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2019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试题理科综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Fe 56 C 12 H 1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同一个体的皮肤细胞和肌肉细胞中存在某些相同的酶B.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C.温度不同,酶的活性就一定不同D.与硝化细菌呼吸有关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并需要高尔基体加工2.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ATP由腺嘌呤、核糖和磷酸基团组成B.光合作用产生ATP的过程不一定都在叶绿体中进行C.酒精发酵的全过程都有ATP生成D.洋葱根尖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线粒体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鲜重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B.原核生物在基因表达过程中转录和翻译可同时进行C.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中D.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只有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原核生物细胞分裂方式只有无丝分裂4.下列有关DNA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DNA分子中3个相邻的碱基构成氨基酸的密码子B.DNA分子中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C.双键DNA分子比单链DNA分子更稳定D.环状DNA质粒分子中不含游离的磷酸基团5.用DNA被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无任何放射性元素标记的大肠杆菌,保温一段时间后搅拌、离心。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保温时间长、短的控制对本实验的结果影响很大B.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C.充分离心后,大肠杆菌主要分布于上清液中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能检测到32P,使实验结论更可信6.已知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红果(A)对黄果(a)、子房二室(B)对多室(b),分别为显性。
现将该种植物的某一未知植株与黄果子房多室品系杂交(均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子代(数量足够多)表现型有4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未知植株的基因型必定为AaBbB.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雌配子或雄配子C.该未知植株必定能产生4种雌配子或雄配子D.若该未知植株自交,则其所得子代的基因型理论上应该有9种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纤维素和淀粉水解的最终产物相同 B.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可用于纸浆的漂白C.车用乙醇汽油的使用有利于减少人类对石油的依赖 D.加碘食盐中含碘物质主要是KI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42g 已烯中含有碳氢键数目为3N A 个B.5.6g Fe 与足量盐酸完全反应时,失去电子数目为0.2 N AC.若1 mol A l C l 3完全转化为A l(OH)3胶体,则分散系中胶体微粒数为N A D.将0.1 mol N 2与0.3 mol H 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生成0.2 N A 个 N H 3分子 9.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创造性地研制出抗疟新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对疟原虫有100%的抑制率)而获2015年诺贝尔医学奖。
右图为青蒿素的键线式,以下关于青蒿素的说法错误的是A.含有酯基,可水解B.含有过氧键,有较强氧化性,且不够稳定 C.青蒿素的化学式C 15 H 24O 5D.在水中溶解度不大,易溶于有机溶剂10.某兴趣小组探究SO 2气体的还原性,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⑴装置中Fe C l 3溶液逐渐变为浅绿色,可以 说明SO 2有还原性B.⑵装置中蓝色退去,说明还原性:SO 2>I - C.⑶中吸收尾气有可能倒吸D.⑴、⑵装置中发生的反应转移电子数一定相等。
11.己知a、b、c 、d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相对位置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c 两元素的最高正价一定相等B.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c>d>b >a C.a、b 之间可能形成多种共价化合物D.c 、d 二种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比较:c>d12.用阴离子交换膜控制电解液中OH -的浓度制备纳米C u 2O ,反应为2C u+H 2O=====电解C u 2O+H 2↑,装置如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解时C l -通过交换膜向T i 极移动B.阳极发生的反应为:2C u -2e - +2OH - = C u 2O+H 2O C.阴极OH -放电,有O 2生成D.T i 电极和C u 电极生成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113.25℃时,草酸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Na OH 溶液的加入pH 的变化如图所示。
