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

架空光缆线路施工验收技术规范(摘要)

贵阳移动架空光缆线路施工技术规范1复测1.1架空光缆杆路路由,应选择在地势平坦、地质较稳定,尽量避免翻山越岭地段,符合城市发展规划要求。

在规划部门批准的施工图设计路由基础上进行复测,非遇特殊情况不得变更原选路由。

1.2复测工作的内容:1)丈量杆距,确定杆位、杆高、杆型及杆上装置。

2)确定拉线位置,复核拉线程式及数量。

3)测定长杆档、跨越杆等特殊杆杆位、杆距,选定杆型。

4)记录测定资料,绘制杆路路由图。

1.3与公路、通卡车的乡村大路、铁路及其他线路(电力线、广播线及其他通信线)平行接近或交越时,应根据批准的路由图的规定,复测平行接近距离和交越点垂直距离、交越角度值;不得任意改变。

1.4应根据批准的杆路路由及现场地形和环境的特点测定杆位、确定杆距(市区距30~40米,郊外标准杆距为50米),配置电杆,并应尽量避免长杆档和急转弯。

电杆位置的确定,还应符合下列要求:1)不宜设在建筑物的进出口处;2)不宜设置在公路路肩上或公路与排水沟之间;3)架空光缆杆路与其他建筑物或道路等的间距、交越角度值,均应符合附录一的有关规定;进入市区时应符合附录二至附录四的有关规定。

1.5复测时如遇有地形环境、建设规划与批准的路由有重大改变(如新建水库、新设等高压输电线、新建开发区),影响路由安全或传输要求时,应联系建设单位予以处理,并办理路由变更手续。

1.6在跨越宽广的河流、山谷等飞线处,应着重选择理想的跨越点,用经纬仪复测河流山谷的宽度,确定跨越杆杆高拉线位置和拉线程式。

1.7复测时,应在每个测定的杆位及拉线出土点上钉标桩。

对于角杆、分线杆、跨越杆、终端杆等重要杆还应在附近作固定标志,或以三角定标法标定杆位,并在测量登记簿上详细记录。

1.8在地形起伏变更的地点复测丈量杆距时,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量地链所在位置和架空光缆在杆上的位置应一致。

1.9长途杆路与市话杆路关于角深的定义不一致,为提高和统一杆路强度,暂按长途杆角深的规定测量。

附录一通信线路与其他建筑物间距2、通信线路电力线交叉跨越的间距应按四部一局《架空电力线路与弱电线路接近和交叉装置规程》的规定执行。

附录二市内架空线路与其他设施,树木的最小水平净要求附录三市内架空线路与其他建筑物、树木的最小垂直净距表附录四市区架空线路与电力线路、设备交越的最小垂直净距2立杆2.1电杆洞深,除特殊杆另有规定外。

