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综合素养

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综合素养

节目主持人应具备哪些综合素养
主持人在整个节目中运用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来穿针引线,也就是调动现场的气氛。

这一切需要主持人通过问话、接话来完成。

中央
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崔永元把这个环节称为“个人表述”,而不是个
人提问。

他认为作为谈话节目主持人,表达个人想法的任务,在他
身上不应该体现得那么严重,用不着把它当回事,这是自然而然的。

在崔永元的节目中,不都是问话,会有很多种方式,有问句,有肯
定的应答,也有否定句。

否定句有时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结果,这一
切最终取决于主持人的人格魅力。

主持人在遇到被访者滔滔不绝的
情况时,喜欢所谓“巧妙”地打断对方,以使其谈话更适合节目要求。

但崔永元却会这么做:在《实话实说》节目每次开录之前,他
都会和现场观众做个约定,观众可通过崔永元拿话筒的手来决定说
话的长短――当他一只手轻松地拿着话筒的时候,你可以尽情地说;
当手有点抖动的时候,你就应该注意赶紧结尾了;如果他双拳抱握话筒,似乎在讨饶的话,你就赶紧刹车,否则他就会扭头就走了。


话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不应只是“主持人本我、自我的表现,更应
是从‘自我’分化、提升而来的‘道德化了的自我’,是对‘自我’的提升和超越,是人格形成的最文明的部分”。

谈话节目的嘉宾通常是专家,是新闻事件的知情人或者积极的旁观者,嘉宾的发言更具有权威价值,观众更想知道的是他们的看法。

主持人的着力点在“问”,而嘉宾的责任在“谈”。

观众关心的是
主持人今天是否能问我心中之问,解我心头之疑;嘉宾是否能答疑解惑,是否能表达到位,是否能坦诚相对。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
现场的中心,但并非主角。

他只起引导和贯穿的作用,嘉宾和现场
观众才是谈话节目真正的主角。

一些优秀的主持人深谙此道。

央视
主持人张越说:“电视节目里,嘉宾才是主角,主持人不应该总是
显摆自己,应该是保护嘉宾,和他沟通,让他打开自己,最重要的
是袒露自己。

”曹可凡也认为,主持人应该甘当配角。

明确了自我
定位,主持人才能舍弃过分的自我表现意识,真正尊重和平等对待
嘉宾和现场观众,充分调动和激发每一个参与者的谈话热情,让他
们酣畅淋漓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意愿。

谈话节目中,主持人能说会
道虽然很重要,但是“说”要说到点子上,“说”要说得精练和恰当。

所以说,在谈话类节目中,主持人“个人表述”能力的体现,
是建立在充分发挥嘉宾个人表述和现场观众参与基础之上的。

倾听对于访谈节目主持人的重要意义,正如美国著名的人际关系学大师卡耐基所言,倾听是一种无言的信任。

注意倾听别人,就等
于表示自己愿意接纳别人,承认和重视别人。

有效的沟通属于真正
的聆听。

而要做到善于倾听,具备倾听的能力,就一定要摈弃主持
人惯有的矫揉造作、哗众取宠和自我表现意识过强的做法。

培养沉
静内敛、兼收并蓄、放松自然的亲和力,才能让嘉宾和观众愿意对
你说、想对你说。

在谈话节目中,主持人是作为一个倾听者、一个组织者的身份出现,调动现场气氛,控制话题的行进方向。

主持人首先应该是一个
能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

在现场,更多的时候是怎么能鼓动起谈话
对象、嘉宾和观众,让他们畅所欲言,当营造出这个环境以后,主
持人的倾听就显得特别重要,因为谈话者都希望得到尊重。

倾听是一种态度,是对谈话参与者的尊重,是对其陈述的鼓励。

因为主持人面对的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情感的人,当主持人认真
倾听时,他传达的是主持人及他代表的观众的真诚、善意和期待。

谈话参与者感受到主持人的尊重,他才会把主持人视为朋友,寻求
趋同、理解和心里满足,产生一吐为快的倾诉欲望。

倾听,能够起
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神奇效果。

倾听也是一种手段,是主持人
获取新信息的重要途径。

由于谈话节目的随机和即兴的特点,它不
可能像其他类型的节目那样,可以完全按照制作者的安排进行,总
会有些出人意料的细节发生,在现场交流碰撞中产生的奇思妙想和
连珠妙语,更是事先不可能预计到的。

