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人力、装备、交通、后勤保障等要素
业务处理流程等要素
新闻发布、频率分配
风险矩阵方法评估风险等级、损害规模
场景构建分析方法
风险分析与评估
注意应用新方法
典型场景构建与能力分析
城市应急决策(预决策程序)
基本应急资源储备
构建基准应急响应模式
城市内部应急服务系统
城市外部的响应有效对接
公民(社区)能广泛参与基本灾害响应
管理机构
2005年制定完成《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一案 三制”(体制、法制、机制)
启动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国家级专项预案
总体方案
国务院部门预案 省级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应急预案
体系框架
企事业单位制定的应急预案
举办大型会议、展览和文体等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制定的应急 预案
应急预案体制变化:突发事件应对法颁布与实施
存在问题
主要问题 原因
实用性不强 操作性不强 针对性不强
应急预案的性质认识不清
应以管理工作规律的把握方面 应急预案制度的整体设计规划 应急预案与指挥程序的关系
发挥实际作用 结合区域特点制定和调整预案 现场拟定或制定预案
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重点五个方面
底线思维
明确应急预案发展的方向
管理系统论
全风险、全过程、全系统、全时空
差异
医疗卫生机构:自救、互救、信息报告、先期处置
发展背景 体系建设历程
建设历程
应急预案编制与管理
编制实践
美国应急预案 国内实践探索
编制小组成员的确定
能力矩:能力提升 围绕场景编制预案 情景、任务、能力 围绕实际问题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 结构式分析方法
分层级分部门,按照工作套路和工作模式 结合实际问题吸收多部门专业同志 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地区风险特点 吸纳现场处置经验人员 编制前组织专家进行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
预案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与执行:依法治国,补充与支撑作用
紧急状态:发布指令
应急预案定义:2013年国办101号: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管理办 法
最大程度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是变化的
规范化
应急预案不是万能的
属性
预先制定的工作方案,需要不断完善
国家:行政、政策性、指导性
省级:指导性、指挥机制、职责划分 市县级:卫生应急处置的主体职能
构建应急管理信息与通讯系统
优化响应系统
体例格式和框架
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框架图
总则、组织体系、运行机制、应急保障、监督管理、附则
附件:分级标准、专项目录、部门目录,联系方式、法律法 规、人财物调配等
成立编制小组,明确编制目标,确定职责划分
编制七个步骤
收集资源、分析资源、评估资源 确定应对程序,预案测试与评估
80年代末体系确定但未纳入党委政府决策日程
2003年后国家编制正式启动,成立领导小组
2007年规范化法制化-突发事件应对法
应急预案的提出
格式和框架
要素及编制过程
预案编制小组成员的确定
2003年11月成立突发公共事件领导小组
2006年国办函32号批复了国务院应急管理办公室(国务院总 值班室)编制、职责
预案的实施:法治化
加强应急准备工作及相关制度设计
设计框架:分析评估——计划(应急预案编制)——组织配备—— 培训——演练——
预案是普遍适用的管理工具
理顺预案与战略、规划的关系
预案不是万能的,需要与战略、规划结合
应急预案纳入到相关规划之中
风险评估
应急资源调查
风险描述、危害评估等要素
注意应急预案内部的关键要素设计
时间、空间、环境等要素
2003年“非典”之后,国务院成立应急预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
2005年《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2019年集体学习: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用能力现代化
2020年初,把应急物资保障作为主要内容,按照集中管理、 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
上世纪八十年代,地震局、公安部等出台了文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