其中 c(H 2C 2O 4) +c(H C 2O 4-)+c(C 2O 42-)=0.1mol/L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H 2C 2O 4的K a2数量级为10-5B.Na H C 2O 4溶液中,c(Na +)>c(H C 2O 4-)>c(H +)>c(OH -) C.0.1mol/L 的H 2C 2O 4溶液,H 2C 2O 4的电离度为80%D.pH=7.0的溶液中,c (Na +)=0.1+c(C 2O 42-)-c (H 2C 2O 4)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如图所示,为一光电管电路,滑动变阻器触头位于ab 上某点,用光照射光电管阴极,电表无偏转,要使电表指针偏转,可采取的可能措施有 A.加大照射光的强度 B.换用频率高的光照射 C.将P 向ɑ滑动D.将电源正、负极对调15.如图甲所示,用一根细绳和一根轻直杆组成三角支架,绳的一端绕在手指上,杆的一端顶在掌心,当A 处挂上重物时,绳与杆对手指和手掌均有作用,对这两个作用力的方向判断完全正确的是16.如图所示,用手掌平托一苹果,保持这样的姿势在竖直平面内按顺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
关于苹果从最高点c 到最右侧点d 运动的过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手掌对苹果的摩擦力越来越大 B.苹果先处于超重状态后处于失重状态 C.手掌对苹果的支持力越来越小 D.苹果所受的合外力越来越大17.如图所示,A ,B 两个平台水平距离为7.5m ,某同学先用一个小球从A 平台边缘以s m v /50=的速度水平抛出,结果小球落在了B 平台左侧下方6.25m 处。
重力加速度g 取10m/s 2,忽略空气阻力,要使小球从A 平台边缘水平抛出能落到B 平台上,则从A 平台边缘水平抛出小球的速度至少为 A.6m/sB.7.5m/s C.9m/s D.11.25m/s18.如图所示,将小砝码置于桌面上的薄纸板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将纸板迅速抽出,砝码的移动很小,几乎观察不到,这就是大家熟悉的惯性演示实验.若砝码和纸板的质量分别为2m和m,各接触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要使纸板相对砝码运动,所需拉力的大小至少应为 A.3μmg B.4μmg C.5μmg D.6μmg 19.2018年7月27日出现了“火星冲日”的天文奇观,火星离地球最近最亮。
当地球位于太阳和火星之间且三者几乎排成一条直线时,天文学称之为“火星冲日”。
火星与地球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近似做匀速圆周运动。
不考虑火星与地球的自转,且假设火星和地球的轨道平面在同一个平面上,相关数据见下表。
则根据提供的数据可知质量 半径与太阳间距离地球m R r火星约0.1m 约0.5R 约1.5rA.在火星表面附近发射飞行器的速度至少为7.9k m/sB.理论上计算可知下一次“火星冲日”的时间大约在2020年10月份C.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与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之比约为2:5D.火星运行的加速度比地球运行的加速度大20.如图甲所示,轻弹簧竖直放置,下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球,从离弹簧上端高h处由静止释放。
某同学在研究小球落到弹簧上后继续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他以小球开始下落的位置为原点,沿竖直向下方向建立坐标轴O x,做出小球所受弹力F大小随小球下落的位置坐标x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重力加速度为g。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当x=h+x0,小球的重力势能与弹簧的弹性势能之和最小B.小球落到弹簧上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速度先减小后增大C.小球落到弹簧上向下运动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D.小球动能的最大值为20mgxmgh+21.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的滑块以初速度v0从固定于地面的斜面底端A点开始冲上斜面,到达某一高度后又返回A点,斜面与滑块之间有摩擦.下列各项分别表示它在斜面上运动的速度v、加速度a、重力势能E p和机械能E随时间的变化图象,可能正确的是2t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2 - 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3 -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22.(6分)(1)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都使用________(填“直流”或“交流”)电源.只是电磁打点计时器由学生电源供电,工作电压较________(填“高”或“低”).(2)如下图为物体做匀加速运动时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图中相邻的点间还有四个点未画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接交流50H Z的电源,则打点计时器打出D点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
(以上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23.(9分)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合外力的关系,甲、乙、丙、丁四个实验小组分别采用图甲、图乙、图丙、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总质量M相等(乙图中M包括小车与传感器,丙图中M包括小车和与小车固连的小滑轮),钩码总质量用m表示.丁组同学先按图丁将木板有定滑轮的一端垫起,调整木板倾角,使小车恰好带着钩码和纸带一起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再保持长木板的倾角不变,取下细绳和钩码,然后接通电源释放小车,使之由静止开始加速运动并在纸带上打点,如图戊所示。
重力加速度g已知,试回答下列问题:(1)甲、乙、丙三组实验必须平衡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摩擦力的实验小组是 。
(填“甲”“乙”“丙”)(2)甲、乙、丙、丁四组实验时必须满足“M>>m”的实验小组是 。
(填“甲”“乙”“丙”“丁”)(3)实验时各组同学的操作均完全正确,甲、乙、丙三组同学作出的a-F图线如图己所示(乙组同学所用F为传感器读数,丙组同学所用F为弹簧测力计示数),则甲、乙、丙三组实验对应的图线依次是 。
(填“A”“B”“C”)(4)实验时丁组同学操作的小车加速下滑受到的合力F= ,该组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改变小车所受合力,多次实验,由实验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庚所示,则小车质量为 k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