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蓬勃发展时期(1994—现在)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委员会(环资委) 制定新的环境法律法规 整理、修改和完善现行环境法律法规
21
2 中国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的体系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
指由国家制定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 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 统一整体。
环境行政管理法
通过制定法规的形式对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职权、行政管理 程序、行政管理制度,以及行政处罚程序等作出规定。
《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 例》、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环境标准管理办法》、《环 境统计管理暂行办法》……
26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08年修订)
15
2.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宏观层次
环境保护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内 容包括指标的纳入、技术政策的纳入和资金平衡 和项目的纳入。
中观层次
把环境保护规划纳入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并实行 “三废”综合利用和能源环保等政策。
微观层次
加强建设项目的管理,严格控制新污染的产生
16
2.2“谁污染谁治理”
10
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73年 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83年12月,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96年 7月,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2002年 1月,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2006年 4月,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1
第二节 中国环境管理体系
机构
1993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了环境保护委员会。
7
重要法律法规及其他文件
1989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修正。
1990年12月,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的决定》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里约热内卢环境 与发展宣言》、《21世纪议程》。
5
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83年12月
党和政府明确宣布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提出了“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
步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 益统一”的战略方针 确定了符合国情的三大环境政策 会议明确提出了把强化环境管理作为环保工作的中心环 节,实现了思想认识和工作方式上的重大转变。 这次会议是环境管理认识上的一次重大飞跃。
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的构成:
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环境标准 其他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22
2.1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
宪法第二十六条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 国家对环境保护的总政策,环境保护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
第二十二条规定,“国家保护名胜古迹、珍贵文物和其他重要历 史文化遗产。”
23
2.2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198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方面的重大问题加以全面综合调整 对环境与资源保护的目的、范围、方针政策、基本原
第九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 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 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 国家保障自然资 源的合理利用,保护珍贵的动物和植物。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 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自然资源。”
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 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 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
合整治的决定》 陆续颁布了各种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如《水污染防治法》(1984年11月
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法》(1987年5月通过),《海洋环境保护法》 (1982年8月颁布)等等。
4
重要会议 1979年3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召开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 1982年8月,全国工业污染防治会议在北京召开。 1983年12月,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则、重要措施、管理制度、组织机构、法律责任等作 出原则规定 其他单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规的立法依据
24
2.3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
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针对特定的保护 对象(例如,某种环境要素或特定的环境 社会关系)而进行专门调整的立法。
分类
土地利用规划法
包括国土整治、农业区域规划、城市规划、村镇规 划等法规。
机构: 1979年3月,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在成都成立 1980年2月,中国环境管理、经济与法学学会在太原市成立 1980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成立 1984年5月,国务院成立环境保护委员会 1982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成立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并将原国务院环境 保护领导小组撤消,其办公室并入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称环境保护局。 1984年底,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环境保护局升格为部委归口管理的国 家局,对外称国家环境保护局。 1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国家环境保护局从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独立出来,成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中国环境管理的机构体系
12
一、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和政策体系
13
1中国环境管理的方针
1972年,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 化害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
1983年, “经济建设、城乡建设和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 实施、同步发展,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 一”,即“三同步、三统一”的战略方针。
环境政策的内涵
“污染者付费、开发者保护、利用者补偿、 破坏者恢复”
具体措施
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 对污染严重的企业实行限期治理 征收排污费和生态破坏补偿费
17
2.3“强化环境管理”
主要措施: 逐步建立和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与标准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加强和完善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机构及完整
1992年,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1996年, “坚持环境保护基本国策,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
贯彻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 同步发展的方针,积极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14
2中国环境保护的基本政策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谁污染谁治理” “强化环境管理”
6
发展阶段(1989年——1995年)
重要会议
1989年4月,第三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巴西里约热内卢 1993年,国家环保局与国家经贸委联合召开了第二次全国
工业污染防治工作会议。 1995年12月,全国环境保护厅局长会议在江苏省张家港市
召开,会议推出了两大举措——“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
保护工作座谈会。 2002年1月8日,国务院召开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
会议,强调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9
重要文件及法律法规
1996年8月,国务院作出了《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 1996年9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其附件《“九五”期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 制计划》和《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是实现“九 五”环保目标采取的两项重大举措。 1998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职能配置、 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设置正部级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并明确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职能和内部机构设置与职能分工。 1998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2000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法》。 2001年12月26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五”计划》。 2002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 2002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了《清洁生产促进法》。
2
起步阶段(1972年——1978年)
机构:
1972年由国家计委牵头成立了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筹备 办公室
1974年12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正式成立。
行动:
1973年8月,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三十二字方针:“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化害 为利、依靠群众、大家动手、保护环境、造福人民”
1992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了《中国环境与发展十 大对策》
1994年3月,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个可持续发展方面的 综合性文件《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 与发展白皮书》
8
深化阶段(1996年——)
重要会议
1996年7月,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 1997年3月8日,中共中央召开了计划生育和环境
第八十三条 企业事业单位违反本法规定,造成水污染事 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本条第 二款的规定处以罚款,责令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 不按要求采取治理措施或者不具备治理能力的,由环境保 护主管部门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 违法者承担;对造成重大或者特大水污染事故的,可以报 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对直接负责的主 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上一年度从本单位取得 的收入百分之五十以下的罚款。
对造成一般或者较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 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之二十计算罚款;对造成重大或者特 大水污染事故的,按照水污染事故造成的直接损失的百分 之三十计算罚款。
的国家和地方环境监测网络。 建立健全的环境管理制度。
18
二、中国环境管理法律法规体系
19
1中国环境立法的发展历程
产生时期(1949—1973)
环境立法侧重于自然资源的保护。 开始注意到工业环境污染问题,并颁布了一些与防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