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课件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优点
优点
1 燃料适应性广 2 有利于环境保护
4 燃烧热强度大 5 炉内传热能力强
3 负荷调节性能好
6 灰渣综合利用性能好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主要缺点
缺点
1 大型化问题
4 磨损问题
2 烟风系统阻力较高, 5 对辅助设备要求较高 风机用电量大 6 理论和技术问题 3 自动化水平要求高
ut
4d p ( p g ) g 3 g C D
10、流态化
流态化的定义为:使颗粒通过与气体或液体的接触而转变成类似流体的 一种运行状况。当颗粒处于流态化状态时,作用在固体颗粒上的重力与气流 的曳力相互平衡,此时颗粒处于一种拟悬浮状态,从而使流化床具有类似于 流体的性质,主要有以下几点: (1) 在任一高度的静压近似等于在此高度上单位床截面内固体颗粒的重量。 (2) 无论床层如何倾斜,床表面总是保持水平,床层的形状也保持容器的形 状。 (3) 床内固体颗粒可以像液体一样,从底部或侧面的孔口中排出。 (4) 密度高于床层表观密度的物体在床内会下沉,密度小的物体会浮在床面 上。 (5) 床内颗粒混合良好,当加热床层时,整个床层的温度基本上均匀。
2、颗粒粒径的影响
当其他条件不变,只是颗粒的平均粒径变化时,由浙大计算式推出其 临界流化风速之比值
d1 qd u mf (d 2 ) d2 u mf (d1 )
3、颗粒密度的影晌
0.584
即床料的当量直径增大时,临界流化风量就随着增加。
当其他条件不变,只是颗粒的密度变化时,由浙大计算式推出其临界流 化风速之比值
物料循环倍率最简单、最通用的 概念是:由物料分离器捕捉下来且返 送回炉内的物料量与给进的燃料量之 比,即
K W
B
式中:K——物料循环倍率;W—— 返送回炉内的物料量,t/h;B——燃 煤量,t/h。 影响物料回送量W的因素较多, 主要有如下几点: (1)一次风量。 (2)燃料颗粒特性。 (3)分离器效率。 (4)回料系统。
3、分层 床料在流化过程中,较粗较重的颗粒一般在底部,细而轻的颗粒悬浮于 上部。这种分层现象,在移动床和低速鼓泡床中比较清楚。在湍流床和快速床 中,分层的趋势就不太明显。
2.4 循环流化床炉内流体动力特性
一、炉内气—固两相流动状态 1、炉内不同区域流型分布 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高温固体物料沿着一个封闭的循环回路运动。在这 个循环回路中的不同区域固体颗粒处于不同的流动状态,如下表所示: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典型结构
流化床锅炉的原理: 流化床锅炉是一种可燃用劣质燃料及 添加脱硫剂来产生蒸汽的装置。锅炉的燃 烧室运行在一种特殊的流体动力特性下, 细颗粒以超过平均粒径终端速度的气流输 送离开流化床,并存在着大量物料的返混 ,以保证流化床的温度分布均匀及足够大 的热容量。离开流化床的大部分颗粒通过 炉膛进入到旋风分离器被捕捉下来并以足 够的速度经返料装置重新送回到炉膛,。
6、流化速度
流化速度是指床料或物料流化时动力流体的速度。
7、临界流化风速与临界流化风量
临界流化风速就是床料开始流化时的一次风风速,这时的一次风风量也 就称为临界流化风量。
8、物料循环倍率 循环流化床锅炉一般流化速度 u>4m/s ,甚至达到 u>8m/s ,这时大量的物 料被烟气带出炉膛,其中含有未被燃烬的燃料煤粒和焦炭颗粒,若不收集返 送回炉膛再燃烧,必然降低锅炉燃烧效率,并且炉内的物料也很快被烟气带 走。因此,物料分离收集和返送回炉膛的量多少就显得十分重要。从而提出 了物料循环倍率的概念,它是循环流化床锅炉独有的。
