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进口汽车案
案件进展和问题
1998年7月,日本、欧盟先后要求与加拿大进行磋 商,但未能获得满意结果。1999年2月1日,W TO的争端解决机构应日本、欧盟的请求成立专家小 组。经过多次会议,2000年2月11日,专家小 组发布报告,裁定加拿大败诉。2000年3月,加 拿大提出上诉。2000年5月31日,上诉机构作 出裁决;6月19日,DSB通过了上诉机构报告及 修改后的专家小组报告。
自由贸易区例外
加拿大主张其进口免税是仅适用于北美自由贸易区 内的特惠,是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
专家组裁定加拿大的进口免税不仅授予了产自美国 和墨西哥的产品进口,而且还授予了符合条件的其 他第三国的产品进口。而且加拿大的进口免税措施 并没有对产自美国或墨西哥的所有同类产品提供免 税待遇,这些产品是否享有免税待遇取决于是否由 合格的进口商进口,而非来自北美自由贸易区的产 品。因而专家组不认为加拿大的进口免税可以定性 为对自由贸易区内的产品进口提供免税大通过MVTO 1998、SROs给予某些制造商 以进口免税待遇,条件是该汽车生产商在法 定年限里曾在加拿大生产该类汽车,且在加 拿大生产的销售值与进口的销售总值相比不 得低于一定比率,而本地生产的增值部分等 于或大于一定比率。
该措施的起源是因为美加汽车协定(Auto Pact)而由 加拿大本国于1965年开始实施的上述法案,而在 1998年后,加拿大不再增加新的免关税进口汽车 的制造商,事实上只有在美国的GM、FORD享受免税
加拿大的免税条件是否构成歧视? 日本与欧共体都主张加拿大的进口免税构成了事实
上的歧视。 加拿大则认为适用于进口商的条件是“产地中性“的,
是不违背GATT1994第1条第1款的MFN规定的。 对于加拿大“产地中性”的主张,专家组不反对其有效
性,但认为加拿大过分狭窄地解释了“产地中性”,而且 事实上加拿大将进口免税资格限于某些制造商,构成 了对同类产品的歧视待遇。 上诉机构认为,第1条第1款并没有使用法律上或事实 上的字眼,也未对二者加以区别,而加拿大的措施构 成事实上的歧视,只有产自少数几个国家的汽车能 被授予进口免税。因而上诉机构维持了专家组的结论。
日本、欧盟认为加拿大违反GATT第1条第1款和GATS 第2条第1款的MFN规则。
加拿大影响汽车产业的某些措施案
时 间 : 1998年7月3日与同年的8月17日 争议双方 : 日本与欧共体——加拿大 争端焦点 : 加拿大的该汽车免税进口法案是
否违背了最惠国待遇原则,而该争议焦点包 含着以下三个分焦点: 1.该法案所给予的是否是GATT第1条第1 款中所指的“利益”; 2.各方争议的标的物是否为同类产品; 3.该法案是否实际上造成对各成员方的歧视待 遇。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加拿大辩称,GATT1994第1条第1款只禁止与进口产品的 产地相关的条件,不禁止适用于进口商的不区分产地 的进口条件,即产地中性(origin- neutral)。日 本错误地解释了第1条第1款所规定的“无条件” 。
专家组肯定了优势的授予可以附有条件,只要这一条件 不是对进口产品的产地进行歧视。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裁定
问题 无条件是否意味着不能设置条件? MFN的非歧视性是否包括法律上和事实上?
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裁定
争议双方均承认免除进口关税属于第1条第1款的利益、 优惠;也承认日、欧汽车与美国汽车是同类相同产品。 故争议焦点集中在系争措施是否存在歧视上。
给与利益是否可以设置条件
日本认为加拿大为汽车免税设置了条件,而不是立即、 无条件地授予产自所有WTO成员境内的同类产品,对 不同缔约方的同类产品实施了差别待遇。对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