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理科综合共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化学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1至2页,第Ⅱ卷3至6页,共100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在规定位置粘贴考试用条码。
答卷时,考生务必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各位考生考试顺利!第Ⅰ卷注意事项:1.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2.本卷共6题,每题6分,共36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以下数据供解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1.以下是中华民族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巨大贡献的几个事例,运用化学知识对其进行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四千余年前用谷物酿造出酒和醋,酿造过程中只发生水解反应B.商代后期铸造出工艺精湛的后(司)母戊鼎,该鼎属于铜合金制品C.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为黏士D.屠呦呦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出对治疗疟疾有特效的青蒿素,该过程包括萃取操作解析:A:酿酒和醋的过程中,微生物将糖类物质水解、氧化,放出能量,不只发生水解反应,因此A错误;B:后母戊鼎属于青铜器,青铜器属于合金制品,B正确;C:瓷器是是由粘土等原料经过高温烧制而成的,C正确;D青蒿素是难溶于水的有机物,可用有机溶剂如乙醚将其从青蒿汁液中萃取出来,D正确。
本题答案:A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比较,结论正确的是A.溶解度:Na2CO3<NaHCO3B.热稳定性:HCl<PH3C.沸点:C2H5SH<C2H5OHD.碱性:LiOH<Be(OH)2解析:A:溶解度:Na2CO3>NaHCO3,A错误;B由于非金属性Cl>P,因此氢化物热稳定性HCl>PH3,B错误;C:由于乙醇中氧元素电负性较强,形成的化合物易产生氢键,使化合物的沸点较高,而乙硫醇中的硫元素电负性较弱,不能形成氢键,因此沸点C2H5SH<C2H5OH,C正确;D:由于Li、Be同周期,金属性Li>Be,因此碱性LiOH>Be(OH)2,D错误。
本题答案:C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 a越小,则NaA的K h(水解常数)越小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和CH3OCH3解析:A:HA的K a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小,A-结合H+的能力越强,NaA溶液中A-水解程度越大,K h越大,A错;B:镀锌层破损后,仍可形成Fe(正极)-Zn(负极)原电池,能有效避免铁被腐蚀,B正确;C:活化能是分子由常态变为活跃状态所需的能量,因此活化能越高,反应越不易进行,C错误;D:红外光谱可判断有机物中所含的原子团,CH3OCH3、C2H5OH二者所含原子团不完全相同,因此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二者,D错误。
本题答案:B 4.由下列实验及现象推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现象结论A.某溶液中滴加K3[Fe(CN)6]溶液产生蓝色沉淀原溶液中有Fe2+,无Fe3+ B.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溶液变浑浊酸性:H2CO3>C6H5OH 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生成黑色沉淀K sp(CuS)<K sp(ZnS)D.①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②再加足量盐酸①产生白色沉淀②仍有白色沉淀原溶液中有SO42-解析:A:滴入K3[Fe(CN)6]溶液后产生蓝色沉淀只能证明溶液中有Fe2+,不能证明有Fe3+,A错误;B:由于溶解度C6H5OH<C6H5ONa,因此向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会发生反应:C6H5ONa+CO2+H2O→C6H5OH↓+NaHCO3,此反应原理为强酸制弱酸,因此当有沉淀产生时,即可证明反应生成C6H5OH,从而证明酸性H2CO3>C6H5OH,B正确;C:向含有ZnS和Na2S的悬浊液中滴加CuSO4溶液,可发生反应:Na2S+CuSO4=CuS↓+Na2SO4,不能证明CuS沉淀是由ZnS产生的,因此不能证明K sp(CuS)<K sp(ZnS),C错误;D:若此溶液中存在大量的H+和SO32-,加入Ba(NO3)2溶液后,H+和NO3-可将SO32-氧化为SO42-,与Ba2+生成BaSO4沉淀,因此不能证明原溶液中存在大量的SO42-,D错误。
本题答案:B5.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1molC2H5OH和含1molHBr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
