(1辩此小大之辩也(通"辨",区别)而御六气之不辩(通"变",变化)(2)知之二虫又何知(动词,知道)小知不及大知(名词,智慧)(3)名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名词,名称)圣人无名(名词,声名)(4)息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词,气息,这里指风)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词,气息)4.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

而后乃今将图南(往南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往南飞)(2)使动用法。

德合一君(使……满意)/彼于致福者(使……到来)/而徵一国者(使……信任)二、文言虚词1.之(1)助词,的。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词,的)(2)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鹏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积也不厚(3)代词,它。

而莫之夭阏者(4)代词,他。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指宋荣子)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5)代词,这些。

之二虫又何知(6)动词,到,往。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而(1)连词,表修饰。

怒而飞/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决起而飞(2)连词,表转折。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3)连词,表并列。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4)连词,表承接。

而控于地而已矣3.则(1)连词,就。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2)连词,或者。

时则不至(3)连词,那么。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4.然(1)奚以知其然也(代词,这样)(2)虽然,犹有未树也(代词,这样)、(3)未数数然也(形容词词尾,……的样子)5.以(1)介词,把。

以五百岁为春(2)介词,用。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3)介词,凭。

奚以知其然也6.且(1)连词,而且。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2)副词,还。

彼且恶乎待哉(3)副词,将要。

且适南冥也7.于(1)介词,对于。

彼其于世/彼其于世(2)介词,在。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8.其(1)用在选择问句中,或许……或说得过去,是……还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代词,它的。

其名为鹏(3)代词,它。

其负大舟也无力(指水)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3《归去来兮辞》心为形役,奚惆怅悟已往之不谏舟遥遥以轻飏熹微衡宇僮仆候门樽壶觞自酌,眄庭柯以怡颜日涉流憩矫首而遐观出岫景翳翳盘桓消忧西畴棹孤舟窈窕以寻壑善万物行休曷不遑遑不可期植杖而耘耔东皋舒啸赋诗奚疑《滕王阁序》潦水俨临帝子之长洲上出重霄鹤汀凫渚即冈峦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落霞与孤鹜彭蠡之滨衡阳之浦。

《陈情表》夙遭闵凶悯臣孤弱零丁孤苦门衰祚薄期功强近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夙婴疾病,常在床蓐逮奉圣朝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陨首具以表闻逋慢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奉诏奔驰刘病日笃伏惟犹蒙矜育特为尤甚历职郎署不矜名节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但以刘日薄西山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陛下报养皇天后土鉴矜悯愚诚庶刘侥幸生当陨首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4【体裁】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遗迹】华清池位于西安东约30公里的临潼骊山脚下北麓,是中国的温泉胜地,历史记载,这里的温泉大约发现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代。

唐代建有富丽堂皇的“华清宫”,“华清池”由此得名。

据记载,唐玄宗从开元二年(714年)到天宝十四年(755年)的41年时间里,先后来此达36次之多。

飞霜殿原是唐玄宗(685一762)和杨贵妃的卧室。

白居易《长恨歌》就写道:“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格律】歌的特点是不讲究格律,任由诗人创作兴致所至。

抒发感情,句数多少不限,可以说是句式整齐的“自由体”诗。

【原文】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采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译文】汉家的皇上看重倾城倾国貌,立志找一位绝代佳人。

可惜当国多少年哪,一直没处寻。

杨家有位刚长成的姑娘,养在深闺里没人见过她容颜。

天生丽质无法埋没,终于被选到皇上身边。

她回头嫣然一笑,百般娇媚同时显现出来。

六宫的粉白黛绿啊,立刻全都褪掉了色彩。

正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她肌肤如凝结的油脂。

侍女扶出浴,正娇懒无力,初承恩就在这一时。

花一般容貌云一样鬓发,金步摇在头上颤。

美好的春宵,春宵太短!太阳多高天于才睁眼,从此再不早早上朝去和那些大臣见面。

追陪欢乐,伺候宴席,她总在皇帝身旁转。

春天随从春游,夜晚也是她独占。

后宫美人儿三千人,对三千人的宠爱都集中在她一身。

深宫的夜晚,她妆饰好了去伺候圣君。

玉楼中宴会,春天和她一起醉倒了人。

姐姐弟兄都封了大邦,好羡人呀,一家门户尽生光。

叫天下做父母的心肠,觉得生男儿还不如生个女郎。

高二语文必修五知识点51、《锦瑟》《锦瑟》或名无题,题目“锦瑟”是取句着两字。

瑟,中国原始的丝弦乐器之一,共有二十五根弦。

最早的瑟有五十弦。

2、《马嵬》:天宝十五年(756年)6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

不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马嵬(其二)》,是李商隐咏史诗中的佳作,是一首政治讽刺诗。

诗作以李隆基(唐玄宗)、杨玉环(贵妃)故事为抒情对象,锋芒指向了李唐前朝皇帝唐玄宗。

《李商隐诗两首》中心意思1、《锦瑟》:这首诗的主旨隐藏得很深,我认为是作者追忆心中思念的亲人。

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可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妨自己品味。

2、《马嵬》:启发世人记取唐玄宗沉迷情色,荒废朝政,致使国家陷于动荡、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历史悲剧。

《李商隐诗两首》导读1、《锦瑟》:这首诗是李商隐的代表作,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首难诗。

自宋元以来,揣测纷纷,莫衷一是。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第一句可以看作是诗人的痴人痴语,锦瑟五十弦,有什么“无端”的?不过是为引出下句“一弦一柱思华年”。

诗人抚琴,一弦一柱无不牵系着逝去的美好年华,繁多的丝弦,该记载着多少往事啊!怀念已逝的青春年华,往事千叠,应是愁肠百转。

颔联和颈联以典故和传说,抒写了回忆往事所勾起的种种情思,以庄生梦蝶喻往事如梦,以望帝啼鹃喻往事堪伤,以海珠盈泪喻往事足悲,以日照美玉喻往事如烟。

这一幅幅画面隐含着诗人往事不堪回首而又不由得不回首的复杂心理。

尾联收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

这两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才感到无穷叹恨,就是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怅惘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