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二〇一一年十月目录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 (5)(一)工作成效 (5)(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9)二、“十二五”建筑节能工作形势分析 (10)三、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11)(一)指导思想 (11)(二)总体目标 (11)四、重点工作 (12)(一)继续强化新建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
(12)(二)突出抓好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
(13)建立和完善省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监督管理机制,把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纳入全省建筑节能日常管理工作。
建立示范项目动态管理库,抓好已有示范城市(县)和示范项目的实施指导和监管工作,确保完成示范任务,并及时总结示范经验,完善示范技术,形成有效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推广模式。
(13)(三)加快推动建筑用能节能运行管理工作。
(13)逐步完善公正规范的建筑能耗检测技术手段,实现对建筑能耗的现场跟踪检测,着重做好重点用能单位的能耗统计工作。
建立和完善建筑能效的检测标识和审计公示制度,尤其是建立建筑能效的后期跟踪测评和审计公示制度,将建筑全寿命周期内的能效测评标识和审计公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
(13)完成我省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基本情况、能源消耗信息的调查统计与分析,实行用电分项计量,逐步建立起全省联网的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
对全省重点城市重点建筑能耗建筑进行实时动态监测,通过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促使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
推进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制定节约型校园行动计划。
启动“省级节约型校园”示范工程,促进我省节约型校园建设深入开展。
(14)(四)积极推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研究出台我省既有建筑改造相关优惠政策、技术标准和实施方案。
通过给予建筑企业优惠政策,设置改造专项资金、业主投资等融资渠道,加大既有建筑改造资金投入,有力推进我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快速发展。
(14)(五)加大建筑节能新技术试点示范推广力度。
促进企业、高等院校、有关科研机构建立产学研技术研究平台建设,引导全社会的资源参与建筑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研发。
拓宽合作领域,开展国内外政府机构、民间团体和企业之间的双边或多边合作,鼓励国内外企业和个人投资生产、设立研发机构。
(14)五、保障措施 (16)(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组织领导,完善全省建筑节能领导机构。
加大与发改、财政、经济、科技、教育等相关部门的协调合作,通过联席会议制度,定期交流和研究解决建筑节能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并落实建筑节能协调机制,增强综合协调能力。
建立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制定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目标考核办法,强化目标考核管理。
各市、县要结合当地实际,明确本地区建筑节能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将建筑节能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与当地节能减排工作挂钩,并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度考核体系。
(16)严格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
实施规划、设计、施工图审查阶段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制度。
继续开展落实建筑节能目标责任制、问责制和专项检查工作,以贯彻落实建筑节能的设计、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为质量检查、节能专项检查工作的重点,尤其加强对建筑节能工作开展薄弱地区和县城、建制镇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节能标准的监管。
. 16制定并出台《安徽省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和《安徽省建筑能效测评与标识管理办法》。
实施民用建筑能效测评和门窗节能性能标识制度,完善能效测评体系,发挥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在建筑节能监管工作中的作用。
(17)(二)强化政策引导,建立长效激励机制。
研究出台我省鼓励建筑节能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
设立省建筑节能专项资金,通过采取财政补贴、以奖代补、节能建筑税收优惠等政策,推动我省建筑节能技术研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绿色建筑和低碳生态优化使用节能专项资金,加大对建筑节能建设项目及技术含量高、推广价值大的建筑节能应用设备研发和产品生产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推广应用已通过相关技术论证的新型建筑节能技术、材料、产品和设备,并加强实施过程的监督管理。
鼓励和表彰在建筑节能新技术、新材料和新产品的研发、生产、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的地区、单位和个人。
(17)(三)强化基础工作,完善标准体系建设。
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出台《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管理办法》。
修编发布《安徽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太阳能光伏与建筑一体化技术导则》、《安徽省地源热泵技术规程》、《安徽高校节约型校园建设管理与技术导则》、《安徽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导则》等地方技术标准。
编制《安徽省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设计图集》、《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设计图集》等系列图集。
根据建筑节能工作发展状况,及时编制和修订建筑设计、施工、验收的标准、规程及工法、图集,完善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引导和规范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健康开展。
(17)(四)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技术研发转化。
以建设领域“十大适用新技术”引领我省建筑节能技术,结合各类示范工程建设,推广“十大适用新技术”应用,将“十大适用新技术”落实到实际工程项目中。
培育符合市场规律,有利于推广节能环保“十大适用新技术”和推进建筑节(五)强化宣传培训,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加强建筑节能宣传。
利用报刊、网络、电视开辟专栏、专题报道、大学生建筑节能设计竞赛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建筑节能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普及建筑节能科学知识,扩大民众建筑节能意识,提高建筑节能全民认知,为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推进提供一个良好社会氛围。
