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的全局内容
《始计篇》也简称《计篇》,是《孙子兵法》的第一篇,“计”本义是计算、估计,在这里指战前的战略谋划。
作为《孙子兵法》的首篇,在一定程度可以视为孙子卓越军事思想的高度浓缩和精辟概括,它从宏观上对决定战争胜负的政治、军事等各项基本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和研究,并对战争的发展进程和最终结局进行预测,尤其强调用兵前的周密谋划对战争胜负的决定作用。
其中,“慎战”是孙子指导战争实践的基本主张,“五事七计”是他用以预测战争胜负的基本要素,“兵者,诡道也”则指出了用兵的要领,运用智谋。
“慎战”、“五事七计”、“诡道十二术”等都是我国古代最早的战略概念,属“庙算”的具体内容。
《作战篇》第二、讲的是庙算后的战争动员及取用于敌,胜敌益强。
“作”是“制造”“兴起”之意。
“作战”这里不是指战争,而是指战争前的准备和筹划,属于“未战而庙算”的范畴。
本篇继《计篇》之后,在“慎战论”思想的指导下,着重分析了战争与经济的关系,战争依赖于经济,但会对经济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谋攻篇》第三、讲的是以智谋攻城,即不专用武力,而是采用各种手段使守敌投降。
前三说的是战略运筹。
《军形篇》第四、讲的是具有客观、稳定、易见等性质的因素,如战斗力的强弱、战争的物质准备。
《兵势篇》第五、讲的是指主观、易变、带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气的勇怯。
《虚实篇》第六、讲的是如何通过分散集结、包围迂回,造成预定会战地点上的我强敌劣,以多胜少。
此三是作战指挥。
《军争篇》第七、讲的是如何“以迂为直”、“以患为利”,夺取会战的先机之利。
《九变篇》第八、讲的是将军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战略战术。
《行军篇》第九、讲的是如何在行军中宿营和观察敌情。
此三是战场机变。
《地形篇》第十、讲的是六种不同的作战地形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九地篇》第十一、讲的是依“主客”形势和深入敌方的程度等划分的九种作战环境及相应的战术要求。
此五是军事地理。
《火攻篇》第十二、讲的是以火助攻。
《用间篇》第十三、讲的是五种间谍的配合使用。
此六是特殊战法。
书中的语言叙述简洁,内容也很有哲理性
孙子兵法的核心内容
以“道”为核心主线,
以权谋为经线,
以战争的一般进程为纬线编织而成。
十三篇脉络清晰,结构严谨,内容博大精深;构成有机整体。
“全胜”的战略思想体系
《计篇》
《计篇》,是《孙子兵法》的首篇,在全书十三篇中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
孙子在本
篇中集中论述了战争指导者在开战之前如何筹划战争全局的问题。
孙子从“兵者,国之大事”这一认识出发,强调了战前战略谋划(“庙算”)的重要性,即通过敌我双方现有客观条件---“五事七计”的考察和比较,对战争的胜负趋势作出全面、正确的估算和判断,并且在此基础上正确地制定自己的战略决策。
在本篇中,孙子还提出了战争中积极“造势”、争取胜利的理论。
他主张充分发挥战争指导者的主观能动性作用,分析、把握各种条件,创造战略战术上的有利态势,从而确保自己在战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了造成优势主动的战场地位,孙子提出了著名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的作战原则,强调以灵活机动、快速多变、欺敌误敌的战法打击和消灭敌人。
作战篇
孙子在本篇中主要论述了速战速决的进攻战略及其客观必要性。
孙子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战争对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依赖关系。
强调了进攻作战中,“速战速决”的极端重要和“旷日持久”的极大危害。
孙子明确主张,在准备、实施战争活动过程中,必须树立“兵贵胜,不贵久”的作战指导思想,力求速决,避免顿兵坚城;高度警惕,防止陷入两面作战的不利地位。
