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的内容
1、技巧:肩肘倒立
2、合作性练习
二、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教材为载体,以团结协作、竞争欢乐为主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和竞争意识,以及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三、教材分析
本课主教材选自人教版体育与健康教材中的《肩肘倒立》,肩肘倒立是中学生喜爱的一项体操运动,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
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
本次课是肩肘倒立的第一次课,它的教学重点是“重点:举腿挺髋,两肘内夹”,难点是“垂直平衡”。
本课的另一教材为合作性练习,它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
发展的是学生下肢力量、身体的协调性。
两个教材都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
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做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
四、学情分析
由于是借班上课,所以学生情况不是很了解。
中学生已经有了一定运动基础知识、技能,但都是侧重于感性方面的。
学生对动作的模仿能力较强,且好学。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运用直观示范法的同时还采用了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结合运动保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做到锻炼与育人相结合。
五、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肩肘倒立动作要领、做法以及完整动作的相关原理,学会自我评价的方法。
2、技能目标:通过本次课的学习。
使85%左右的学生初步学会肩肘倒立的基本动作方法,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灵敏、协调、柔韧等身体素质。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肩肘倒立和游戏练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想象力和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
六、教学方法
分解法、讲解法、示范法和直观演示法
七、教学流程:
在教师带领下场地热身跑后在做热身操,肩肘倒立教法如下:
1、夹肘挺立的练习:由于中学生在空中很难把握肌肉感觉和肢体位置,所以很难体会展髋挺腹动作。
如果用站立夹肘挺立练习,就能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建立一个正确的“展髋挺腹”动作。
具体方法是:学生两手反叉腰,两肘用力内夹,同时教师不断启发学生做展髋、挺腹、前脚掌着地,脚面绷直的挺立动作。
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体会到“展髋挺腹脚绷直”动作的身体感觉。
2、后倒举腿脚尖着垫,两肘内夹支撑练习:由坐垫开始,上体后倒收腹提臀,使两腿伸直脚尖着垫。
然后两肘内夹支持腹部两侧,形成一个平衡的支撑面。
此时教师启发学生内夹肘并使手尽量靠近肩背部,体会两肘内夹支撑的部位及用力方法。
这个练习可以让初学者体会两肘支撑动作,也可使学生体会到臀部提起的位置,为完整动作打好基础。
3、屈腿的肩肘倒立练习:经过上边的练习,学生已经掌握了两肘支撑腰部的动作,此时教师启发学生收腿做屈腿的肩肘倒立,并体会用肩肘支撑身体时如何掌握身体平衡。
通过此练习,解决了两肘与肩成三角支撑的教学重点,也使学生建立起完成完整动作的信心。
4、展髋挺腹的练习:有屈腿肩肘倒立时身体平衡及正确支撑的基础,结合夹肘挺立中的展髋挺腹感觉,进行“展髋挺腹”的肩肘倒立练习。
此时可以让学生在帮助下体会,也可以独立尝试体会动作。
5、完整肩肘倒立的练习:经过以上由易到难的练习,学生能掌握肩肘倒立的完整动作。
为了使动作更优美、更具有挺拔感,可采用“脚尖触绳”的练习方法。
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用脚尖尽可能触及或超越悬起的横绳,即可以提醒学生脚面绷直上伸,又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展髋挺腹的动作,从而解决了“展髋挺腹”这一难点。
合作性练习后放松。
下课,回收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