(18)安徽省建筑节能“十二五”发展规划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能源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推动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深入开展,依据《民用建筑节能条例》、《国家“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安徽省“十二五”及2011年节能综合性工作方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等政策法规要求,结合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回顾(一)工作成效“十一五”期间,全省建筑节能工作根据《安徽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所确定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工作任务,以政策法规为依据,以技术标准为支撑,以工程示范为平台,以行政监管为手段,通过建立并完善建筑节能工作体系和管理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省建成节能建筑约2.01亿平方米,累计形成节能能力593.4万吨标准煤。
其中居住建筑节能334.8万吨标准煤,公共建筑节能184.2万吨标准煤,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节能74.4万吨标准煤,为我省“十二五”建筑节能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加强领导,健全了建筑节能组织推进考核机制。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成立了以厅长为组长的建设领域节能减排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部署协调建筑节能工作。
实施了建筑节能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每年下发《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建筑节能管理工作任务分解表》,明确了建筑节能工作目标。
全省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相继成立了以一把手为组长的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设立了管理机构并配备人员,有力地推动了全省建筑节能工作的快速发展。
2. 夯实基础,完善了建筑节能政策法规标准体系。
“十一五”期间,先后编制发布了《安徽省建筑节能专项规划》、《安徽省建设领域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实施方案》、《安徽省建筑节能试点示范工程管理办法》,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建筑节能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陆续颁布了《安徽省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安徽省建筑与太阳能一体化技术规程》等14项建筑节能地方技术标准,以及26项建筑节能标准设计图集,发布了《安徽省建筑节能定额综合单价表》,为全省“十一五”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开展,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3. 落实监管,强化了新建建筑节能达标闭合管理。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继编制出台了《安徽省民用建筑节能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导则》、《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监理工作导则》、《安徽省民用建筑工程节能监督要点》,规定了严格的节能审查监管工作程序和要求,严把建筑节能专项审查关,对每年全省建筑节能专项检查中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项目,下发执法告知书,实施责任追究和处罚制度,实现了新建建筑建设环节的闭合管理。
五年来,全省建筑节能专项检查共抽查工程项目535个,对其中48个存在违反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项目发放了执法告知书,有力促进了全省建筑节能工作的全面推进,截至2010年底,全省新建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达到100%,施工阶段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97.1%。
4. 示范引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位居全国前列。
2006年以来,合肥市“文化艺术中心剧院”等11个项目先后列入财政部、建设部可再生能源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争取国家资金支持7175万元;5个项目列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双百”工程绿色建筑并申请标识认定,7个项目入选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项目;合肥市、铜陵市、利辛县及芜湖市、黄山市、南陵县先后被列入2009年、2010年国家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和示范县,争取国家财政资金补助3.06亿元,入选城市(县)数及获得资金数居全国前列。
出台了《关于推进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示范县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了3家省级民用建筑能效测评机构,组织开展能效测评的技术研发和标准编制工作。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联合开展了以“四节一环保”为核心的节能省地环保型(绿色建筑)住宅建设试点示范工作,共有五批87个项目列入试点,且全部进入实施阶段;出台了《安徽省建设领域可再生能源新技术应用示范建设实施方案》,并设立省级财政“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每年对列入省级示范的项目拨付奖补资金1000万元。
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由过去单项工程示范、局部示范,正逐步转变为全面建设和规模化推进阶段。
5. 扩大试点,推动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和节能监管。
制定出台了《安徽省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体系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民用建筑能耗和节能信息统计报表制度》、《安徽省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报告表》、《安徽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专项实施方案》和《安徽省国家机关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启动了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推动民用建筑能耗监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联合中国建筑科学院、安徽讯飞科技公司等单位,开展了省市级能耗监测平台建设;完成了全省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使用功能、结构形式、年度能耗总量等基本信息的调查统计工作;以合肥、铜陵、淮北、马鞍山4个城市为首批试点城市,逐步展开能耗监测、能源审计和能源公示工作;推动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先后成为全国高等院校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示范高校,获国家专项补助资金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