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PPT课件
两种观点各有道理。第一种强调了人的主 观努力的巨大作用;第二种强调了环境对 人的影响。无论同意哪一种,都应言之有 据。
8、《陋室铭》和《爱莲说》这两篇短文从 思想内容到表现手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有异 曲同工之妙。从两文的层次结构、思想内容 和写作特色三个方面进行比较。
妖
淤积的污泥里长出来 却不受污染,在清水 里洗涤过,却不显得
中通外直,不更加 妖媚;(它的茎)内
不 ,香 生枝蔓 长枝节 远播
蔓枝
远益
空外直,不牵牵连连, 不枝枝节节;香气远
清,挺立亭的亭样子净植, 播,越发清香;洁净
可竖远立 观而不可 亲近而不庄重
亵玩焉。
地挺立在水上,可以 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 近去玩弄啊。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采莲曲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北 鱼戏莲叶南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杨万里《小池》
教学目标
1、掌握“蕃”“濯”“鲜”等实词意 义和“之”的用法。 2、通过诵读、背诵理解作者借莲花所 寄寓的感情。 3、领会菊和牡丹对莲的作用。
莲
不蔓不枝
2、这几句话从哪几个方面描绘莲花的?
生长环境
不蔓不枝
体态香气
莲
风度气质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 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作者写花就是写人,咏花就是咏志。作者通 过对莲的外在姿态的描绘与赞美,赋予莲一 种高洁的品格,不仅写景是美的,而且引人 的思想向更广阔更深远的天地飞翔。
《爱莲说》就是说说 爱好莲花的问题。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
蕃 án 多
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
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淤 yū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
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 濯 zhuó
而不可亵玩焉。
洗涤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亵
富 贵 者
君子
衬托
6、“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为何 “晋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而 “予独爱莲”呢?作者对它们的感情态度又 是怎样的呢?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秋季 开花
迎寒 斗霜
清高 避世
“菊之爱”有两重 含义:一是做一个 避世的隐士;二是 保持独立的人格。
品 花色艳丽 雍容华贵 原
5、作者爱“莲”,仅仅写“莲”不就行了 吗?为什么要写菊和牡丹呢?
作者写菊和牡丹,一是对莲的衬托,菊花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 面衬托。在反复的衬托中既突出莲的品格,又表达了自己在污浊 尘世间保持高洁品行的情怀;二是这三种花引出三种评价和比较, 名为写花,实际写人,写出人们对生活理想的三种选择。
隐 逸 者
托物言志
君子的高 尚品质
4、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 品质。
品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必须解决的三个递升 性问题 “托何物” “托物何” “言何志”
莲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君子 不同流合污 不孤高自许 通达正直 不趋炎附势 美名远扬 品行高洁 令人敬重
小结:课文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 寄寓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 活态度,以爱莲之情来表达对这种生 活态度的赞赏,表达自己对追名逐利、 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7、本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 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感情的抒发,可在现 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 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 简述理由。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xiè 亲近 而不庄重
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鲜 xiǎn 很少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 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 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骈散结合 “之”“也”等舒缓语
水陆草木之花,
可爱者甚蕃。晋 陶渊多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唐代 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 种草木的花,值得 喜爱的很多。晋朝 的陶渊明惟独喜爱 菊。自从唐朝以来, 世上的人们很喜爱 牡丹。
我
取独
予独爱莲之出 我只喜爱莲花,莲从
表转折
沾染
淤泥 不 , 而 染 洗涤 清水
美丽而 不庄重
而不 , 濯清涟
归类整理、记忆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陶后鲜有闻
古义:竖立 今义:植物,种植 古义: 少 今义:新鲜
一字多义:
可 可爱者甚蕃 值得
可远观 谓 予谓菊
可以 认为
何以谓之文也 (谥号)称作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名词蔓、枝用作动词,长藤蔓,长枝节 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1、文章题为“爱莲说”也就是“说说我 对莲花的爱”,作者究竟喜欢莲花的什么? (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
认为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 尚的人
我认 为,菊是 花中的隐 士;牡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宾前标
噫!菊之爱,
Xiǎn少,难得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 者何人?牡丹 之爱,
应当
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爱 好,陶渊明以后就 很少听到了。对于 莲花的爱好,像我 一样的还有什么人 呢?对于牡丹的爱 好,当然人很多了。
夸 富 贵
职 本 重 王 惟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侯
爱菊(鲜) 爱牡丹(众)
隐逸者 惜 离世隐居
富贵者 追名逐利
厌
君子 爱莲(独) 身居浊世 爱
洁身自好
正衬
菊
莲 以花喻人
隐逸
君子 爱
惜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反衬 托物言志
牡丹
富贵
厌
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 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 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 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周敦颐,字茂叔,北 宋人,宋明理学的开山 祖师 。
周敦颐
周敦颐(1017-1073) ,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 人,字茂叔,谥号元公,著 名的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 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 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 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