为了保证速战速决进攻战略方针的顺利贯彻实施,解决战争耗费巨大与后勤补给困难之间的矛盾,孙子提出了“因粮于敌”的重要原则,主张在敌国就地解决粮草补给,减少财政开支和人民负担。
同时,孙子还主张通过奖赏军功、善待敌俘等手段来壮大发展自己的实力,达到“胜敌而益强”的目的。
三、谋攻篇
“谋攻”,意思就是运用谋略战胜敌人。
孙子在本篇中集中论述了“全胜”的战略思想及其实现的方法和条件。
孙子认为,“百战百胜”并不是用兵的最佳方法,高明的战争指导者应该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即不经过直接交战而使敌人完全屈服。
这是孙子所孜孜不倦地追求的最理想境界,也是《孙子兵法》立足于战争,又超越于战争的魅力之所在。
孙子的“全胜”战略思想,包括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
在政治上,孙子主张通过“伐谋”、“伐交”的手段,使敌国完整地降服。
在军事上,孙子提倡根据敌我兵力不同采取灵活正确的战术方针,迫使敌军完整地屈服。
为了实现“全胜”的目的,孙子主张协调处理好将帅与国君的关系,两者之间要做到辅车相依,紧密合作;并指出了君主愚妄干预军事活动的恶劣后果。
同时孙子又从战争指导的角度,归纳提出了争取“全胜”的五个基本条件,并在篇末揭示了“知彼知已百战不殆”这一著名军事规律,这一规律直至今天仍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毛泽东管理之道:为人民服务
⏹教育群众组织起来,来为共同利益而斗争
⏹明确宗旨,宗旨的背后就是利益:组织成员为什么而奋斗?
⏹毛泽东为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定的宗旨就是: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
意地中国为人民服务。
这是军队唯一的宗旨。
⏹这个宗旨是毛泽东整个管理思想的核心,这对应企业文化中的核心价值观。
⏹企业文化——一个叫使命,一个叫价值观。
⏹企业向哪个方向发展,为什么而存在,这是使命;
⏹价值观就是企业为了发展、壮大而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
⏹两个比较起来,应该是使命更重要。
毛泽东管理之法:实现宗旨的两条办法
⏹“教育群众”和“组织起来”,这两部分也是毛泽东管理思想的主体
⏹这两条对应于企业的组织建设和文化建设
⏹思想教育解决的问题是彻底地提高官兵的思想觉悟,出精神力
⏹组织建设就是把调动起来的群众组织起来,形成凝聚力。
⏹对毛泽东来说,教育群众把他们调动起来,然后通过一定的形势很好地把他们组织
起来了,一个出了精神力,一个出了组织力,合在一块就是战斗力,对应于企业就是生产力
⏹《华为基本法》是企业大纲中公认搞得比较好的一部:抓管理要抓组织建设和文化
建设
⏹文化建设就是毛泽东常说的思想建设(道);组织建设就是毛泽东常说的队伍建设
(法)
华为公司的艰苦奋斗核心价值观
⏹任正非每年乘坐飞机的次数大约在100 次左右,华为的高管孙亚芳、胡厚、徐直军、
郭平、徐文伟、陈黎芳等人差不多也都在150 次以上。
而华为的董事们、EMT 成员们大约2/3 以上患有各种与精神压力相关的疾病:焦虑症是普遍的,其次是高血压、高血糖、忧郁症。
更有甚者,郭平患上了一种至今查不出原因的病症:严重到血小板异常低,但休息一段时间又莫名地康复起来……
⏹任正非说:“不奋斗,公司就只能崩溃;就这样干,也难免会萎缩呢。
华为不怕萎缩,
大环境不好,别人会死掉,我们只要活下来就行……”
⏹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是我们20 多年悟出的道理,
是华为文化的真实
⏹奋斗文化会必然导致自杀吗?恐怕不能简单地下结论。
华为早年创业时的条件极其
艰苦,但那时的华为人却充满了理想主义激情和忘我的进取精神,从未有过自杀、跳楼的事件发生。
⏹西方顾问公司到华为公司来做咨询,发现我们华为公司干部队伍储备是很充足的,
他们不可想象的。
我们公司的中高级主管和专家基本不辞职,除了自己休息或者创业。
要想挖我们一位中高级主管很难,
计篇:
⏹如何谋划企业战略
⏹全局观:战略谋划所需的五事七计
⏹常计、变计、合计(常规、非常规、合成)
⏹战略选将:领导的五德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