根据气象条件,贵州介于中负荷区间,杆洞洞深应符合下表要求,其偏差不得超过±5厘米水泥电杆洞深表(米)时,应按上述洞深增加0.2米。

2.2为提高架空光缆杆路的强度,进入市区的水泥电杆洞深,可参照上述长途通信杆洞深要求办理。

2.3杆洞周围的地面上有临时堆积土时,量洞深应以原地面为计算起点。

在斜坡上量洞深,应以斜坡低的一面算起;当斜坡在45º以上时,应另加深15-25厘米。

2.4直线线路上的电杆应成一直线不得有眉毛弯或S弯。

电杆竖立应正直。

杆跟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厘米,杆梢前后、左右倾斜不得超过1/3杆梢。

2.5用拉线加固的角杆,杆根应向转角内移半个杆根。

用撑杆加固的角杆根不内移。

在拉线收紧后,杆梢应向外角倾斜5-10厘米。

2.6终端杆杆梢应向导线张力的反测倾斜10到20厘米。

2.7角杆的角深一般在3-15米范围内,如遇到转弯杆角深大于规定值时,应将一个转角分成两个角深相同的转角。

2.8相邻两角杆不宜有反转弯。

在线路跨越铁路、公路、河流时,不得用角杆兼作跨越杆。

2.9由于种种原因,水泥电杆需要加高时,可在杆梢上用槽钢接高的方法,其伸出杆梢时长度不得超过1.5米。

2.10对于跨越山头、河流距离较长的跨越杆,应根据设计确定杆材、杆型,采用等径水泥杆,H杆或钢杆等都要根据计算数据取定。

2.11稀土农田、沼泽地带的直线杆、角杆、跨越杆、终端杆、四方拉杆的杆底必须垫以底盘,对于特别松软、土壤易下沉不稳定的地区应考虑卡盘或固根横木,加固杆根。

2.12架空杆路竣工投产后,应按有关规定和建设单位要求统一编号。

2.13回土与夯实是关系到杆路安全稳定的关键。

杆路杆洞必须分层(每层30厘米)夯实;杆根培土高出地面10-20厘米;杂草、稀泥、冻结夹雪的土块在、大石块等均不得填入洞内;市区回土夯实后,应恢复被挖路面。

3拉线3.1拉线的距高比宜等于1。

如因地势限制,可适当伸缩,当距高比小于0.75和大于2 时,应调整拉线程式(如7/2.6改为7/3.0)。

3.2拉线应采用钢绞线,不得有接头,无锈蚀、松弛现象。

拉线程式与吊线条数、角杆角深、拉线位置有关。

当一条光缆吊线为7/2.2时,其防风拉采用7/2.2钢绞线。

顺拉线、防凌拉、顶头拉、终端拉及角深在15米以内的角杆拉均采用7/2.6钢绞线。

3.3角深大于15米时,应装设两条拉线,每条拉线应分别装在对应张力的反测。

两条拉线出土点应相互内移60厘米。

3.4跨越河流、铁路等跨距较大时,一般应设三方拉线,根据地形情况,可采用丫形或T字三方拉线。

3.5靠近输电线路装设的拉线,应根据规定加装绝缘子;绝缘子应在地面垂直距离2米以上的位置。

3.6人行道或容易被人触碰的拉线。

应在地面上设拉线标志。

宜用2米以上红色塑料保护管与拉线固定,或2米竹筒表面涂以红白磁漆作标志。

3.7拉线在电杆上装设位置,应不妨碍以后加设吊线为原则,一般终端拉、顶头拉、角杆拉,顺线拉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上方约10-30厘米;防风拉线装设在吊线抱箍的下方。

双方拉隔装数8根,四方拉32根。

3.8拉线与水泥杆宜用抱箍法结合。

拉线上把采用夹板法。

3.9拉线上把采用三眼双槽夹板时,7/2.6及以下的钢绞线拉线,应装设一付夹板。

7/3.0 钢绞线拉线,应装设两付夹板,第一个夹板紧靠拉线衬环,两夹板间距3厘米,相距20~30厘米用3.0铁线缠扎5公分(详见下图)。

3.10拉线中把采用另缠法时。

3.11拉线地锚由拉线盘(或横木)和钢柄组成,在选用时应符合下表规定:地锚的钢柄程式7/3.0时,地锚可用两根7/3.0钢绞线。

制作式地锚鼻子应采用另缠法,用3.0钢线,缠扎长度与中把相同(本工程采用混凝土拉线盘加钢柄)。

3.12拉线地锚应埋设端正,不得偏斜,地锚的拉线盘(横木)应与拉线垂直。

3.13钢柄地锚出土长度宜为20-50厘米;钢绞线地锚出土长度,应为30-60厘米。

最大偏差为最大不得超过5厘米,最小不得小于30厘米。

3.14地锚出土点与拉线盘,横木间,应开一个斜槽使拉线与地锚成一直线,不得有扛、顶现象。

3.15拉线地锚在地面上10厘米,地面下50厘米应涂防腐油,在易腐蚀地区,应用防腐油浸透麻布条缠扎,使麻布条与钢绞线(钢柄)粘合成一体。

3.16埋设地锚后的回土夯实是拉线质量的关键,牵涉到杆路的安全,尤其是角深较大的角杆拉线,长杆档的双方拉或三方拉线,终端杆拉线,必须按分层夯实的原则,任何拉线埋设质量。

3.17高桩拉线由高桩及正付拉线组成;正拉线与地面距离与附录一要求相同。

正付拉线连接缠绕,其规格与拉线上、中把同。

3.18高桩梢部应向张力反测倾斜8-100厘米;副拉线抱箍距高桩杆顶不小于15厘米;高桩拉线的副拉线、拉桩中心线,正拉线、电杆中心线应成一直线,左右偏差不得超过5厘米。

