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刑法因果关系与归责理论
一、条件理论的修正
择一的因果关系:不能累积的因果关系想象为不存在时,结
果仍以具体形态出现。
不影响因果关系判断累积的因果关系:两个原因累积起来才足以导致结果的出现。
假设的因果流程:以想象择一的因果关系不存在来排除另一
择一的因果关系的有责性。
超越的因果关系:原来的条件已经开始发生作用,但是由于
其他迅速而独立的条件的介入,而超越了原来的因果流程。
尽管后行为利用了前行为所造成的结果作为其条件,但前行中断原有因果关系为与结果仍存在因果关系。
非典型的因果流程:尽管原因与结果间存在因果关系,但这
种因果关系是荒诞的、不可预见的。
二、客观归责
一般的生活风险:社会相当的小风险。
排除客观归责容许的风险:没有以可衡量的方式提高已经存在的
风险。
其判断标准为根据事后的客观推测,结合特
殊认知考虑,仍属于无法明确衡量的方式。
接管原则:某一特定事实客观上必然会发生,
代替行为人代而为之。
制造或提高风险
强化原则:法益损害强化。
不排除客观归责——
假定的因果流程因果流程代替:以主观判断结果,人为地插
入其他原因改变原有结果。
例外:单纯的修正自然或人为的因果流程,以
较小的法益村还代替客观上必然发生的更大
的法益损害。
信赖原则:当行为人实施某种行为时,如果可以信赖被害人或者第三
人能够采取相应的适当行为的场合,由于被害人或者第三人不适当的
行为而导致结果发生的,行为人对此不负责。
制造被允许的风险
——不能归责怂恿、促成制造允许的风险的流程
超出容许界限的风险,则成为不被容许的风险。
因果流程的重大(实质)偏离:排除结果归责,
构成犯罪未遂。
因果流程的常态(非实质)偏离:不影响结果归
危险没有实现责。
数个因果流程间的关联:对于非危害性因果作偏
离考察,以是否实质偏离作归责的界定标准。
无效的注意义务:不管有没有尽注意义务,结果
都会发生,则结果不能归责。
不被容许的风险
非典型的、荒诞的因果流程
规范保护:如果行为人违反了规范制造了风险,
结果也发生了,但该结果不是在规范的保护目
缺乏不被容许的范围之内的,不能归责。
的风险的实现
义务违法性关联(风险提高):如果是合法的可选
择行为,并非百分百发生地,而只是高度盖然性
地或者是可能地阻止结果出现的,行为人没有尽
到他的法定义务,也不能排除归责。
超条件的结果:基于行为人行为导致的结果而发
生的进一步损害结果,行为人指对前一结果负责。
非法侵入他人管辖领域:被害人非法侵入他人法管辖领
域,而自己引起法益的丧失,应当自己承担责任。
被害人自我答责
构成要件的参与故意的自我危险
射程范围
经同意的他人危险
他人答责——溯责禁止:第三人过失或故意的介入,对于因果链条上的前行
为人不可溯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