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室内采暖工程施工图预算
建筑水电安装工程预算室内采暖工程施工图预算
图3.5 煨弯形式示意图
(a)元宝弯;(b)来回弯
3.1.2.4 散热器
散热器的功能是将热介质所携带的热能散发到 建筑物的室内空间。工程中散热器的型号、每组的 片数都是由设计确定的。 散热器的安装包括散热器的现场组对、活接头 的连接以及与其配置的阀门、放风门的连接。散热 器一般设置于建筑物室内窗台下。
图3.10 钢制柱式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
图3.11 闭式对流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
图3.12 钢制板式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
图3.13 钢制扁管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
3.1.3.3 集气罐
集气罐(缸)一般用直径100~250mm的钢管制 成,分立式和卧式两种。在上供式系统中需在其顶 部的干管末端设置集气罐,用以聚集和排除系统中 的空气。集气罐的规格尺寸详见表3.4(详见P85)。
(1)先看施工说明 从文字说明中可以了解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散热器的型号; ②管道的材料及管道的连接方式; ③管道、支架、设备的刷油和保温做法; ④施工图中使用的标准图和通用图。
(2)再看室内采暖施工平面图 采暖平面图是室内采暖系统工程的最基本和最 重要的图,它主要表明采暖管道和散热器等的平面 布置和平面位置。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散热器的位置和片数; ②供、回水干管的布置方式及干管上的阀门、 固定支架、伸缩器的平面位置; ③膨胀水箱、集气罐等设施的位置; ④管子在哪些地方走地沟。
3.3.2.1 管道的安装
(1)连接散热器立管的工程量计算 如图3.14所示,管道的安装长度为上下干管的标 高差,加上上部干管、立管与墙面的距离差(立管 乙字弯也可按0.10~0.06m取值),减去散热器进出口 之间的间距,再加上立管与下部干管连接时规范规 定的增加长度(当立管高度大于15m时,可按0.3m计 取;当立管高度小于15m时,可按0.1~0.06m计取)。
②第八册定额总说明和关于采暖部分的章说明。 ③《全国统一安装工程预算定额》工程量计算 规则中有关采暖工程部分。 (4)其他有关资料 除第2章所提供的各种管材、阀门、管件等资料 外,还应当了解和掌握各种散热器的规格、技术参 数和性能,各种集气罐的规格尺寸等资料。
3.3.2 室内采暖工程量计算规则
3
室内采暖工程施工图预算
本章内容
3.1 采暖工程简介 3.2 采暖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3.3 采暖安装工程量计算及定额 应用
3.1 采暖工程简介 3.1.1 采暖系统的分类
采暖工程的任务就是将热源(锅炉房)所产生 的热量通过室外供热管网输送到建筑物内的室内采 暖系统。采暖工程根据载热体的不同一般分为两大 类。 1. 热水采暖系统 它是以水为“热媒”的采暖系统。热水采暖的 特点是节省燃料,效果良好,温度变化小,热惰性 大。它通常适用于一般民用建筑。
根据热水采暖系统的供水温度的不同可分为两 种,即一般热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为95℃,回水 温度为70℃)和高温热水采暖系统(供水温度为 96~130℃,回水温度为70℃)。 按热水采暖系统的循环动力不同,可分为自然 循环热水采暖系统(靠供、回水在不同温度下的重 度差形成压力进行循环)和机械循环热水采暖系统 (靠水泵将机械能转化为液体的动能和压能)。
(2)室外热力管网 它一般是指由锅炉房外墙皮1.5m以外至各采暖 点之间(入口装置以外)的管道。 (3)室内采暖系统 它一般是指由入口装置以内的管道、散热器、 排气装置等设施所组成的供热系统。
图3.1 热水采暖系统组成示意图
3.1.2.2 室内采暖系统的形式
指室内采暖系统输送热媒的干管、立管的设计 布置形式。 在采暖工程中,管道的布置形式较多,常用的 有以下几种: (1)双管上行下给式 这种布置方式又称为上分式供热系统。供热干 管是由室外直接引入建筑物顶层的顶棚下或吊顶中, 然后由顶层设置立管分别送给以下各层的散热器。 回水干管敷设在建筑物的底层,如图3.2所示。
3.2 采暖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3.2.1 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图例
采暖系统施工图图例详见表3.5 (详见P85) 。
3.2.2 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的组成
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由施工说明、施工平面图、 采暖系统图和采暖施工详图及大样图组成。详参给 排水施工图说明。
3.2.3 室内采暖系统施工图的识读
(4)水平串联式 水平串联式采暖系统(如图3.4所示)的特点是 构造简单、节省管材、减少穿越楼板。但每一串联 环路连接的散热器组数不宜太多。
图3.2 双管上行下给式采暖系统
图3.3 下行上给式采暖系统
图3.4 水平串联式采暖系统
3.1.2.3 采暖管道的敷设
