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慈爱”(Lazair)加拿大超飞行销售有限公司概况“赖慈爱”是加拿大超飞行销售有限公司(Ultraflight Sales Ltd)研制的双发活塞式超轻型飞机。
1978年设计,同年11月原型首次试飞。
以成套零部件形式出售。
至1986年1月,销售量已超过1000套。
共出售三种型别:标准型Ⅲ型(和封闭式座舱的ⅢEC型)、供警察执行特种观察任务的SS型(也有封闭式座舱的EC型)和供娱乐用的高性能“精华”型。
“赖慈爱”还有一种主要用于教练的并列式双座型,编号“赖慈爱”Ⅱ。
1981年11月10日首次试飞。
首架“赖慈爱”Ⅱ于1984年1月在加拿大首次登记注册。
现已有多架生产型飞机在飞行。
机体(Ⅲ型)撑杆式上单翼。
机翼由铝合金D剖面前缘、泡沫塑料翼肋、上掠翼尖和Tedlar蒙皮等组成。
倒V型尾翼上有方向升降舵。
固定后三点式起落架。
WT-11“支奴干”(Chinook)伯德曼企业有限公司概况WT-11“支奴干”是加拿大伯德曼(Birdman)企业有限公司研制的单发活塞式超轻型飞机。
1982年设计,同年12月12日首次试飞。
1983 年3月开始批生产。
单座型有WT-11-277和WT-11-377两个型别。
以成套零、部件形式出售,有经验的制造者可在40~60工作小时内装配完毕,无经验的制造者也可在100工作小时内装配完毕。
已生产了数百架。
1983年10月15日试飞了前后座双座型“支奴干”2S。
双座型用于飞行训练、体育飞行和轻型运输等用途。
结构和单座型相似,但翼展加大,座舱加长12.7厘米,挂副油箱,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加强了结构,配置两套操纵系统。
对于有经验和无经验的制造者,可分别在60~80和120~190工作小时内装配完毕.“蜜蜂”(Honeybee)-11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况“蜜蜂”-11是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多用途超轻型飞机,该机采用金属机翼、封闭式座舱、正常式尾翼、前三点固定式起落架。
发动机装在机翼后方,使用推进式螺旋桨。
“蜜蜂”(Honeybee)-3C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况“蜜蜂”-3C飞机是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双座超轻型飞机,具有上单翼、半封闭座舱、正常式尾翼、前三点固定式起落架和三轴操纵系统。
该机装一台30.9千瓦(42马力)双缸二种程风冷式发动机,使用推进式螺旋桨。
主油箱容量25升,副油箱油量60升。
该机为多用途飞机,可用于农业灭虫、森林防护、空中摄影、航空测量、飞行训练等方面。
1989年,由三架“蜜蜂”3C组成的飞行队,从中国西部的乌鲁木齐飞到东部哈尔滨,行程5100公里,开创了超轻型飞机长距离编队飞行的纪录。
“蜜蜂”(Honeybee)-6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概况“蜜蜂”-6是中国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制的小型热气飞艇。
该飞艇于1985年初开始设计,同年底首飞成功。
1986年开始在国民经济不同领域中应用。
曾多次用于空中摄影、空中观光、定点航测、空中广告等业务。
1988年8月该艇代表中国参加了在卢森堡举行的世界第一届热气飞艇锦标赛,并获特别奖。
“蜜蜂”-6热气飞艇能垂直起落,靠加热空气升空,借发动机推力前进,用舵面操纵方向,具有成本低廉、使用方便、起降场地小、飞行平稳、安全可靠等特点。
