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十大普洱茶厂家

十大普洱茶厂家

十大普洱茶厂家⑴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前身为成立于1975年4月的“普洱茶厂”,目前是云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之一,是一家历史悠久从事茶叶种植、加工技术推广、茶文化传播及茶叶营销的专业公司。

主要产品有传统普洱茶等,公司拥有自营出口经营权,注册商标“普秀”牌。

⑵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为云南省下关茶厂。

该厂创建于1941年。

公司产品包括各种紧压茶、绿茶、特种茶、袋泡茶等共四大类100多个品种,其中创制于1902年的“松鹤牌”下关沱茶,是拥有百年历史的知名品牌。

“松鹤”牌下关沱茶荣获“云南省著名商标”。

“宝焰”牌下关砖茶被评为“中国茶叶名牌”、“云南省名牌产品”、“云南省消费最喜爱商品”和“云南省著名商标”。

⑶福海茶厂。

该厂前身是勐海县星火茶厂,1998年更名福海茶厂专业生产普洱茶。

主要产品有七子饼圆茶、砖茶、沱茶、竹筒茶、金瓜贡茶、笋塔青瓜、各级散茶十几个大类80余个品种。

厂长扬新源是知名的普洱茶制作、审评专家。

福海生产的熟茶产品汤色红润透亮、香气纯正自然、口感温厚醇和、条索明快。

⑷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前身为双江县茶厂,成立于1974年,1999年县茶厂依法破产后改制为私营企业。

公司主营产品有:“勐库”、“千岗”、“忙波”牌普洱茶系列产品,共三十个产品。

⑸云南思茅盛世普洱茶叶有限公司。

公司有绿茶加工厂2个,普洱茶加工厂一个。

公司所产的盛世普洱系列产品均采用无量山古乔木茶树为原料,产品涵盖:饼茶、沱茶、砖茶、柱茶、球型茶、散茶、精品包装茶、工艺茶等100多个品种。

⑹澜沧县古茶有限公司。

公司前身是澜沧县茶厂,成立于1996 年。

公司挖掘历史文化,寻根溯源,推出“岩冷”系列产品。

⑹云南茶马司茶叶有限公司。

公司产品原料上严格把关、精心挑选,在生产工艺上,秉承传统工艺、力争一流品质。

产品“茶马古道”特制纪念饼获得云南最高奖“云茶杯”金奖和2003年厦门国际星级茶王大赛“茶王奖”。

⑺云南滇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始建于1939 年。

1996 年12 月组建股份制企业。

⑻云南省黎明农工商联合公司茶厂,简称黎明茶厂,隶属于云南农垦集团有限公司。

是勐海茶区唯一的一家有较大规模的国有茶叶加工企业。

⑻勐海茶厂。

公司产品大益普洱茶为茶叶行业中的著名品牌,其大益七子饼茶(7572、7542、7262、7592、8582、8592、7672、7562等)、勐海沱茶、普洱沱茶、普洱砖茶、女儿贡茶、宫廷普洱等,几十年来一直被业内推崇为经典普洱茶的代表,成为无数茶人竞相收藏的普洱茶珍品。

⑼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公司隶属中粮集团中土畜总公司,成立于1938年12月16日,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已有68年的发展历史,是云南省最大的茶叶销售贸易企业,具有进出口贸易权。

该公司拥有中茶、吉幸两大品牌,是云南普洱茶的传统名牌。

尤其是中茶品牌在中外享有很高声誉。

其中,1936年为私人生产时期;1936年—1955年以生产红印圆茶为主;1955年—1960年以生产绿印(蓝印)茶为主;1960年—1967年以生产黄印茶为主;1967年以后改版生产(红印)中茶牌云南七子饼为主。

⑽云南六大茶山茶业有限公司。

于2002 年在云南昆明成立,是一家专业生产及销售精品系列普洱茶的茶叶企业。

公司以“六大茶山,传承古今”为宗旨,以“质量决定成败,文化主导未来”为理念,迅速成为享誉茶界的名牌企业。

公司在注重产品质量的基础上,还十分注重普洱茶文化的挖掘和传播,自办《六大茶山》企业报,为宣传云南普洱茶文化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云南二十个茶区茶质对比云南地形气候环境特殊,高纬度、高海拔,低纬度、低海拔的一致性,加上地理位置特殊、地形复杂,其主要表现特点为:①区域性差异分明,垂直变化十分明显。

