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行政管理[摘要]任何一种经济形态的社会都有一个管理问题,同样的条件、同样的人力资源,由于组织调配的不同,其结果会迥然不同,所以“向管理要效益”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行政环境、行政文化和行政体制,然后探讨了当前的经济政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以及如何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最后作者分析了英国对外经济行政管理的实践与特点。
[关键词]经济;行政管理;特色研究Abstract :Any form of economy society has a management problems, the same conditions, the same human resources, due to the different organization, its result deployment will be different, so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to the manage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the consensus of people. This paper firstly analyzes the current economic situation of administrative environment, administrative culture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 then discusses the current economic policy of administration and how to construct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e administration last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British foreign economic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actice and characteristics.Key words:Economy;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Characteristic research目录前言 (1)一、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行政环境、行政文化和行政体制 (1)(一)行政环境 (1)(二)行政文化 (2)(三)行政体制 (2)二、当前经济政策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 (3)(一)财政政策 (3)1.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进行调节 (3)2.对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 (3)3.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发生影响 (3)(二)货币政策 (3)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
(3)2.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3)3.对稳定物价具有重要作用 (4)4.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4)三、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 (4)(一)进一步转变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增强其宏观调控能力 (4)(二)政企彻底分开,加快专业经济管理部门的改革 (4)(三)改进行政管理方式,完善行政运行机制 (5)(四)加强市场执法监管部门,改进市场监管方式 (5)四、一个案例——英国对外经济行政管理的实践与特点 (5)(一)实行高度开放和自由化对外贸易体制。
(5)(二)实行统一、垂直的行政机构 (5)(三)极具力度的行政改革 (5)(四)实行宽松的投资政策 (6)参考文献 (7)致 (7)前言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不断完善,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革命浪潮的即将到来,传统行政管理无论在行政环境、行政体制、管理运行机制,管理方法以及对管理者素质要求等方面都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和变化。
如何适应这种变化是当今行政管理所面临的迫切问题,一、当前经济形势下的行政环境、行政文化和行政体制随着社会生产方式及知识结构的变迁和发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业的行政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社会为行政系统提供了一个生存和发展的必要环境。
认识行政环境的存在及其在新形势下的变化发展规律,特别是它对于行政系统的作用和制约形式,有助于我们全面地、深入地认识行政系统,更好地把握行政运行规律和利用行政运行机制,这对于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乃至经济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
(一)行政环境行政是政府的功能和活动,它随环境变动而作求生存、求持续的适应与配合,并反作用于环境。
所以,行政可视之为“生态现象”或“生态系统”。
从生态适应及生态平衡到知识经济的角度研究行政行为与活动,是一种开放的研究方法,一种动态的研究途径。
知识经济的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
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与其经济、科技与文化的竞争能力是分不开的。
过去我们很注重政治与军事的竞争能力,这是必要的。
而在全球化经济浪潮中资本技术与人才在快速流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具有自己的民族精神、特有文化及竞争实力,否则就无法凝聚人才,即使培养出许多人才,也会在这个人才快速流动的时代里很快流失。
所以,对人才的管理也必须首先在环境、生态上进行变革、适应和创新,结合知识经济时代的特征对行政系统作整体的观察与精密的分析,从而正确地揭示现代行政生长和发展的规律,以便从整体上全面地把握行政过程与行政运行规律。
当前经济形势下以知识、信息为基础;软件知识产品迅速增加,并依赖高技术和科学的不断创新;促进产业的升级和经济的迅猛增长。
从以上特征可以看出,在信息社会中,高新技术产业将成为支柱产业,其战略资源是人力资本,科学技术将成为社会生产力的决定性因素。
知识经济把物质和知识生产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知识信息资源,大幅度提高产品的知识含量和高附加值,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节约程度。