“蜻蜓”(Dragonfly)-5石家庄飞机制造厂概况“蜻蜓”-5是由中国石家庄飞机制造厂研制的超轻型飞机,包括“蜻蜓”-5、“蜻蜓”-5A和“蜻蜓”-5B 3个型别。
“蜻蜓”-5和“蜻蜓”-5A飞机于1982年7月开始研制,先后进行了风洞试验、自由飞模型飞机飞行试验和各系统试验,并进行了全机静力试验。
1983年7月26日首次试飞成功,同年9月通过国家技术鉴定。
1984年被验收为河北省采用国际标准的产品。
截止1992年底,已生产“蜻蜓”-5系列飞机37架。
除国内销售外,还出口到马来西亚。
“蜻蜓”-5和“蜻蜓”-5A是我国最早通过国家技术鉴定的超轻型飞机。
“蜻蜓”-5型主要用于体育运动、空中游览、邮递、空中巡视等;加装农业设备后,可用于农、林、牧业的播种、施肥及除虫等。
“蜻蜓”-5A为并列双座机。
除上述用途外,还可用于飞行员培训和空中摄影,也可改装成水上飞机。
1984年5月工厂开始“蜻蜓”-5A的改型机“蜻蜓”-5B的研制工作。
为了提高商载和飞机性能,换装了大马力发动机,改单翼面为双翼面并加装副翼,操纵系统改为正常三轴式,座舱为流线型半封闭式,并排双座改为前后串列式,并加装了必要的飞行仪表。
“蜻蜓”-5B原型机于1984年12月首次试飞,1985年9月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并投入小批生产。
“蜻蜓”-5系列飞机结构简单、重量轻、维护方便、操纵灵活、驾驶容易、拆装方便、易于运输、飞机具有良好的飞行性能,可在离地面5米的高度平稳飞行。
空中关车后可滑翔着陆,飞行安全可靠,起降滑跑距离短,能在平坦的草地上起落。
“蜻蜓”(Dragonfly)-6石家庄飞机制造厂概况“蜻蜓”-6是中国石家庄飞机制造厂研制的一种超轻型飞机。
该机于1983年11月开始研制,1984年9月13日首次试飞成功。
1984年11月起,工厂对原型机进行了局部改进,到1985年8月中旬完成了规定的各种地面试验和飞行试验,同年9月通过了国家技术鉴定。
“蜻蜓”-6飞机为农林部门自备自用的专业飞机,主要用于农业超低容量和低容量的喷洒作业,也可用于常量喷撒粉剂和播种。
稍加改装,可用于森林巡视和空中摄影等。
“沈疆”(Shenjiang)-1沈阳轻型飞机开发公司概况“沈疆”-1是中国沈阳轻型飞机开发公司研制的3座多用途飞机。
首架飞机于1985年8月在沈阳汽车油管厂正式开工制造,9月中旬将部件运至新疆乌鲁木齐继续研制。
在新疆工业局的协作下,于9月30日进行了地面试车。
10月中旬进行了+4.5g和-3g的静力试验。
10月30首次试飞成功。
“沈疆”-1飞机采用“解放”9型滑翔机的机尾翼和气动布局,飞行安全可靠,适用性广,可供旅游、森林防火、巡逻、喷洒药物、地质勘探等使用。
AD100南京航空学院概况AD100是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美国艾达索有限公司(ADASO,INC)合作为适应国外市场的需要而研制的单座超轻型飞机。
1984年5 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NAI)与美国艾达索有限公司商定联合研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承担该机的全部设计研制工作。
艾达索有限公司负责提供国外市场的最新信息、设备及负责该机在国外市场的销售。
1985年8月完成了原型机的试飞,设计满足美国FAR103部的有关规定。
AD100 单座超轻型飞机1985年11月参加了美国洛杉矶轻型飞机博览会,1986年分别参加了在上海、南京举办的对外贸易洽谈会和北京国产民用飞机汇报展销会,受到普遍好评。
1986年5月,澳大利亚健身运动器材公司专程来南京购买了一架AD100飞机。
AD100经过适当改装,可用于空中摄影、地貌测量、森林保护、农业运输等。
AD100的发展型AD200(双座型)定于1986年底可完成原型机的试飞。
