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1129人机交互设计

13-1129人机交互设计

32
视线跟踪(眼动)技术
目前一类产品是采用头戴微 型摄像头的设备,它用来获取两 眼瞳孔(或角膜)中视点。其采 样率、精度高,可靠。
另一类是在PC机前 装了两个微型摄像头的设 备,精度不高,适合残疾 人操作计算机使用。
33
“注视用户界面(Attentive User Interfaces, AUI) ”
37
自然语言理解
• 自然语言理解始终是自然人机交互的最重要目标, 虽然目前在语言模型、语料库、受限领域应用等 方面均有进展外,由于它的难度(自然语言的不 规范性等),自然语言理解仍是计算机科学家和 语言学家的一个长项研究目标。
38
多通道的整合问题
• 多通道的整合问题是多通道交互的一个核心研究 内容。 • 1995年由北京大学、杭州大学、中科院软件所承 担的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多通道用户界面研究” 是当时我国最大的HCI项目,探索了多通道用户 界面的模型、设计、实现、评估和应用,取得了 重要的成果。
30
手语识别和合成
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制成功了基于多功能感知 的中国手语识别与合成系统,它采用数据手套可识 别大词汇量(5177个)的手语词。 该系统建立了中国手语词库。对于给定文本句 子(可由正常人话语转换而成),自动合成相应的人 体运动数据。最后用计算机人体动画技术,将运动 数据应用于虚拟人,由虚拟人完成合成的手语运动。 它可输出大词汇量的手语词,为中国聋哑人的 教育、生活提供了有用的辅助工具,使他们用手语 与正常人的交流成为可能。
15
最有影响的事件和成果
• 70年代Xerox研究中心的 Alan Kay提出了Smalltalk面 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思想,并 发明了重叠式多窗口系统。
• 1989年Tim Berners-Lee在 日内瓦的CERN用HTML及 HTTP开发了WWW网,随 后出现了各种浏览器(网络 用户界面),使互联网飞速 发展起来。
35
触觉通道的力反馈装置
36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
• 生物特征识别技术(Biometrics)是受到广泛关注的一 类新兴识别技术。 • 早期通过对人的指纹识别来确定人的身份,因而指 纹识别被广泛应用于安全、公安等部门。 • 随着反恐斗争的日显重要,各国正在对其他人体特 征进行广泛研究,希望尽快找到快速、准确、方便、 廉价的身份识别方法。眼睛虹膜、掌纹、笔迹、步 态、语音、人脸、DNA等的人类特征研究和开发正 引起政府、企业、研究单位的广泛注意。
17
三 进展
18
人机交互技术的进展
1. 2. 3. 4. 5. 6.
自然、高效的多通道交互 人机交互模型和设计方法 虚拟现实和三维交互 可穿戴计算机和移动手持设备的人机交互 智能空间及智能用户界面 标准化及其它
19
1.自然、高效的多通道交互
20
通道与多通道交互
• 多通道交互(Multi-Modal Interaction):一种使用 多种通道与计算机通信的人机交互方式。采用这 种方式的计算机用户界面称为“多通道用户界 面”。 • 通道(Modality):源于心理学的概念,涵盖了用户 表达意图、执行动作或感知反馈信息的各种通信 方法,如言语、眼神、脸部表情、唇动、手动、 手势、头动、肢体姿势、触觉、嗅觉或味觉等。
16
最有影响的事件和成果
• 90年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 N.Negroponte领导的媒体 实验室在新一代多通道用 户界面方面(包括语音、 手势、智能体等),做了 大量开创性的工作。
• 90年代美国Xerox公司 PARC的首席科学家Mark Weiser首先提出“无所不 在计算(Ubiquitous Computing)”思想 。
ACM图灵奖1992年获得者、微软研究院软件总工程 师Butler Lampson在题为“二十一世纪的计算研究” 报告中指出“计算机有三个作用:
模拟; 帮助人们进行通信; 互动:与实际世界的交流”
“人们希望计算机能够看、听、讲,甚至比人做得 更好,并能够进行实时处理。”
7
两个重要的应用趋势
• 计算机系统的拟人化 以虚拟现实为代表 • 计算机的微型化、随身化和嵌入化 以手持电脑、智能手机为代表
•多种媒体的集合 •人机交互 •超链接
第五章人机交互技术及其应用
主讲:熊玉珍
一 引言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人机交互与用户界面
• 人机交互(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CI): 是研究人、计算机以及它们间相互影响的技术 • 用户界面: 是人与计算机之间传递、交换信息的 媒介和对话接口,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人机交互与用户界面是两个有着紧密联系而又不 尽相同的概念 • 人机交互强调的是技术和模型,用户界面是计算 机的关键组成部分
34
触觉通道的力反馈装置
