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课标分析】本课基于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需要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运用典型的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深入角色,分析案例,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本节课使用人人教版必修三教材,本节标题是“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这种教材编写思路契合了本条“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

同时
必须认识人类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一定的地域进行的,自然资源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着重探讨了两大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2、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有什么影响。

从而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原因及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工程作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对知识、能力培养、思想教育三者统一以及地理知识分层次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解和对高三学生的了解,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
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其深层次的原因,其工程建设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故重点确定为:①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②西气东输工程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工程仅仅是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一个缩影、个案,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能够得到区域分析的一般方法。

所以难点确定为:①掌握西气东输工程实施原因的分析方法;②掌握工程建设评价思路和方法。

【教学方法】本课采用案例教学法,该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分析、解剖案例,提取相关的地理基本原理;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方法。

其主要程序是:创设情景,导入正题——展示案例,直观感知——设疑问难,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班级交流,学习互补——总结评价,能力提高。

该教学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将地理课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我国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工程
1.基础:
2.目标市场:
3.主干管道: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国家层面
2.具体意义
(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资源分布不均匀的现状,进而培养其资源观和环境观。

同时,让学生理解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以及能够借西气东输工程的知识,分析西电东输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从而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