2 、床内气泡与颗粒运动
在较低的气流速度下,流化床中的空气以气泡的形式向上运动,小气 泡在运动中不断地形成较大的气泡,床内颗粒的混合主要依靠气泡运动所带 来的扰动(图2-18)。 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流化速度较鼓泡床锅炉大大提高(一般为5~10m/s), 流化介质在床内不再以气泡形式通过物料,固体颗粒的运动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在颗粒流型上,快速流化床明显存在着颗粒絮状物的运动(图2-19)。 当物料呈湍流床时,沿四周壁面的物料浓度较中心大,并沿壁面向下流动。 而中心区物料颗粒相对稀少(浓度低),并随气流向上运动。当气流速度再增大 时,沿壁面明显下降的高浓度气—固两相流出现湍动,下降环流与上升中心流 发生掺混,在炉内产生循环。这种物料在炉内掺混循环,称为“内循环”(图 2-20)。
2.2、流化床的形成过程
当空气流速由小到大穿过床料颗粒间隙,床层经历了由固定床→鼓泡床 →湍流床→快速床以及气力输送等一系列状态的变化(图2-6)。
2.3、几种不正常的流化状态
1 、沟流 锅炉在冷态试验和点火时,一次风的流速在未达到临界流速时,空气流在 料层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床料中颗粒大小的分布及空隙率也是不均匀的,在 阻力小的地方气流速度较大、在阻力大的地方气流速度较小,有时大量的空气 从阻力小的地方穿过料层而其他部位仍处于固定床状态,这种现象就称为沟流 (图2-15)。 产生沟流的主要原因是: (1) 运行中一次风速太低,未达到设计要求。 (2) 料层(床内一定厚度的床料)太薄,或严重不均,或炉床内结焦。 (3) 给煤太湿,播煤风、回料风调整不合理,造成在给煤口下或回料口处 形成堆集现象。 (4) 布风板设计不合理,风帽数太少,节距太大。 消除沟流的方法就是查出是哪种原因产生沟流,针对原因采取措施就可避 免沟流的发生。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技术(CFBBC: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Combustion) 是新一代高效、低污染清洁燃烧技术。
主要特点 (1)低温动力的控制燃烧。其燃烧速度主要取决 于化学反应速度,决定于温度水平。物理因素不 再是控制燃烧的主导因素。
(2)高速度、高浓度、高通量的固体物料流态循环过 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所有燃烧都在这两种形式 的循环运动中逐步完成的。 (3)高强度的热量、质量和动量传递过程。循环流化 床锅炉的热量主要靠高速度、高浓度、高通量的 固体物料来实现循环的,炉内的热量、质量和动 量的传递交换非常迅速,从而使整个炉膛内温度 分布很均匀。
第二章 循环流化床空气动力学特性
2.1 基本概念
1、床料
锅炉启动前,布风板上先铺有一定厚度、一定粒度的“原料”,称为床 料。床料的成分、颗粒粒径和筛分特性因炉而定。床料一般由燃煤、灰渣、 石灰石粉等组成,有的锅炉床料还掺入砂子、铁矿石等成分,甚至有的锅炉 冷态、热态调试或启动时仅用一定粒度的砂子做床料。
三、影响临界流化风速的主要因素分析
临界流化风速与床料粒径、密度和流化气体的物性参数有关。 1、温度的影响 图2-32中系列1~8为厄贡计算式计算的结果,系列9为浙江大学计算式计 算的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在大粒子(2~5mm)范围内,两类计算式结果相 近,故认为可信。同时可看出,随温度升高,临界流化风速呈上升趋势。这 是因为颗力 越大,所需临界流化风速就越小。当温度升高时,气体粘度变大,密度变小, 但粘度变化对流化风速影响较小,最终因气体密度下降,须提高风速才能保 持相同的曳力。