而这些正是谈话节目的精彩
所在,是最能吸引观众的地方。

善于倾听的主持人能敏锐地从中捕
捉到有用的信息,随机应变,找到新的交谈话题,把节目内容延续
和深化下去,引起大家思想上的共鸣和交锋。

作为传媒与观众之间纽带的主持人,能否给予观众“真”的形象,是能否打动观众的关键。

主持人崔永元在总结经验时说,主持的技
巧最主要的就是真诚。

敬一丹也曾说,即使是孩子,也要真诚地面对。

《齐鲁开讲》的主持人武大海说:“有时候在节目之前的沟通中,有的嘉宾会表示他们今天来,就是为了大家一起把这台戏演好。

”他听了之后特别不舒服,总是纠正说:“咱们今天就是聊天,和平常一样,千万别当成演戏。

主持不等于表演,观众是非常敏锐的,如果你在表演的话,他们会很反感,会本能地排斥。

”谈话节
目中,主持人自身应处在一个真诚的状态,从而感染其他谈话参与者,得到更为真诚的回应。

正如窦文涛所说:“我口述我心”,
“真听、真看、真感觉”,“你要说这件事,你要先感动你自己,
你要讲这个笑话首先自己先觉得好笑”。

真诚与否,直接影响到主
持人在观众心目中的地位,更关系到嘉宾及现场观众的发挥情况,
因而也会影响到整个谈话节目的质量。

作为一名电视谈话节目的主持人,需要和嘉宾在节目中进行交流,通过提问去引导嘉宾面对镜头,说出他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在这种
交谈中,真诚地倾听就显得非常重要。

首先,主持人应真诚、用心
地倾听嘉宾说话,让嘉宾在心理上愿意靠近主持人,缩短和主持人
之间的距离,也就更容易说出心里的话;其次,主持人在提出问题后,认真倾听嘉宾的回答,从嘉宾的回答中捕捉更多新的信息,并利用
这些捕捉到的信息更好地将谈话的主题引向深处。

人际传播具有信
息交流的双向性质,主持人还需要和嘉宾对话,进行沟通,演绎一
个对话者的角色。

主持人在倾听之后,需要对嘉宾做出回应,这种
回应包括语言上和眼神上两方面的内容,其表现都应该是真实、真
诚的。

主持人的心态与技巧对谈话气氛的营造、交流沟通的完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谈话节目主持人应学会处理四种关系,即主与宾、
听与说、真与秀和内与外的关系。

电视谈话节目是由主持人邀请嘉
宾(含观众)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在平等、真诚、和谐的
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电视言论节目。

现场人员一般由主持人、
嘉宾和观众构成。

在节目整体来看,不论每期节目内容如何,在一
个相对固定的时间里,节目的主持人是不变的,所以从表面上看,
谈话节目的主角是主持人。

其实,主持人是场外观众的代言人,是“幕后”制片人、策划人、编导等栏目所有人员的创意的实践者。

在整个谈话节目叙述中,他的思维活动不完全是个人化的,一方面
要时刻考虑观众的所思所想,代替场外的观众与嘉宾进行提问、质疑、沟通、交流;另一方面作为栏目的代表,按照节目的设计程序展
开话题,组织嘉宾和观众进行讨论,把握和引领节目的进程。

主持人在节目中要善于营造一种“客厅氛围”,让嘉宾走进我们的客厅,主持人就是我们这个客厅的主人。

谈话节目主持人是公众
人物,是媒体形象,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需要高度严谨。

主持人既要尊重嘉宾的话语权和观众的知情权,又要有自己的
思想观点、有自己独特的分析判断、有严谨的总结问题的能力。

同时,还要学会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起到政府的“减压阀”和百姓
的“减震器”的作用,仅仅当一个代言人和串联人的角色是不够的,只有在节目中不断完善自己,不断提高方方面面的能力和素质,才
能做一名合格的谈话节目主持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