AD200南京航空航天学院概况AD200双座超轻型飞机是中国南京航空学院在自行设计、研制AD100单座超轻型飞机成功的基础上,针对国际市场同时考虑国内需要而自行设计、研制并联合企业单位生产出来的新一代超轻型飞机。
该机于1986年10月正式开始方案论证和选型设计;1989年4月,01号原型机在南京土山机场首飞成功。
改进后的原型机和定型机先后于1990年8月和1992年10月进行试飞、表演和取证飞行。
先后共有21名飞行员驾驶AD200飞机,计560余次起落,留空时间达130余小时,60多名乘客坐过AD200飞机。
试飞和表演飞行结果证明,AD200双座轻型飞机达到并部分超过了原定技术性能指标。
AD200飞机很适于航空运动、教练、空中旅游和巡逻,经简单改装可作农林、空中摄影等专用机。
L-13SW“伐弗特”(Vivat)航空技术公司L-13SW“伐弗特”(Vivat)航空技术公司概况L-13SW“伐弗特”是捷克斯洛伐克航空技术公司生产的一种并列双座动力滑翔机。
它是列特国营公司(Let Narodni Podnik)生产的L-13“勃莱尼克”(Blanik)无动力滑翔机的改型。
该型设计工作开始于1976年夏季。
1977年秋季开始制造3架原型机。
第一架原型机(OK-068)于1978年5月10日首次试飞,第一架生产型机于1983年11月首次试飞。
航空技术公司现正在为捷克航空俱乐部生产200架L-13SW。
至1986年初约已制造30架。
“塞罗柯”(Sirocco)阿维阿苏德工程公司概况“塞罗柯” 是法国阿维阿苏德工程公司(Aviasud Engineering SA)研制的单发活塞式超轻型飞机。
按美国联邦航空条例第103部设计。
设计工作开始于1982年,同年7月原型机首次试飞。
1983年1月开始生产。
至1989年初至少已制造160架。
该机也在澳大利亚、南非和美国等许多国家出售。
“雪帕”(Sherpa)伊卡鲁斯-科姆科公司概况“雪帕”是由瑞士汉思·吉克思(Hans Gigax)公司设计后由德国伊卡鲁斯-科姆科公司(Ikarus-Comco)专利生产的单发活塞式超轻型飞机。
“雪帕”Ⅰ型是单座型,于1982年5 月首次试飞。
“雪帕”Ⅱ型是装功率更大的发动机的双座型,1983年夏季投产。
Ⅰ型已销售了数百架。
“雨云”(Nimbus)3舍姆帕·希尔特飞机制造公司概况“雨云”3是德国舍姆帕·希尔特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一种单座自由级滑翔机。
原型机于1981年2月21日首次试飞。
以后又发展了延长翼展的“雨云” 3/24-5型、装有动力装置的“雨云”3T型以及双座型“雨云”3D。
“雨云”3曾多次在世界滑翔机比赛中取胜。
在1981年世界赛的自由级比赛中取得了前三名,1982年取得前两名,1983年囊括前10名中的8名(包括第一到第六名)。
到1991年初,单座型共生产了135架,至1992年初,“雨云”3D 系列共生产了50架。
DG-400格拉泽-迪尔克斯飞机制造公司概况DG-400是德国格拉泽-迪尔克斯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一种单座自行起飞式滑翔机。
它是1984年停产的无动力DG-202滑翔机的发展型。
和DG- 202型比较,后机身高度增加,以便在不用动力时,可使动力装置及其安装架向后收入后机身。
和DG-202一样,机翼也可加装翼尖,使翼展从15米增加到17米,原型机于1981年5月1日首次试飞。
1982年6月开始交付使用。
至1991年年底已交付285架。
DG-500格拉泽-迪尔克斯飞机制造公司概况DG-500是德国格拉泽-迪尔克斯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的一种双座滑翔机/动力滑翔机。
机体部件由南斯拉夫的伊兰公司生产。
DG-500M动力滑翔机型原型机于1987年3月19日首次飞行,动力装置和DG-400类似,但功率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