9、颗粒终端速度
当一个颗粒在无限大的静止介质中,在重力的作用下做自由力作用下 加速,而浮力和流体曳力则阻碍这种趋势。当颗粒加速直至达到一个不再 增加的稳定的速度时,这速度就叫该颗粒的终端速度。 在稳定状态下颗粒的受力平衡式为
重力(Fg) 浮力(FA) 曳力(FD)
颗粒的终端沉降速度ut为:
• 物料在炉膛内的循环称为内循环 • 物料在炉膛外通过旋风分离器捕捉并经返
料装置被送回的循环过程称为外循环
颗粒浓度沿床截面径向分布规律:
循环床内径向颗粒浓度分布存在 不均匀性,在床层中心区颗粒浓度低, 而靠近壁面处颗粒浓度较高。床截面平 均颗粒浓度高时,沿径向的颗粒浓度变 化就比较大,反之则小。根据固体颗粒 径向分布的规律,我们可以看出,在循 环流化床中,除了固体颗粒在分离器内 被分离再送回床内的外部循环外,固体 颗粒在核心和边壁处的上升和下落也构 成了床内的内循环,床层的温度能保持 均匀分布是内外循环共同作用的结果。
1 q u mf ( 2 ) 2
u mf ( 1 )
0.528
即颗粒密度增大时,临界流化风量也随着增大。
3 循环流化床燃烧与 炉内传热
3.1. 三种类型的燃烧
(1)动力燃烧:当温度较低时,化学反应速度较慢, 物理混合速度较快,燃烧速度取决于化学条件, 既温度的高低,这种燃烧称为动力燃烧,或燃烧 处于动力区。 (2)过渡燃烧:在过渡燃烧中,化学反应速度与内部 扩散速度相当,氧气在焦碳中的渗透能力不强, 接近外表面处的小孔消耗了很大部分的氧量。 (3)扩散燃烧:在扩散燃烧过程中,传质速度远低于 化学反应速度。由于化学反应速度很快,传质速 度相对较慢的氧量在刚到达焦炭外表面就被化学 反应消耗,这种工况常见于大颗粒焦炭的燃烧。
大家好!
第一章 循环流化床锅炉介绍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为主要能源的 国家之一,目前每年煤炭消费量约13亿吨,其 中80%通过燃烧被利用。然而,燃烧设备陈旧 、效率低、排放无控制造成了能源和环境污染 严重,能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已成为现有燃煤技 术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因此,寻求一种高效 、低污染燃烧技术,开发新的燃烧设备成为当 务之急。
3、堆积密度与颗粒密度
把固体颗粒燃料或物料自然堆放不加任何“约束”, 那么这时单位体积的燃料质量就称为堆积密度。 单个颗粒的质量与其体积的比值称为颗粒密度或真 实密度。
4、空隙率
燃料、床料或物料堆积时,其粒子间的空隙所占的 体积份额为堆积空隙率。
5、燃料筛分
进入锅炉的燃料颗粒的直径一般是不相等的。如果 粒径粗细范围较大,即筛分较宽,就称做宽筛分;粒径 粗细范围较小,就称为窄筛分。
2、气泡与节涌 床料在流化过程中形成湍流前,流化一次风主要是以“气泡”形式在料 层中向上运动的。 其实,料层中含有气泡是正常现象,但是气泡过大或集中上涌,就属不正 常流化。如果料层中的气泡聚集汇合接近炉床宽度时,料层就被分成几层,一 层比较稠密的床料,一层稀疏床料的“空气”向上运动,当达到某一高度后崩 裂固体颗粒喷雨而下。这种现象称为节涌(图2-16 )。 节涌现象易在鼓泡床与湍流床之间的流化过程中产生。因此,通常把鼓泡 床与湍流床之间的流化状态称为不稳定流化状态。锅炉应尽可能避免在这一状 态下运行。不正常气泡和节涌的产生,主要与布风板、风帽设计不合理,床料 颗粒过粗、料层过薄等因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