②年温差小、曰温差大。

③雨量充沛、旱雨季分明,降雨量北少南多,分布不均。

这样条件下,加上部分茶种与生长形态不同,各茶山茶菁茶质有明显不同特质。

若以相同茶种、生长形态、制程等相同客观条件下,云南茶区出现“北苦南涩”、“东柔西刚”的特质。

本文所介绍各茶区茶质特色,多数以手工制作之栽培野生茶、野放茶为主。

在正常制程、春茶、一心一叶与一心二叶的状况下,所评鉴出的茶质特色。

因涉及笔者个人口感好恶,所陈述之观感仅供读者参考,并非绝对标准。

曼撒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勐腊县易武乡东北,离易武镇内约20公里,与老挝交界。

茶区内地形复杂、落差大,最高的海拔为1950米,最低的为750米。

清朝乾隆年间,曼撒茶山开始进入最辉煌的时期,据史料记载,年产达万担以上。

当时生产出的茶叶,多集中在曼撒老街进行交易;曼撒在鼎盛时期,有三百多户居民。

同治十三年,曼撒老街遭遇毁灭性的第一次大火;光绪十三年,曼撒再次遭遇第二次大火,无情的祝融瞬间毁灭繁荣的小镇,而第三次火灾与疫病,更是将曼撒成为颓圮之荒城。

此时,离曼撒20公里外的易武,立即取代曼撒的地位。

这也说明为何清光绪以后的普洱府志上,易武替代曼撒,成为六大茶山中重要的茶山。

古代行政区域划分,曼撒属易武土司管辖,并且易武与曼撒茶区相近,因此很难严格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

以致在坊间,有不少厂方与业者将二茶区所产茶菁同属“易武”。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扬水柔,在香甜茶系列中最具特色茶品;舌面与上颚中后段香气饱满,优质茶品甘韵扩及两颊,近年因过度采摘与季节因素,汤质较薄。

易武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

简介:请参阅“曼撒”,原属古代曼撒茶区。

目前易武茶区栽培野生茶年产约六十吨,台地茶约300吨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属曼撒茶区,香气口感类似曼撒,香扬水柔、刺激性较低的茶品;与曼撒茶区原因相同,近年汤质较薄。

倚邦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中北部,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象明乡。

倚邦在傣语中,被称为“唐腊”倚邦,即茶井的意思。

在六大茶山中,倚邦茶山的海拔最高,三百六十多平方公里的面积几乎全是高山。

与易武茶山相比,倚邦茶山的海拔差异更大,海拔最高达到1950米,而最低处为江河交汇处海拔只有565米。

倚邦茶山境内有大叶茶与中小叶茶,然根据有关专家测定,倚邦的小叶茶种不同且优于其它省份的小叶茶,而又优于大叶茶。

明末清初石屏人落居倚邦,以茶为生,开辟茶园、建茶号。

清朝初、中期向朝廷纳贡茶上百担普洱茶,即以倚邦茶为主,普洱茶的名气可以说是从倚邦开始的。

清朝初年至民国初年的倚邦,可说是倚邦茶区的鼎盛时期,官府衙门、大庙会堂等,一栋栋建得巍峨辉煌,交易热络、人声鼎沸、骡马塞道,晚上灯火通明宛如不夜城。

清朝中后期,普洱茶制茶交易中心迁往易武,倚邦茶业开始没落,然倚邦成为茶马重镇的历史地位已经字字记载入史册。

倚邦茶山的最后关键是1942年的一场战乱,引发大火将倚邦烧成颓圮瓦砾,倚邦从此元气大伤。

随后的瘟疫使茶商、百姓再度大举迁离;后来又经过20世纪70年代的搬迁,现在倚邦村仅有30多户人家,100多人口,交通不便,成为一个贫穷的农业小镇;近年,普洱茶再度崛起,倚邦这古代茶马重镇,又重新受到瞩目。

