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南名楼--黄鹤楼

江南名楼--黄鹤楼

江南名楼--黄鹤楼 引言:“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 的出自于李白 的诗篇《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其实李白写下了很多关于黄鹤楼的诗篇,那黄鹤楼又有怎样历史 故事 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于黄鹤楼的相关信息, 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帮助! 【简介】 黄鹤楼 (“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编辑黄鹤楼位于湖北省武汉 市长江南岸的武昌蛇山之巅, 为国家 5A 级旅游景区, 享有“天下江山第一 楼“、”天下绝景“之称。

黄鹤楼是武汉市标志性建筑,与晴 川阁、古琴台并称“武汉三大名胜”。

该建筑也与湖南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 “ 江南三大名楼 ”。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吴黄武二年(公元 223 年)。

唐代诗人崔颢在此 题下《黄鹤楼》一诗,李白在此写下《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 历代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许多千古绝唱, 使得黄鹤楼自古以来闻名遐迩。

黄鹤楼坐落在海拔 61.7 米的蛇山顶,京广铁路的列车从楼下呼啸而过。

楼 高 5 层, 总高度 51.4 米, 建筑面积 3219 平方米。

黄鹤楼内部由 72 根圆柱支撑, 外部有 60 个翘角向外伸展,屋面用 10 多万块黄色琉璃瓦覆盖构建而成。

黄鹤楼楼外铸铜黄鹤造型、胜像宝塔、牌坊、轩廊、亭阁等一批辅助建筑, 将主楼烘托得更加壮丽。

主楼周围还建有白云阁、象宝塔、碑廊、山门等建筑。

整个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散发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气质、神韵。

它与 蛇山脚下的武汉长江大桥交相辉映;登楼远眺,武汉三镇的风光尽收眼底。

【历史变迁】 黄鹤楼始建于三国时代东吴黄武二年(223 年)。

三国时期黄鹤楼只是夏口城 一角瞭望守戍的“军事楼”,晋灭东吴以后,三国归于一统,该楼在 失去其军事价值的同时,随着江夏城地发展,逐步演变成为官商行旅“游


必于是”、 “宴必于是”的观赏楼。

[1] 唐代 《元和郡县图志》 记载:孙权始筑夏口故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名黄鹤楼。

” 是为了军事目地而建。

而据《极恩录》记载说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

唐永泰 元年(765 年)黄鹤楼已具规模, 然而兵火频繁, 黄鹤楼屡建屡废, 仅在明清两代, 就被毁 7 次,重建和维修了 10 次。

有“国运昌则楼运盛”之说。

最 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 年),毁于光绪十年(1884 年)。

遗址上只剩下清代黄 鹤楼毁灭后唯一遗留下来的一个黄鹤楼铜铸楼顶。

黄鹤楼从北宋至 20 世纪 50 年代, 还曾作为道教的名山圣地, 是吕洞宾传道、 修行、 教化的道场。

《道藏·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言 :“吕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黄鹤楼,午刻升天而去。

故留成仙圣迹。

”《全真晚坛课功经》中称其黄鹤楼头留圣迹。

1957 年建 武汉长江大桥武昌引桥时,占用了黄鹤楼旧址,1981 年重建黄鹤楼时,选址在 距旧址约 1000 米的蛇山峰岭上。

[2] 1981 年 10 月,重修工程破土开工,1985 年 6 月落成,主楼以清同治楼为蓝本,但更高大雄伟。

【名称来历】 黄鹤楼为何以“黄鹤”为名, 一说是原楼建在黄鹄矶上, 后人念 “鹄”为“鹤”,以讹传讹,口口相证遂成事实。

一说便 是带有神异色彩的“仙人黄鹤”传说。

魏晋南北朝时期, 盛行神仙之 说,有关黄鹤楼的仙话也在专谈“怪力乱神”志怪小说 发展的背景下形成。

跨鹤之仙的传说, 最早出现在南朝科学家祖冲之的笔下。

他的《述异记》中的“驾鹤之宾”,后被鲁迅 辑录在《古小说钩沉》里:还有黄鹤楼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黄鹤矶头,据传 说,此地原为辛氏开设的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画了 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

从此宾客盈门,生意兴隆。

过了十年,道士复 来,取笛吹奏,道士跨上黄鹤直上云天。

辛氏为纪念这位帮她致富的仙翁,便在 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黄鹤楼俯瞰武汉长江大桥《江夏县志》所引的《报应录》也有同样的说法。

据它所说,从前有位姓辛的人,卖酒为业。

有一天,来了一位身材魁伟,但衣着 褴褛的客人,神色从容地问辛氏:“可以给我一杯酒喝吗?”辛氏不 因对方衣着褴褛而有所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

如此过了半年,辛氏并不 因为这位客人付不出酒钱而显露厌倦的神色, 依然每天请这位客人喝酒。

有一天 客人告诉辛氏说:“我欠了你很多酒钱,没有办法还你。

”于是从篮 子里拿出橘子皮,画了一只鹤在墙上,因为橘皮是黄色的,所画鹤也呈黄色。

座 中人只要拍手歌唱,墙上的黄鹤便会随着歌声,合着节拍,蹁跹起舞,酒店里的 客人看到这种奇妙的事都付钱观赏。

如此过了十年多,辛氏累积了很多财富。




有一天那位衣着褴褛的客人又飘然来到酒店, 辛氏上前致谢说, 我愿意供养 您,满足您的一切需求。

客人笑着回答说:我哪里是为了这个而来呢?接着便取 出笛子吹了几首曲子,没多久,只见朵朵白云自空而下,画上的黄鹤随着白云飞 到客人面前,客人便跨上鹤背,乘着白云飞上天去了,辛氏为了感谢及纪念这位 客人, 便用十年赚下的银两在黄鹄矶上修建了一座楼阁。

起初人们称之为“ 辛氏楼”。

后来便称为“黄鹤楼”。

【附录】 黄鹤楼| 崔颢 【唐代】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送康太守》 唐·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栏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