• 新一代力反馈感应技术主要有TouchSense触觉感 应技术和G-Force Tilte动作感应技术两种。 TouchSense触觉感应技术主要用在鼠标/轨迹球 等产品中,而动作感应技术(G-Force Tilte)则主要 用在动感游戏控制器中。 • 用在非游戏的高精度触觉反馈装置中,最著名的 是由MIT人工智能实验室Massie and Salisbury开 发、美国SensAble Technologies 公司生产的 Phantom触觉反馈(6自由度)设备和 Ghost软件 开发包。由于高精度,它已广泛用于军事、医学、 机器人、教学、虚拟现实等各类应用中。
22
手写汉字识别
• 中科院自动化所开发的“汉王笔”手写汉字识别 系统,经过近20年的研究和开发,已能识别 27000汉字,当用非草写汉字、以每分钟12个汉 字的速度书写时,识别率可达99.8%。我国现在 已约有300万手写汉字识别系统的用户。
23
数字墨水技术
• 微软亚洲研究院多通道用户界面组发明的数字墨 水技术,采用全新易操纵的笔交互设备、高质量 的墨水绘制技术、智慧的墨迹分析技术等,使它 不仅可用作为文字识别、图形绘制的输入,而且 作为一种全新的“Ink‖数据模型,使手写笔记更 易阅读、获取、组织和使用。数字墨水技术已作 为产品,结合在微软的Tablet PC 操作系统中, 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它还将继续发展,有可 能成为新一代优秀的自然交互设备 。
31
视线跟踪(眼动)技术
• 视线跟踪(眼动)技术由于其可能代替键盘输入、 鼠标移动的功能,可能达到“所视即所 得”(What You Look at is What You Get),因而对 残疾人和飞行员等使用有极大的吸引力。 • 视线跟踪技术,一是研究高质量的眼动跟踪设备, 二是如何构造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 • 眼动跟踪设备有强迫式与非强迫式、穿戴式与非 穿戴式、接触式与非接触式之分 。 • 眼动跟踪设备的精度和对用户的限制和干扰是一 对尖锐的矛盾。
人机交互技术是面临这种趋势的瓶颈技术。 以人为中心、自然、高效将是新一代人机交互的 主要目标。
8
VR & Embodied Virtuality
9
VR & Embodied Virtuality
10
二 回顾
11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
• 人机交互的发展历史,是从人适应计算机 到计算机不断地适应人的发展史 • 人机交互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39
多通道交互的标准工作
• 2002年2月W3C国际组织成立了“多通道交互” 工作小组(Multimodal Interaction Working Group),它开发W3C新的一类支持移动设备多 通道交互的协议标准。 • 目前它已开展了五项标准的制订,并已在互联网 上发布不同阶段的正式草稿,供补充、完善。
26
手写数学公式
27
中文语音识别
• IBM/Via Voice连续中文语音识别系统经过不断改 进,已广泛应用于Office/XP的中文版等办公软件 和应用软件中,在中文语音识别领域有重要影响。 •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汉语连续语音听写系统” 的特点是建立了基于决策树的上下文相关模型; 针对连续语音中声调之间的协同发音问题,建立 了相应的变调模型;建立了与识别系统配套的自 适应平台,降低35%左右音节误识率;提出了领 域自适应方法,通过较少的领域语料,可得到较 好的领域自适应模型和字典
24
笔式交互技术
• 在笔式交互技术研究中,中国科学院软件所人机 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在笔式交互软件 开发平台、面向教学的笔式办公套件(包括课件 制作、笔式授课、笔式数学公式计算器、笔式简 谱制作等)、面向儿童的神笔马良系统的开发应 用方面均有出色的工作,其中不少已经实用化、 产品化。
25
基于笔的字处理 EasyEditor
29
语音 和 笔
• 上述成果表明,作为人类最重要的自然通道—— 语音和笔的交互技术,包括手写识别、数字墨水、 笔交互、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通道技术,近年 来已有显著的进步,我国的不少成果已具有国际 先进水平,并达到了一定的产业规模。 • 虽然语音和笔(手势)通道因其自身的特点,在 抗干扰、准确度等方面仍嫌不足,但它们在多通 道整合、领域受限应用等配合下,最有希望成为 新一代实用的自然交互技术。
28
语音合成技术
• 1990年提出的基音同步叠加(PSOLA)方法使合 成语音的音色和自然度明显提高。 • 在国家支持下,汉语语音合成取得了显著进展, 多家国内研究单位都成功开发了自己的语音合成 系统。 • 1999年在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中国科 技大学人机语音通信实验室的基础上组建的科大 讯飞公司在汉语语音合成技术领域已达到了国际 先进水平。
多通道交互框架(Multimodal Interaction Framework) 多通道交互需求(Multimodal Interaction Requirements) 多通道交互用例(Multimodal Interaction Use Cases) 可扩展多通道注释语言需求(EMMA--Extensible MultiModal Annotation language Requirements) 数字墨水需求(Ink Requirements)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