3.19吊板拉线应在市区落地拉线无法设置时使用,但不得在受力较大的角杆、端杆使用。

吊板拉上部距离约等于地面杆高的1/5。

3.20撑杆是替代拉线平衡张力或合力的一种拉线装置。

角杆撑杆装设在内角平分线上(合力或张力同测),在角杆落地拉线无法装设且角深较小的地方使用。

3.21撑杆一般应加固根横木,埋深应不小于60厘米。

撑杆的距高比宜为0.6以上,最小应不小于0.5。

3.22在岩石地带无法埋设拉线盘、横木时,可在岩石上凿洞,灌住1:3水泥砂浆于洞内1/2,再将钢柄地锚打入并封实抹平。

4.吊线4.1光缆吊线夹板距电杆顶部距离应不小于50厘米,特殊情况下也不应小于2 5厘米。

4.2同一杆路架设两条吊线时,应本着先上后下,先难后易的原则设置。

两吊线间距离40厘米。

也可采用双吊线抱箍方式将吊线架设在同一层位置。

4.3光缆吊线一般采用7/2.2镀锌钢绞线。

吊线固定在三眼单槽夹板线槽中,夹板唇口必须置以上方,直线杆夹板唇口应面向电杆或支柱物;角杆的夹板唇口应背向吊线的合力。

4.4光缆吊放架设后,在无负荷情况下的安装垂度,应严格遵守原邮电部颁发的原始垂度表标准收紧吊线。

对于长杆档或跨越杆(杆距大于150米)杆上需增设辅助吊线。

辅助吊线程式应比正吊线大一级,正、负吊线的连接,采用三眼单槽夹板与扁钢连接方式。

其连接点数量、间距、辅助吊线垂度和正、辅吊线在跨越杆上的距离必须根据计算后确定。

4.5光缆吊线在终端杆及角深大于15米的角杆应做吊线终结。

光缆吊线在相邻杆档负荷不等时,或在30条档以上的线路终端杆前的泄力电杆上时,电缆吊线应做假终结。

吊线终结宜采用三眼双槽夹板或钢绞线卡子。

4.6角杆角深大于5米,光缆吊线坡度变更超过杆距的5%而小于10%)时,应在仰俯杆上做吊线辅助装置,采用钢绞线(长度约60厘米)及U形卡子终结法。

4.7为加强光缆吊线强度,一般确定在四方拉线杆作泄力终结,其拉线利用原顺线拉线不再增设。

4.8同层两条吊线在一根电杆上做终端时,按规定做合乎终结。

4.9两条十字交叉吊线高度相差在40厘米以内时,在交叉点处应做“十字”吊线;线路分歧或线路转角时,须做丁字吊线。

5.地线5.1光缆终端杆,引入杆及每10根电杆安避雷线,采用7/2.2镀锌钢绞线直接接地。

(直埋式电杆接地)5.2角杆、跨越杆、分支杆、坡顶杆及12米以上的电杆、泄力拉线杆,将吊线与拉线连接作防雷接地。

(拉线式电杆接地)5.3光缆线路在与10千伏以上输电线路交越的两测电杆及曾被雷击的电杆必须装设避雷线。

5.4架空吊线每公里接地一次,可采用7/2.2镀锌钢绞线做延伸式地线,保证接地电阻符合下表要求。

架空电缆吊线接地电阻表5.5直接式电杆接地地线,其上部应高于杆顶10厘米,每隔一定距离用3.0铁线缠绕两圈扎紧固定,第一节箍线距杆顶5厘米。

以下每隔50厘米缠扎一次。

杆根盘留3-5圈压在杆底或延伸2-8米,地线捆扎在电杆上应挺直。

5.6拉线及地线需要和吊线连拉的地方采用地线夹板。

6.光缆6.1光缆挂钩的卡挂间距50厘米,允许偏差应不大于正负3厘米;在电杆两测的第一个挂钩距吊线固定物边缘应为25厘米,允许偏差不大于正负2厘米。

卡挂应整齐均匀,搭扣方向应一致。

6.2光缆卡挂应平直,不得左右倾斜,不得有机械损伤。

6.3挂钩程式应根据光缆外径决定(一般为光缆外径的两倍),根据目前光缆型号、选用35毫米挂钩为宜,为减少维护工程量,延长挂钩使用寿命,建议原镀锌挂钩改用全塑挂钩。

6.4光缆布放应通过滑轮牵引,布放过程不允许过度弯曲,其弯曲半径不得小于光径直径的20倍,不允许出现小扣及扭绞现象,不得损伤光缆外护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