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将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并成为创造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形式。
与工业经济相比,知识经济在产业结构上,由科技研究开发业、咨询业和信息业构成;第四产业将从第三产业中独立出来,并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劳动力就业结构也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从事科技开发、信息和咨询等知识服务的劳动力将得到迅速增长。
这些变化及发展将深刻地影响着行政组织的平衡,并且给整个行政系统带来巨大的冲击,因此行政系统必须不断地调整在结构、组织行为和外在形式。
也只有在坚持行政变革和改革的前提下,才能保证行政系统的功能永不衰减。
(二)行政文化人们的思想、感情、性格、行为等特征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一定社会经济文化环境中培养出来的。
行政组织和行政人员的行为自然要受到社会文化的熏和渲染。
行政文化可以表述为,政府官员或政府公务人员所应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生活方式、人群关系及价值观念。
凡是在行政系统中活动着的成员,都必须信守行政文化的共同准则,否则将受到来自行政系统的各种形式的制裁或约束。
行政文化如同其他文化一样亦具有模式性。
所谓模式性,是指因历史背景、地理环境、民族性、生活习惯及经济发展的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文化特质或特色。
行政文化更具有时代性。
不同的经济时代其特征表现显著不同:农业经济社会的行政文化是迷信的、封建的;工业经济社会的行政文化讲速度、求效益,厉行法制、保障公益;知识经济时代的行政文化则表现为重科学、重知识、重智慧、重创新能力、重高新技术。
行政文化是行政系统的“软组织”或“软结构”,它可以塑造人的行为和组织形象,从这种意义上讲,建立新的行政文化体系是行政改革成功与否及其能否发展的重要一环。
行政文化现代化,首先要实现行政观念现代化。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时代,行政观念现代化的容包括现代的参与观念、思想沟通观念、积极激励进取观念、协同一致观念、整体效能观念、个人成就与自我实现观念及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敢于创新的观念等。
(三)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行政机构的设置、行政职权的划分及其运行等各种制度的总称。
它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行政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
展示行政体制的特点,发掘影响行政体制的诸多因素,分析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对于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法制化、现代化、高效化,推进我国行政体制的改革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行政管理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行政环境中和行政体制下进行的。
在知识经济时代,行政体制将更加讲求科学化、多元化。
因为科学的行政体制有助于更好地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科学的行政体制作为上层建筑的畴,首要的是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在合理确定职能的基础上,科学地设置职能齐全、运转灵便、富有效率、充满活力的各级各类行政机构。
同时,科学的行政体制有助于克服官僚主义、增强行政管理的生机和活力。
所谓科学的行政体制,就是对行政机关及其行政人员的行政职权的明确而科学合理的划分。
若领导机关过于集中,而基层缺乏自主权,势必造成官僚主义,出现衙门作风。
可见,行政体制中的职权配置,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
通过权力下放、多元体制,划清各级各类行政机关的职权围,层层建立行政责任制和实绩考核制,是克服官僚主义的有效途径,也是增强行政管理活力的根本措施。
再者,科学的行政体制有助于造就更多更优秀的各类人才。
因为科学的行政体制,其中一项重要的容就是对行政人员依法进行科学的分类管理,为政务活动家和行政管理家的大批涌现,为年轻优秀的行政人才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
尤其是在知识经济悄然兴起,高新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大力推动整个社会知识结构和人员素质的进步,将有利于培养出各类创造性人才。
二、当前经济政策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作用(一)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依据客观规律而选择确定的指导财政收支活动和处理财政关系的基本方针和规则。
1.对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结构进行调节保持合理的经济结构,推动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财政政策能很好地体现国家的产业政策,体现长期发展的要求。
我们应在发挥市场作用的基础上,利用一些财政杠杆,间接地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2.对社会资源和收入分配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在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产品由生产领域创造出来后进入分配领域,通过财政、信贷、工资、价格、企业财务等环节进行分配。
财政政策综合反映着信贷、工资、价格、企业财务等分配方式。
3.对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总量平衡发生影响当整个社会的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时,财政可以通过预算、税收、补贴、国债等手段扩大总需求量或减少总供给量;反之,当整个社会的总需求量大于总供给量时,政府可以运用财政政策减少总需求量或增加总供给量,以使总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
(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和政策。
1.调节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均衡。
货币可以直接调节社会总需求量。
当社会总需求膨胀给经济运行带来危害时,国家可以减少货币供应量以使经济恢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