已知常压下,C2H5Br和C2H5OH 的沸点分别为38.4℃和78.5℃。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加入NaOH ,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B .增大HBr 浓度,有利于生成C 2H 5BrC .若反应物增大至2mol ,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D .若起始温度提高至60℃,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解析:A :加入NaOH ,可消耗HBr 使反应物浓度降低,平衡逆向移动,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A 正确;B :增大HBr 的浓度,可使平衡正向移动,C 2H 5Br 浓度增大,B 正确;C :由于参加反应的n(C 2H 5OH):n(HBr)=1:1,两次加入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相同,因此两次反应为等效平衡,转化率之比均为1:1,C 正确;D :将起始温度提高至60℃,产物C 2H 5Br 变为气态不断逸出,平衡不断正向移动,一直无法达到新的平衡,D 错误。
本题答案:D 6.LiH 2PO 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
室温下,LiH 2PO 4溶液的pH 随c 初始(H 2PO 4–)的变化如图1所示,H 3PO 4溶液中H 2PO 4–的分布分数δ随pH 的变化如图2所示,[–24=P H PO c c δ总(含元()素的粒子)]下列有关LiH 2PO 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B .含P 元素的粒子有H 2PO 4–、HPO 42–、PO 43– C .随c 初始(H 2PO 4–)增大,溶液的pH 明显变小D .用浓度大于1mol ·L -1的H 3PO 4溶液溶解Li 2CO 3,当pH 达到4.66时,H 3PO 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 2PO 4解析:A :溶液中存在H 2PO 4–+H 2OH 3PO 4+OH -,H 2PO 4–H ++HPO 42-, HPO 42-H ++PO 43-,2H 2OH 3O ++OH -,4个平衡,A 错误;B :含P 元素的粒子有H 2PO 4–、HPO 42–、PO 43–、H 3PO 4,B 错误;C :从c 初始(H 2PO 4–)=10-4mol/L 到 c 初始(H 2PO 4–)=10-2mol/L ,溶液pH 明显减小,但从c 初始(H 2PO 4–)=10-1mol/L 到 c 初始(H 2PO 4–)=10mol/L ,溶液pH 变化不明显,因此溶液pH 随c 初始(H 2PO 4–)的变化情况不能一概而论,C 错误;D :溶液pH =4.66时,δ=0.994,即99.4%的P 元素以H 2PO 4–的形式存在,D 正确。
本题答案:D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天津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第Ⅱ卷注意事项:1.用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本卷共4题,共64分。
7.(14分)下图中反应①是制备SiH4的一种方法,其副产物MgCl2·6NH3是优质的镁资源。
回答下列问题:(1)MgCl2·6NH3是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H-除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_____,Mg(OH)2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
(2)A2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的必备条件是_______________。
上图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
(3)在一定条件下,由SiH4和CH4反应生成H2和一种固体耐磨材料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
(4)为实现燃煤脱硫,向煤中加入浆状Mg(OH)2,使燃烧产生的SO2转化为稳定的Mg 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Mg制成的格氏试剂(RMgBr)常用于有机合成,例如制备醇类化合物的合成路线如下:依据上述信息,写出制备所需醛的可能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MgCl2·6NH3是所含元素的简单离子有Mg2+、Cl-、N3-、H+,因此由小到大的排序为H+<Mg2+<N3-<Cl-,Mg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第三周期ⅡA族,Mg(OH)2的电子式:(2)根据反应①的元素守恒可知,生成物中有Si、Mg元素,反应物A2B中也应有Si、Mg 元素,因此A2B为Mg2Si,反应②为工业上冶炼Mg,条件为熔融、电解,可循环使用的物质为反应①消耗,后面又重新生成的NH3、NH4Cl。
(3)根据元素守恒,该物质含C、Si两元素,又是耐磨材料,因此该物质为SiC。
(4)该反应能生成的含Mg化合物有MgSO3和MgSO4,其中稳定的Mg化合物为MgSO4,因此该方程式为:2Mg(OH)2+2SO2+O2=2MgSO4+2H2O。
(5)若R为-CH3,则R’为-CH2CH3,所需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O;若R为-CH2CH3,则R’为-CH3,所需醛的结构简式为CH3CHO。
8.(18分)化合物N具有镇痛、消炎等药理作用,其合成路线如下:(1)A的系统命名为___________________,E中官能团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从反应所得液态有机混合物中提纯B的常用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
(3)C→D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的同分异构体W(不考虑手性异构)可发生银镜反应:且1molW最多与2molNaOH 发生反应,产物之一可被氧化成二元醛。
满足上述条件的W有____________种,若W的核磁共振氢谱具有四组峰,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