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丰子恺《吃瓜子》教学设计

丰子恺《吃瓜子》教学设计

《吃瓜子》创新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欣赏文章对于几种国粹的绝妙描述,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体会以小见大的立意。

2.学习形神兼备的细节描摹,感受亲切、幽默、含蓄、深刻的语言风格。

3.结合时代背景,感悟作者寄予的情感和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分析作者描写“吃瓜子”时的语言运用,体会其绝妙的语言风格。

2.感受作者通过对“吃瓜子”的描写表现其情感这种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瓜子、纸杯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猜一猜]
“吞吞吐吐”——打一动作(吃瓜子)
同学们都抓住了吃瓜子的精髓:吞下去的是瓜子仁,吐出来的是瓜子皮。

那么大家都擅长吃瓜子吗?也许有些同学会觉得好笑,吃瓜子这么简单的事,竟还有不擅长的吗?正巧,我们书中就有这么一位自称不擅吃瓜子的老先生,他就是——丰子恺。

二、作家作品介绍
说到丰子恺先生,我们不得不提到他的一个身份就是——画家。

而且还是一位——漫画家。

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欣赏几幅丰子恺先生的画作。

请几位同学为我们朗读一下每幅画的题词。

1.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2.家家扶得醉人归
3.三杯不记主人谁
4.爸爸回来了
这几幅画给同学们什么样的感觉呀?(质朴、简单、有趣、生活化)的确,他正是通过自己富有情趣的漫画创作,使“漫画”一词初入国人的眼帘。

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画家,木刻家,散文家。

自幼爱好美术,受业于名师李叔同,后东渡日本学习绘画、音乐。

回国后,于1924年首次发表其画作《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

此后作品陆续在《文学周报》上发表,并有了“漫画”的题头。

“漫画”一词始入国人眼帘。

[画一画]
那么这样一位画漫画的老先生,在同学们眼中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请一位同学也当一当小画家,以粉笔为画笔,以我们的黑板为画布,即兴创作一幅漫画。

画完再来和老师这里呈现的丰子恺先生的肖像作对比,看看同学们是否也有成为漫画家的天赋呢。

身为一位漫画家,他的作品生动有趣,但是当他执笔写作时,他的文章是否也如同漫画一般生趣盎然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进入课文,看看丰子恺先生是如何以漫画式的笔触写吃瓜子的。

三、初读课文,概括大意
如果你想写一篇题为《吃瓜子》的文章,你会从哪几个角度来写呢?接下来,我给同学们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文,来比较一下你的想法与作者是否不谋而合。

读完后请一位同学来
替我们概括一下,我们的课文可以分为哪几个部分?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可分为三部分:
1—2段是第一部分,开门见山点出“从前听人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的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


3—5段是第二部分,集中来写吃瓜子。

6—11段是第三部分,作者认为吃瓜子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

四、再读课文,找出问题
[找一找]
1.初读课文之后,老师想请你们也来当小老师,看看能不能从文章中找到若干问题,能难倒其他同学。

或者说你又从中发现哪些问题,需要老师和同学来帮你解决的呢?
首先,作为示范,老师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向同学们请教。

范例:作者为什么想到瓜子就会觉得害怕?
“我对于此道,一向非常短拙。


“吃了非戒不可,戒了非吃不可;吃而复始,戒而复吃,我为它受尽痛苦。


请同学们小组讨论一番。

2.问题分享
预设:a.作者为什么要写自己不擅长吃瓜子呢?
写出作者对吃瓜子的害怕乃至厌恶,为下文埋下伏笔。

b.写日本人剥瓜子的情形有什么作用?
反衬出国人吃瓜子的技术高超,国内闲人很多。

C.我本来见瓜子就害怕,写到这里,为什么更害怕了?
写作时间:1934年4月20日
五、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演一演]
同学们觉得,在我们分的三个部分里,哪个部分直接照应了我们的题目“吃瓜子”?同学们刚才都说自己可是吃瓜子的好手,那你们认为丰子恺先生是否写出了吃瓜子的神韵呢?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把瓜子,请两位同学上讲台来展示一下你们是如何吃瓜子的,我们注意同学吃瓜子的动作和声音。

两位同学分别为我们还原了我们课文里面(少爷和小姐)嗑瓜子的方法。

那么作者在文章里是怎么描述的?有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觉得特别精彩的桥段嘛?
1.“那嘴巴真像一具精巧灵敏的机器,不绝地塞进瓜子去,不绝地“格”,“呸”,“格”“呸”,……全不费力,可以永无罢休。

“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

连丢去的瓜子壳模样也姣好,有朵朵兰花。


(声音美:拟声词,逼真形象,增添画面感。

少爷们:潇洒中带着粗放;小姐们:深闺女子的文雅秀气
修辞美:描写形象
精巧灵敏的机器:取舍的自动化,技术高超
朵朵兰花:美丽中透着芬芳,文静优雅)
2.一只手指间夹着一支香烟,一只手握着一把瓜子,且吸且咬,且咬且吃,且吃且谈,且谈且笑。

她们用兰花似的手指摘住瓜子的圆端,把瓜子垂直地塞在门牙中间,而用门牙去咬它的尖端。

“的,的”两响,两瓣壳的尖头便向左右绽裂。

然后那手敏捷地转个方向,同时头也
帮着了微微地一侧,使瓜子水平地放在门牙口,用上下两门牙把两瓣壳分别拨开,咬住了瓜子肉的尖端而抽它出来吃。

(动词美:描写神形兼备,吃瓜子的闲适与技艺高超)
3.语言特点
开一代先河的漫画大师丰子恺,其散文随笔具有明快朴实、幽默隽永的特点。

全文就像在说家常般吞吐自如,又不乏诙谐幽默的讽刺,二者相得益彰,构成了亦庄亦谐、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

六、课堂小结
那么我们品味过丰子恺先生生动有趣的吃瓜子描写后,我们的思考应当仅限于此吗?于这样俏皮活泼的语言之下有有什么样的深刻意蕴呢?歌德说“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面。

”课文背面又写了什么呢?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索。

下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