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木结构古建筑加固与保护论文

木结构古建筑加固与保护论文

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与保护
摘要:中国古建筑一般以砖、木或夯土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木结构为主,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建筑一旦遭到破坏,不可再生,造成历史文化遗产不可弥补的损失。

根据木结构的建筑结构特点和不同的破坏类型,讨论不同的破坏症状,例如开裂、腐朽、拔榫等,并以此为基础,介绍相应的加固和保护的方法。

为木结构古建筑的加固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1 引言
中国古建筑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地面文物,它既是名胜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和继承遗产的主要对象,是城市历史文明的见证,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

中国古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大木作结构,这种结构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其影响远及东亚各国,成为东方建筑的代表。

但是古建筑修建年代长久,加上风雨侵蚀、、微生物破坏、温湿度的交替变化及维修不善,结构的本身已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梁柱变形、节点拔榫等。

因此有必要对古建筑木结构进行加固和保护。

2.破坏类型
古建筑木结构长期受到外力(风和地震)和自然作用(雨雪侵蚀或微生物破坏),导致其结构材料性能下降,由此产生不同类型的破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2.1 开裂
一些木材由于在制作当时没有干,其表面部分比内部容易干燥,而木纤维的内外收缩不一致,年久后由于木料本身的收缩而产生裂缝;或由于梁、柱受荷时间过长,木材本身材质下降导致抗拉、压、弯、剪性能降低,使得在外力作用下木材产生开裂现象。

2.2 腐朽
木结构长期处于潮湿环境中,很容易发生腐朽,腐朽使得梁、柱构件抗拉、压、弯、剪截面面积减小,承载力降低,对整个木结构非常不利。

2.3 挠度
木梁在在长期荷载作用下,由于材料性能老化造成木材弹性模量降低以及抗弯能力下降,导致跨中挠度大大超过规范允许值。

挠度不仅仅影响古建筑的外观,而且长期发展下去容易使木梁产生受弯破坏。

2.4 拔榫
在长时间外力作用或木材本身收缩等因素影响下,梁、柱节点位置很容易发生拔榫现象。

拔榫使得梁、柱构件有效受力截面减小,容易产生拉、压、弯、剪破坏,对木结构整体性造成一定影响。

3 加固方法
古建筑木结构构件加固的方法有多种,而且常常几种方法结合使用。

常用的加固方法[1-3]有:
(1)墩接加固法:即将柱子糟朽部分截掉,换上新料,通常用于柱根的加固。

常见的作法是做刻半榫墩接,方法是:将接在一起的
柱料各刻去直径的1/2作为搭接部分,搭接长度一般为柱径的1~1.5倍,端头做半榫,以防搭接部分移位。

(2)嵌补加固法:当梁、柱裂缝不大或梁、柱轻微糟朽时可采用嵌补加固法。

对于梁的干缩裂缝,当构件的水平裂缝深度小于梁宽或梁直径的1/4时,可先用木条和耐水性胶粘剂,将缝隙嵌补粘接严实,再用两道以上的铁箍或玻璃钢箍箍紧。

对于木柱的干缩裂缝,当其深度不超过柱径(或该方向截面尺寸)1/3,且裂缝宽度小于30mm 时,可用木条嵌补,并用耐水性胶粘剂粘牢[4]。

(3)铁件加固法:当梁、柱裂缝较大时,对其进行嵌补的同时还需要进行铁件加固;当柱根糟朽范围较大时,在对其进行墩接的同时,还需对墩接部位进行铁件加固;梁、柱节点拔榫时也可采用铁件加固法。

铁件加固法通常是用扁铁将梁、柱构件箍牢或者用扁铁将梁、柱节点进行连接。

铁件加固法通过采用扁铁承担构件的部分拉、压、弯、剪、力,有效地提高了梁、柱构件的力学性能。

(4)化学加固法:木材内部因虫蛀或腐朽形成中空时,若柱表层完好厚度不小于50mm,可采用不饱和聚树脂进行灌注加固。

在灌注前需将朽烂木块、碎屑清除干净,且应在柱中应力小的部位开孔。

化学加固法除了能增加木材的强度外,还能增加木材的尺寸稳定性和防腐、抗虫能力。

(5)FRP加固法:即采用FRP材料对木结构构架进行加固的方法。

FRP具有高强度、低密度、耐腐蚀、耐久性好、可设计性以及自重轻等优点,FRP在木结构中的加固思路主要有:抗弯加固,利用FRP
抗拉强度高的特性,将其粘贴在木梁受拉区,使之与木梁共同承受荷载,以提高木梁的受弯承载力,从而达到加固补强的作用;抗剪加固,把FRP粘贴于构件的剪跨区,起到与箍筋类似的作用,从而提高构件的抗剪承载力;抗压加固,对木柱用FRP包裹适当区域,约束木柱变径向形,从而提高木柱的受压承载力。

FRP主要用于木构件和节点的加固,从而提高既有木结构的承载力、刚度、延性及抗震性能。

木结构古建筑还有其他的加固方法,如增加约束法,增大截面法,增设拉杆法,增设销钉法和混合的方法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4 木结构防腐
古建筑修缮中所用原木加工的木构件,含水率普遍偏高,甚至包括一些椽子、望板的含水率远达不到国标所要求的20%以下的水平。

所以古建筑木构件的防腐就变得尤为重要。

目前,古建筑修缮工地常用的防腐剂主要是CCA和BBP。

CCA是一种固定型防腐剂,处理木材呈蓝绿色。

CCA在木材的微酸性环境中生成不溶于水的沉淀,一般都用于机械化作业处理。

现场手工处理影响透入度,很难达到要求的吸药量。

BBP处理可保持木材本色,而且可以反复处理至达到所需吸药量。

ACQ是当前正在积极推广使用的防腐剂,其特点是处理后木材呈蓝色,用于非暴露的木构件是可行的。

实践证明,三种防腐剂均不影响地仗和油饰。

防腐处理方法分为常压法(或无压力法)和压力法两类。

防腐处理效果的标志就是木材内药剂的吸收量及透入深度。

不同药剂,不同的使用环境,根据试验和实践,国家规定了严格的吸药量要求。

只有
在达到规定的吸药量要求下,才能保证预期的防腐效果[5]。

5 木结构古建筑维修保护原则[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