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表格教案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6课 开放与交流 表格教案

课题
第6课开放与交流




知识与能力:了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说出唐文化对日本的影响;知道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故事,找出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学习运用比较法去认识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观察“唐长安城示意图”,了解长安城的城市建设布局特点,培养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历史材料,了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培养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列表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的异同,学习用列表的方法来归纳整理知识;通过有关唐都长安的历史图片和材料,想像当时唐都长安中外交流的盛况,培养丰富的历史想像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鉴真、玄奘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出生入死、历尽艰辛等史实的学习,培养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回的精神;通过了解唐朝与亚洲各国频繁交流的史实,认识到唐朝的经济、文化对日本、朝鲜等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在频繁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进一步促进了自身经济、文化的发展。
教学
重点
掌握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让学生阅读课文及小字部分内容,归纳玄奘的贡献。
学生各自介绍。
学生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答。
三、国际性的大都会长安
1、繁华的长安
2、城市建筑布局特点
3、来华“胡人”的聚集之地
唐都长安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城的雄伟壮观,都市的繁华热闹,商业兴隆发达,使国内商贾辐凑。而它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也是文人学子的心仪之地。
指导学生看书讨论回答。
1、遣唐使
2、鉴真东渡
教师先解释“遣唐使”的含义:它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提问:那么,日本为什么要派“遣唐使”来唐朝呢?“遣唐使”给日本社会带去了什么?培养学生的阅读与自学能力。
教师强调:日本“遣唐使”的文化交流活动对日本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并进行讨论、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回答。
二、玄奘西行
1、玄奘西游
先播放《西游记》故事的某个片段,让学生讲一段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西游记》是一部小说,书中绝大部分内容和情节都是虚构的神话故事,但它是以真实人物玄奘天竺取经故事为原型,经艺术加工而成。那真实的玄奘西行是怎么回事呢?让学生看课文插图,并挂《玄奘西行路线图》,介绍西行经过。结合课本,让学生想像玄奘西行途中的艰难历程。
由于唐朝的强盛和开放,与外国往来密切,长安也就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最具国际性的大都会。一是在唐朝政府中供职的各族酋长和外国人;二是来华经商的外国商人;三是为长安学习的留学生和学问僧;四是来华的各国艺人和归附人。总之,唐代的长安,作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个国际性的城市,是唐王朝开放的象征。
学生相互交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头绪较多,内容较杂,地名、国名较陌生。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学习方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方法
提问导学法
教具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唐代民族关系有何特点?
教师指出:唐代时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了进一步发展,各族人民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联系。请大家本课引言,由此导入新课。
学生回答。
一、遣唐使与鉴真东渡
列表比较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的异同。
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异同。加深认识。
完成书后习题。
出示“鉴真东渡示意图”,简单介绍鉴真六次东渡的艰辛历程,特别指出在当时的航海条件下,飘洋过海要冒很大风险,突出鉴真一行历经磨难,矢志不渝,终于成功的事实,加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看课本上鉴真塑像。提问:鉴真东渡对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什么贡献呢?
用郭沫若的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突出他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