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品】传媒产业与竞争-中国传媒大学PPT课件

【精品】传媒产业与竞争-中国传媒大学PPT课件


第一节 传媒产业法概述
➢ 对于事业单位以外的传媒企业领域,国家的政策也 是不同的,国务院在2005年8月发布《关于非公 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对非公有资本 的介入明确规定了鼓励与支持、允许和禁止三种情 况。
第一节 传媒产业法概述
➢ 至此,我们可以对这一轮文化体制改革对新闻 媒介产业的影响做出如下概括:
传媒产业与竞争-中国传媒 大学
第十章 传媒产业法
教学重点:
传媒产业和事业的概念,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 相关经营业务的法律规定。
教学难点:
我国文化体制改革对传媒业的影响,反垄断法和反不 正当竞争法在传媒经营活动中的运用。
第一节 传媒产业法概述
1、新闻出版单位的广告、印刷、发行、传输等可经营 部分,可以剥离转制为企业,为壮大主业服务。在保证 国有资金占主导的前提下,可以吸收其他投资。 2、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企业化。一方面是电台、电视 台实行“制播分离(新闻节目除外)”。另一方面是节 目制作(新闻节目除外)向各种所有制开放。 3、电影制作向不同所有制开放。 4、部分广播电视频道经营的企业化。 5、多数出版社和部分报刊转制为企业。 6、主要新闻单位事业性质不变。
✓主要新闻单位事业性质不变,不许非公有资本投入 ✓新闻单位(包括事业单位和企业)设立的各类相关企
业,可以同非公有资本合资、合作,可以采取包括成 立上市公司在内的各种融资手段,但是必须保证国资 控股。 ✓一些与大众传播相关的行业,如广告、印刷、发行、 节目制作等,进入市场体制,由此建立不同所有制的 企业,同新闻单位形成既竞争又合作的关系。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 许多新闻单位的经营部门逐步从事业性质的新 闻单位分离出来,成为新闻单位内部或下属的 企业、公司。这些经营业务和企业,除了按照 国家的商法、经济法的规范运作除外,由于同 新闻传播、同精神文明建设密切相关,还要遵 守有关的专门法律,法规。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广告活动主体
广告活动主体有广告宣传者和广告传播者。 ✓ 广告宣传者即广告主,是为推销商品或者提供服务,自
行或者委托他人设计、制作、发布广告的法人、其他经 济组织或者个人。 ✓ 广告传播者包括两类:广告经营者和广告发布者。
1、广告经营者:受委托提供广告设计、制作、代理 服务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或者个人。 2、广告发布者:为广告主或者广告主委托的广告经 营者发布广告的法人或者其他经济组织。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 违法广告的法律责任
《广告法》第五章规定了广告活动中违法行为的法律责 任。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 责任,行政责任包括停止发布广告、公开更正、没收广告 费用、罚款、停止广告业务。执行行政处罚的机关是县以 上各级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成为责任主体基本上遵循过错责任 原则。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我国广告经营活动实行许可制。
根据《广告法》,从事广告经营活动必须具备一定 的人才、设施、媒介或者手段条件,才能依法向工商部 门申请,经过审批,取得经营许可证,方可开业。新闻 媒体单位同样要向工同部门履行申请审批程序,取得许 可证,方可从事广告经营业务。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广告
广告是通过一定媒介向社会公众介绍商品和服务或者 发布其他信息的一种信息传播活动。我国《广告法》所调 整的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 过一定媒介和形式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 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规范广告活动的主要法律是1994年《广告法》。我国是世 界上少数几个设立专门广告法的国家之一。由于《广告法》只 调整商业广告,其他非商业广告仍按1987年《广告管理条例》 (行政法规)及其“施行细则”中有关规定办理。同时广告活 动还要遵守民商法的一般规定,一些专门法律、法规的规定, 以及国家工商管理总局还发布过的若干部门规章,如《广告管 理条例施行细则》《广告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等。总之,我 国已经形成比较完备的广告监管的法律体系,其中与新闻业直 接相关的内容又是新闻传播法的组成部分。
➢广告与新闻严格分开
✓ 《广告法》第十三条规定:“广告应当具有可识别性, 能够使消费者辩明其为广告。大众传播媒介不得以新闻 报道的形式发布广告。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发布的广告应 当有广告标记,与其他非广告信息相区别,不得使消费 者产生误解。”
✓ 其他的相关禁止性规定还有: 1、禁止报形广告; 2、禁止用新闻形式进行企业形象广告宣传; 3、制止以调查采访的形式发布广告
3、《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有虚假广告罪,属于扰乱市场秩序罪。 4、《广告法》第三十八条规定虚假广告对消费者承担的民事责任。 5、《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三十九条也有类似的规定。承担民事责任
的前提是发布虚假广告,欺骗和误导消费者,致使购买商品或接受服 务的消费者合法权益受到损害。民事责任第一承担者是广告主。主要 承担方式是赔偿损失。
➢ 对广告的查验和核实
《广告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 依据法律、行政法规查验有关文件,核实广告内容。对广 告内容不实或者证明文件不全的广告,广告经营者不得提 供设计、制作、代理服务,广告发布者不得发布。查检范 围,包括对证明文件的查验和对内容的核 Nhomakorabea两个方面。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 发布虚假广告的责任。
1、虚假广告的认定:一是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本身是否客观真实; 二是广告所宣传的产品和服务的主要内容是否属实。
2、《广告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虚假广告的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作虚 假广告的广告经营者、发布者承担行政责任有令停止发布广告、公开 更正和罚款三种形式。
✓查检文件包括:
1、广告主的主体资格证明; 2、质量证明; 3、其他真实性证明; 4、特种广告审查证明; 5、姓名权人、肖像权人同意证明。
✓查检内容包括:
1、禁止刊播内容; 2、特种广告禁止内容; 3、侵权内容; 4、可以识别的虚假内容; 5、其他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
第二节 传媒产业的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