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一个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有五十六个民族。
初步了解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地区以及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风土人情。
2.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尊重和理解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方式、礼仪习俗,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增进民族团结。
3.课前收集相关资料,课上充分交流,课后回味与反思。
【教学重难点】1.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认识到各民族不分大小,地位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2.逐步树立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增强维护民族团结意识。
【课前准备】PPT课件、收获卡、歌曲《大中国》《爱我中华》、少数民族相关资料【教学过程】一、播放歌曲,激趣导入同学们喜欢音乐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希望会唱这首歌的同学能随音乐一起唱。
(播放歌曲《大中国》)听完这首悠扬的歌曲,我们知道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就像一个大家庭,而我们作为家庭中的一员,就要了解家庭中的成员,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都是一家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大家庭,感受它的团结和温暖吧!(板书课题)二、展示资料,了解少数民族1.中华民族的组成及分布你知道在我们这个大家庭中,一共有多少位成员吗?你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吗?那你又知道它们分布在什么地方吗?知道的不多没关系,我们一起看看“中国主要民族分布示意图”(出示PPT: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你能从上面获得那些信息?(生活着哪些民族?这些民族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区?)2.从图中我们了解到,在中国主要分布了:汉族、蒙古族、藏族、壮族……等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而我们称这些人数较少的民族为少数民族。
在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儿女都是亲密的一家人,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3.民族名称挑战赛我们看了这么多民族,你记住了哪些民族名称?我们来进行一场民族名称挑战赛吧!规则是这样的:每轮每个小组派一名学生出战,每次说一个民族名称,不允许出现重复的民族名称,否则出局,限时三分钟。
看哪个小组的成员记得又快又好。
①每个小组成员依次轮流,不重复。
②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③其他同学认真倾听。
(出示五十六个民族的名称,各小组成员接龙说民族的名称)三、合作学习,感悟表达1.课前让同学们分小组收集了你们喜欢的民族的资料,今天我们就来进行一次“民族知识知多少”展示会,把你了解到的民族资料展示给大家。
下面请同学们对自己所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完成收获卡。
2.完成表格,小组选取一名代表交流汇报。
3.资料补充老师也找了一些其他民族的资料,我们也一起来了解一下吧!①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②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
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
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
③藏族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
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
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
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
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④满族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东三省,以辽宁省最多。
在中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居第二位。
男子穿的带马蹄袖的袍褂,腰束衣带,或穿长袍外罩对襟马褂,女子穿的长及脚面的旗装,或外罩坎肩。
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有二、端午节和中秋节。
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
4.猜猜这是哪个民族我们了解了这么多的民族,我们一起来猜一猜,下面的图片是哪个民族呢?(傣族满族维吾尔族白族)四、了解“民族之星”千百年来,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族人民始终致力于各民族间的相互理解,共同维护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
在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关于民族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你知道哪些动人故事?1.各小组内讲述自己了解的故事。
2.各小组代表上台讲故事。
3.阅读教材资料介绍。
①文成公主和亲: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将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吐蕃的松赞干布,以促成唐蕃友好。
文成公主对吐蕃贡献良多。
在她的影响下,汉族的碾磨、纺织、陶器、造纸、酿酒等工艺陆续传到吐蕃;她带来的诗文、农书、佛经、史书、医典、历法等典籍,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友好关系。