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稍苦,舌面中后段带苦有甘韵。

革登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古六大茶山的东北部,东连孔明山、南与基诺茶山隔江相望、西接蛮砖茶山、北与倚邦茶山为邻,革登古茶山包括今象明新发寨、新酒房、莱阳河一带。

也是古代较闻名的茶区,当时年产茶量在500担以上。

史料记载,清嘉庆年间(1796--1820)革登八角树寨附近有茶王树,传说为诸葛孔明所栽种,春茶一季可产干茶一担,已枯死;茶王树根茎腐化后留下的洞穴尚存,横向370厘米,纵向390厘米。

至今革登茶区老茶树所剩无几,仅存茶房、秧林、红土坡等几片古茶园,累计不足500亩,剩下的只有断碣残碑。

以目前革登茶山实际的状况,可说很难量产茶品,名列六大茶山,可谓名存实亡。

大叶、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上颚香甜微蜜感、微苦,舌尖甜昧明显、中后段微苦有甘韵,汤质稍薄。

莽枝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革登茶山西南方、蛮砖茶山西面,传说是诸葛亮埋铜(莽)之地,因此取名莽枝茶山,主要市集在牛滚塘街。

古代都由外来生意人从事茶叶买卖,早年繁荣景象,如今也都只剩下残檐断壁。

在原始林中,还有许多大、中小叶种老茶树错落其间,也不乏数十公尺高的巨大茶树。

所生产茶菁,多数集中收购交至其它地区,或由某些大厂指定专人收购。

大叶、中小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中小叶种以特殊香型著称,与倚邦、革登香型口感类似。

上颚香甜微蜜感、汤柔、舌面刺激感较强。

蛮砖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腊县,古六大茶山茶区。

简介:位于倚邦、革登、曼撒、易武四大茶山之间,蛮砖古茶山包括蛮林和蛮砖等地。

过去蛮砖的茶叶年产量至少在万担以上,大部运往易武加工、销售。

虽同列六大茶山,但以往一直不如其它茶区被重视,或许也因如此,茶区才得以保存较为完整。

古茶林集中在蛮砖、蛮林二地,蛮砖有500余亩、蛮林有1000多亩,茶树生长较好、密度较高,每亩约100株以上,其中最大的茶树高3.9米,基径34厘米,树龄300年以上。

少被采摘过度,所以目前蛮砖茶区的茶质还保持一定水平。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相较其它古六大茶山,茶菁色泽较深;舌面与上颚中后段口感厚质香滑、舌面微苦。

口感香气较沉,不若曼撒、易武香扬,近年茶质表现仍在水平之上。

攸乐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古六大茶山茶区,唯一不在勐腊县的正山。

简介:古名攸乐,今称基诺山,攸乐即基诺的音译。

六大茶山中,唯一不在勐腊县境,位于景洪市辖区内,东西长75公里,南北宽50公里,其面积是古六大茶山中比较广的,这里的古茶园面积达到了一万亩左右。

海拔在575米至1691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8℃~20℃。

年降雨量在1400毫米左右。

隔罗梭江上游之小黑江与革登茶山相望,今龙帕村、巴来村遗存的古茶园(树)仍有2000余亩,茶树基径大多在80厘米以上。

自古以来,攸乐茶山民间加工少量的竹筒茶,茶叶大多被易武、倚邦等外地茶商以散茶收购。

目前因为交通方便,攸乐茶区的茶品多由专人定点收购。

大叶种栽培野生茶特色:香型口感与曼撒、易武接近,香扬水柔、舌面苦涩度稍高,因茶树龄普遍较小、茶性较烈。

巴达茶区位置: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勐海县西部。

简介:位于勐海城西58公里,巴达茶山有野生茶树群落和栽培型古茶园两大资源。

1961年在巴达大黑山发现一株高达50余米的巨大茶树“巴达茶树王”,树龄一千七百多年,成为巴达茶区特殊资源景观。

大叶种野生野放茶特色:数量少,口感类似布朗山茶区,舌面后段与上颚后段微苦涩,然平均茶质较为薄水,上颚中后段有特殊气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