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界中的元素

自然界中的元素


Na2CO3+2HCl=2NaCl+ H2O+CO2
106g
44g
mg
m1
NaHCO3+HCl=NaCl+ H2O + CO2
84g
44g
mg
m2
问题2:碳酸氢钠与稀盐酸反应为什么比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剧烈得多?
反应原理(离子方程式):
CO32- + H+ = HCO3-
HCO3-+H+=H2O+CO2

NaHCO3+HCl=NaCl+ H2O + CO2

与碱反应 二、化学

性质 与盐反应


热稳定性 2NaHCO3= Na2CO3+H2O+CO2
氢 三、相互

转化 Na2CO3
NaHCO3
四、用途
1、如何鉴别白色固体粉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分别取少量固体加热,能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 浑浊的气体的为碳酸氢钠 分别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分别滴加同浓度的 盐酸,反应剧烈的是碳酸氢钠
2、如何除去碳酸氢钠溶液中的碳酸钠 在混合物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 3、如何除去碳酸钠固体中的碳酸氢钠
加热固体混合物至质量不再改变
习题
有两瓶无色溶液,分别是稀盐酸(a)和碳酸钠(b)溶液, 不用任何试剂,如何鉴别这两种溶液?
a滴入b: CO32 - + H+ = HCO3 HCO3 - + H += H2O + CO2
二、化学性质 2、与碱反应

Na2CO3
Na2CO3+Ca(OH)2=CaCO3 +2NaOH CO32 -+Ca2+=CaCO3
NaHCO3
NaHCO3+NaOH=Na2CO3+H2O HCO3-+OH -=CO32-+H2O
二、化学性质 3、与盐反应
Na2CO3+CaCl2=CaCO3 +2NaCl
2NaHCO3= Na2CO3+H2O+CO2
问题3:为什么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浑浊, 最后又变澄清? 试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
先阅读: P67知识点击
CO2+Ca(OH)2=CaCO3 +H2O
CaCO3 + CO2 + H2O= Ca(HCO3)2
小结: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在什么条件下可以 相互转化。
刚开始没有气泡,随a滴入量的增加才产生气泡。
b滴入a: CO32 - + 2H += H2O + CO2 一滴入就有气泡产生
20oC, Na2CO3的溶解度为21.5g, NaHCO3溶解度为9.6g
活动探究
根据学过的碳酸钙的性质预测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 性质 1、碳酸钠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2、碳酸氢钠可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二、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探究实验Ⅰ:在两支烧瓶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在
两个各装有等质量的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 在两个烧瓶口。将气球内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同时倒入试管中, 观察其现象。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石 墨 深灰色、质软、
不透明、易导电的片状固 体,熔点极高。
金刚石 金刚石是硬度最
大,熔点最高的单质,无色 透明的晶体,无自由电子, 不导电。
C60 灰黑色的固体,不导电,又名富勒烯。
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 叫做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allotrope)
Na2CO3
CO32-+Ca2+=CaCO3 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反应生成沉淀
NaHCO3
与可溶性的钙盐、钡盐一般不反应
二、化学性质 4、热稳定性 探究实验Ⅲ:把少量NaHCO3固体放在试管里,往
烧杯里倒入澄清的石灰水,然后加热,如图。观察澄清的石 灰水是否起变化。
结论:NaHCO3受热易分解,即具有不稳定性。
Na2CO3
向溶液中通入过量CO2 加热或加适量NaOH溶液
化学方程式:
NaHCO3
Na2CO3 + CO2 + H2O= 2NaHCO3 2NaHCO3= Na2CO3+H2O+CO2
或 NaHCO3+NaOH=Na2CO3+H2O
归纳总结
一、物理性质

与酸反应 Na2CO3+2HCl=2NaCl+ H2O+CO2
金刚石、石墨、和C60 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氧气和 O3 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335pm
核间距142pm
由球碳可以合成出品种繁
多的各种化合物.
K3C60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物理性质
Na2CO3

名 纯碱或苏打
NaHCO3 小苏打
颜色状态 白色固体
白色固体
溶解性(比较) 碳酸钠比碳酸氢钠易溶于水
结论:Na2CO3和NaHCO3都 能与稀盐酸反应,但等质量的 NaHCO3与稀盐酸反应要比 Na2CO3与稀盐酸剧烈得多, 且产生的气体多。 CO32 -+2H+= H2O + CO2
HCO3-+H+=H2O+CO2
问题1:为什么等质量的碳酸氢钠与足量稀 盐酸反应比碳酸钠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放出的 气体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