②昭君出塞:王昭君原为汉宫宫女。
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她到匈奴后,被封为“宁胡阏氏”(阏氏,音焉支,意思是“王后”),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4.听了这一个个真实动人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和亲这种方式来促进民族团结了,但是从故事中依然能够看出,历代的统治者都十分注重民族团结,当然现在也是一样,所以我们国家每年都有一大批支教老师进入少数民族,宣传文化,带去先进的技术,来帮助他们,另外我们国家的法律也肯定并保障了少数民族的权益。
五、课后作业因为时间关系,我们还有许多与各民族有关的问题没有时间研究,但在中国历史上还有许多与民族团结有关的问题,课下继续收集其他相关资料,了解更多民族友好交往的动人故事。
六、教师小结,升华情感。
虽然各民族之间无论是文字、先祖还是服饰,都存在着文化的差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我们都热爱我们的祖国!”我们的祖国之所以辉煌灿烂,我们的祖国之所以繁荣昌盛,离不开这一个个优秀儿女的奋斗,离不开他们创造的成绩,让我们再一次展开歌喉高声赞颂他们吧!播放歌曲《爱我中华》七、板书我们都是一家人名族名称、分布民族风俗民族名人【学情分析】一般的学生都清楚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民族人口较少,所以被称为“少数民族”。
但对于各少数民族的分布、民族自治区,民族知识以及各民族杰出人物却了解甚少。
因此,本课针对上述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少数民族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进一步了解各民族知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了解各族人民对国家经济,文化的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以及一些民族杰出的代表人物。
让学生通过自己讲述,歌曲赞美,作品欣赏等方式去感受各民族人民对国家所做的贡献,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好大一个家》效果分析《好大一个家》一课,首先由歌曲《大中国》导入,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切合“我们都是一家人”的主题。
了解我们的国家,通过看我国的民族分布示意图了解名族名称以及分布,这样层层递进一步一步揭开中国民族的面纱,锻炼学生看图提取信息的能力。
同学们了解到了在中国主要分布的民族,如汉族、蒙古族、藏族、壮族……等民族,其中汉族人数最多,其它民族人数较少,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边疆地区,而称这些人数较少的民族为少数民族。
在我们祖国这个大家庭中,各民族儿女都是亲密的一家人,大家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建设着美好的家园!了解了民族名称后,就需要记一记五十六个民族组的名称,再比赛考验学生的瞬时记忆能力。
这样学生们瞬间就提起了兴趣和好胜心,同时也能给自己的组加分,所以这个环节同学们热情高涨!课前让同学们分小组收集了他们喜欢的民族的资料,所以就进行了一次“民族知识知多少”展示会,把自己组内了解到的民族资料整理归纳并展示给其他同学,然后完成收获卡。
小组合作,既锻炼了团队合作能力,也能将资料进行一次汇总,让其他同学听得清楚明白。
而教师补充的其他资料,会让同学对各个民族有了更多地理解。
“猜猜这是哪个民族”的环节是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名族风俗的了解。
同学们搜集整理有关民族间友好交往的故事,以及老师补充的资料,让学生有了表达的欲望,而声情并茂的朗读也使其他同学享受其中。
课后作业的布置更能加深同学们对民族团结的理解。
最后以歌曲《爱我中华》结尾,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抒发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同时也激起他们的爱国之情。
《好大一个家》教材分析:《好大一个家》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心中有祖国》主题下的第一课,本主题包括“祖国有多大”和“我们都是一家人”两个活动内容。
主题下的第一课第二个活动。
教科书33页是中国主要民族分布图。
通过阅读图例,引导学生了解少数民族的名称以及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北、西南、东北等边疆地区。
通过阅读教科书提供的文字信息,了解少数民族聚居区的特点。
结合学生们课下查到的资料,了解他们喜欢的民族的饮食、服饰等风俗习惯,再结合资料和统计表等内容,引导学生认识到各族不分大小,地位平等,都是国家的主人。
最后结合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人物,引出各族人民地位平等,应当互相尊重,和睦相处。
民族知识知多少《好大一个家》课后反思《好大一个家》是五年级《品德与社会》第二单元第一课《好大一个家》中的第二节,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不仅要让学生知道我们有五十六个民族,还要让同学们感受到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国家的名称以及风俗,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
为了上好这节课,除了让同学们在课堂上仔细观察图片,收集有效信息之外,还了解各民族名称和分布,放手让学生自己发动自己的感官,获取有关民族的各种信息。
课下布置的搜集资料的工作既锻炼学生的提取信息的能力,又在展示环节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还加深了学生对跟民族风俗的印象,为下面猜猜是哪个民族打下了基础。
再展示为民族团结做出贡献的人物中,再一次让同学们体会各民族虽然有文化差异,但是都为我国的民族统一与团结做出了贡献,最后用歌曲结束,在一次升华对祖国的热爱,这样就达到了教学目标。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1、学生的在看图寻找有效信息时,不能准确抓住关键点,但没在这里进行适当的指导。
2、在汇报交流环节,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虽然比较全面,但是面面俱到了之后,反而与其他民族之间的不同之处就不明显了,所以汇报的时候比较杂,比较乱。
《好大一个家》课标分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而道德与法治课担负着道德人格培养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