室内采暖管道除有特殊的要求外,一般均采用明 装敷设。常用的管材为焊接钢管。供水立管与散热器 支管的连接,当直径≤32mm时采用活接头、弯头、三 通等管件丝扣连接,当管道直径>40mm时可采用焊接 连接。 焊接安装钢管管件一般在施工现场用煨弯、挖眼 接管等方法制作。立管与支管在同一平面交叉,立管 应煨制成“元宝弯”的形式绕开,如图3.5(a)所示。 水平管与散热器连接,因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需要煨 制“来回弯(灯叉弯)”进行连接,如图3.5(b)所 示。
图3.14 连接散热器立管示意图
3.3.2.2 阀门的安装
采暖系统阀门的安装工程量计算可参考给排水 系统阀门工程量的计算方法,计算规则详见第2章内 容。
3.3.2.3 管道伸缩器的安装
(1)方形伸缩器的制作与安装 方形伸缩器的制作与安装以“个”为计量单位。 定额包括制作样板、筛砂、炒砂、灌砂、打砂、制 堵、加热、煨制、倒砂、清管腔、焊接、张拉、安 装等内容。方形伸缩器所用管道的长度应按管道安 装工程量进行计算。有设计图纸时按图纸尺寸进行 计算,无设计图纸时可按表3.6计算(详见P88)。
柱翼型定向对流铸铁散热器的安装工艺:采用 DN40铸铁散热器通用的对丝、丝堵、补心连接,前 后位置不能互换。柱翼型定向对流铸铁散热器的上、 下水口不在同一垂直面上,施工时应先用标准乙字 弯管与散热器连接好,再将上下口中心调整在同一 垂直面上,然后按施工规范要求与进出水管相连接。 散热器安装固定,以散热器上下口中心同面距墙 50mm为基准,允许散热器背面顶翼距墙0~20mm。 灰铸铁柱翼型散热器主要技术参数详见表3.2。
采暖系统图主要表示采暖系统管道在空间的走 向,识读采暖管道系统图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弄清采暖管道的来龙去脉,包括管道的空间 走向和空间位置,管道直径及管道变径点的位置; ②管道上阀门的位置、规格; ③散热器与管道的连接方式; ④和平面图对照,看哪些管道是明装,哪些管 道是暗装。
(3)最后看采暖施工图详图及大样图 在采暖平面图和系统图中表示不清楚又无法用 文字说明的地方,一般可用详图表示。采暖系统施 工图的详图有: ①地沟内支架的安装大样图; ②地沟入口处详图,即热力入口详图; ③膨胀水箱间安装详图等。
2.钢制散热器 除铸铁散热器外,还有钢制散热器。如图3.8所 示,钢制散热器品种较多,一般有光排管式、闭式、散热器如图3.9所示,型号表示方法详 见图3.10,技术性能详见表3.3。 (2)钢制闭式散热器 闭式对流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如图3.11所示。
3.1.2.5 集气罐、自动排气阀 集气罐、
一般在供热管路的室内干管末端设置集气罐、 排气阀,用以收集和排除系统中的空气。集气罐一 般采用DN100~250mm的钢管焊接而成,有立式和卧 式两种。自动排气阀常用的规格有DN15、DN20、 DN25等,与末端管道的直径相同。
3.1.2.6 引入装置
(3)钢制板式散热器 钢制板式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如图3.12所示。 (4)扁管式散热器 钢制扁管散热器型号表示方法如图3.13所示。
图3.7 铸铁散热器
图3.8 钢制散热器
(a)闭式钢串片散热器;(b)钢串片式散热器;(c)钢制板式散热器; (d)扁管单板式散热器
图3.9 钢制柱式散热器
2.蒸汽采暖系统 它是以水蒸气为“热媒”的采暖系统。它的特 点是温度变化大,热惰性小,易造成室内干燥,卫 生效果差。适用于需要集中而短暂采暖的公共建筑。 根据蒸汽采暖系统的使用压力不同,可分为低 压蒸汽采暖(蒸汽工作压力≤0.07MPa)和高压蒸汽 采暖(蒸汽工作压力>0.07MPa)两种。
按凝结水的回水方式不同,可分为重力回水式 蒸汽采暖系统(凝结水靠重力直接回到锅炉)和机 械回水式蒸汽采暖系统(凝结水靠重力先流到锅炉 房的凝结水箱,然后再用泵抽送到锅炉内)。
(2)连接散热器支管的工程量计算 连接散热器支管的安装长度等于立管中心到散 热器中心的距离,再减去散热器长度的1/2,再加上 支管与散热器连接时的乙字弯的增加长度(一般可 按0.06~0.035m计取)。 (3)管道的除锈、刷油、防腐保温 在采暖安装工程中,管道、设备、散热器等需 要除锈、刷油进行防腐工作,有时管道还需要进行 保温绝热。
室外采暖管道进入室内采暖系统需设置引入装 置(采暖系统入口装置),用来控制(接通或切断) 热媒,以及减压、观察热媒的参数。 如图3.6所示,引入装置通常由温度计、压力表、 过滤器、平衡阀、泄水阀等组成。
图3.6 采暖系统引入装置示意图
3.1.3 采暖系统常用的材料
3.1.3.1 管材
采暖工程中的管材基本与给排水工程所用的管 材相似,详见表2.1(详见P29)。
3.1.3.2 散热器
1.铸铁散热器 如图3.7所示,铸铁散热器有柱型、翼型和柱翼 型等。柱型散热器有M132型、M813型、76型和四柱、 五柱型等。翼型散热器有长翼型、圆翼型等。 (1)各类铸铁散热器的技术参数详见表3.1。 (2)柱翼型定向对流铸铁散热器简介 柱翼型定向对流铸铁散热器的特点:它是朝前 散热,适应了装潢的要求。比无定向散热器热量利 用率高30%。
(3)其他器具的安装 ①安全阀的安装按公称直径的不同,以“个” 为计量单位,执行第六册定额。 ②压力表、温度计的安装采用第十册《自动化 控制装置及仪表安装工程》定额。
(2)单管上行下给式 单管上行下给系统是连接散热器的立管只有一根, 供热干管和回水干管同双管的敷设方式一样。这种方 式能够保证进入各层散热器的热媒流量相同,不会出 现垂直失调现象。 (3)下行上给式 这种布置方式又称为下分式供热系统,如图3.3所 示。供热干管是由室外直接引入建筑物室内底层,再 通过立管送到以上各层散热器。它一般适用于建筑物 顶层不宜布置管道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