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2006 / 2007学年秋季学期宏观经济学试题卷(A)考试形式:闭卷答题时间:120(分钟)本卷面成绩占课程总成绩 80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1.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2. 资本广化和资本深化二、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在宏观经济学创立过程中起到根本作用的是()A.凯恩斯所具有的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B.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C.罗斯福新政的成功;D.新古典经济学的衰落。
2. 假设某国第1年即基期的产出为1000亿元,第8年GDP折算指数提高了一倍,而实际产出增加了50%,则第8年的名义产出为()元。
A、1500亿;B、2000亿;C、3000亿;D、4000亿。
3. 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GDP总和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
4. 一个预期长期实际利率3%、每年通货膨胀率5%的厂商正在考虑一个投资项目,该项目需要花费100万美元,预计在两年内回收130万美元,若回收资金以当时的名义美元计算,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A、值得;B、不值得;C、不能确定。
5. 假设经济处于流动性陷阱,政府购买增加了80亿元,政府购买乘数为4,那么()A、国民收入增加将小于320亿元;B、国民收入将增加320亿元;C、国民收入增加将大于320亿元;D、国民收入增加不确定。
6. 在IS-LM模型中,由于货币供给的增加使得LM曲线右移100亿元,若货币交易与预防需求量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1/2,可知货币供给增加了()。
A、100亿元;B、50亿元;C、200亿元;D、70亿元。
7.当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出现在IS-LM曲线第三区域中,意味着()。
A、i>S,且L<M;B、i>S,且L>M;C、i<S,且L<M;D、i<S,且L>M。
8. 某人因为纺织行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这种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B、结构性失业;C、周期性失业;D、自愿失业。
9. 设一经济中有以下菲利普斯曲线π =π-1– 0.5(u -6%),为使通货膨胀率减少2个百分点,必须要有()的失业。
A、8%;B、10%;C、14%;D、16%。
10. 一个中周期的平均长度为8-10年,又被称之为()。
A、库兹涅茨周期;B、康德拉耶夫周期;C、朱格拉周期;D、基钦周期。
三、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下列哪些项记入中国的GDP?()注:以下没有特殊说明均为中国公司A、蛋糕厂购入一台50万元的设备;B、蛋糕厂购入50万元的面粉;C、联想公司设在美国的工厂创造的利润;D、通用公司在中国的工厂创造的利润;E、经纪人为一旧房买卖收取的佣金;F、政府给贫困家庭发放的救济金;G、银行向企业收取一笔贷款利息;H、政府公债利息。
2、两部门经济中,实际GDP低于均衡水平,意味着()A、从国民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大于注入收入流量中的投资i;B、从国民收入流量中漏出的储蓄S小于注入收入流量中的投资i;C、计划消费C的总额大于计划投资i的总额;D、计划消费C的总额小于计划投资i的总额;E、计划消费C和计划投资i之和大于实际GDP水平;F、计划消费C和计划投资i之和小于实际GDP水平。
3、在自发支出乘数中数值相等的有()。
A、消费乘数;B、投资乘数;C、政府购买乘数;D、税收乘数;E、转移支付乘数;F、出口乘数;G、进口乘数。
4、在()情况下挤出效应比较大?A、IS曲线平坦;B、IS曲线陡峭;C、LM曲线平坦;D、LM曲线陡峭;E、投资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较大;F、货币需求对利率变动的敏感度较大。
5、下列曲线中呈现垂直状的有()A、总需求曲线;B、凯恩斯总供给曲线;C、古典总供给曲线;D、LM曲线的凯恩斯区域;E、LM曲线的古典区域;F、短期菲利浦斯曲线;G、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总投资和净投资均可能为负数。
()2. 在自发消费不为零时,APC>MPC,随着收入增加,两者差距会减小。
()3. 在均衡产出水平上,计划存货投资必然为0。
( )4.一国某年的充分就业预算赤字增加了,说明该年财政政策是紧缩的。
()5.市场利率提高,商业银行要留下的准备金会增加。
()6.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将使利率下降,投资增加。
()7.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反方向变化。
()8.相对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外部时滞较长。
()9.奥肯定律描述的是失业和通货膨胀之间的数量关系。
()10.摩擦性失业是结构性失业的极端形式。
()五、简答题注意:任选3题(每题8分,共24分)1、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和LM曲线的斜率各是什么关系?(要求有图形描述)2、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3、对比IS-LM模型与AD-AS模型的异同点。
4、用AD-AS模型描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并说明不同点。
六、论述题(共一题18分)1. 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状况是由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日益明显,表现为投资、信贷增长过快,货币流动性过剩,物价指数居高不下,居民储蓄意愿持续下降,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请问(1)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是什么?8分(2)请用你所掌握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说明货币政策主要工具的优缺点。
8分七、计算题(每题10分,共20分)1、假设消费c=40+0.8y 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购买g=50,货币供给量=100。
(单位:亿美元)(1)计算:①当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5r时,和②当货币需求函数L=0.32y-18r 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政府购买从50增加到101后,情况①和②中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3)说明政府购买从50增加到101后,为什么情况①和②中均衡收入增加有所不同?2、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总量生产函数为Y= F(K,L)=K1/2L1/2。
(δ=0)(1)求稳态时的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有的国家富裕,而有的国家贫穷?”(3)求出与黄金律相对应的储蓄率。
06级宏观经济学试题(A)答案要点一、名词解释(5*2)1. 乘数原理和加速原理乘数原理是投资变动引起收入变动的理论。
加速原理是收入(产量)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
2. 资本广化和资本深化资本的广化是用储蓄为每一新增劳动力配备人均可得的资本设备;资本的深化是为每个劳动力配备更多的资本设备。
二、单选题(1*10=10)1.×2.√3.×4.×5.×6.√7.√8.√9.× 10.×。
五、简答题(8*3=24)1、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和LM曲线的斜率各是什么关系?1)货币政策效果与IS曲线的斜率绝对值成反比。
如图32。
(1)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斜率绝对值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32 (2)在LM曲线斜率不变时,IS斜率绝对值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2)货币政策效果与LM斜率成正比。
(1)在IS曲线不变时,LM斜率越小,货币政策效果越小。
如图33(2)在IS曲线不变时, LM斜率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大。
2.是否边际税率越高,税收作为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答:是。
边际税率越高,税收增加或减少的越多,对于消费抑制和扩张作用越大,对于收入抑制和扩张作用越大,因此财政自动稳定器的作用越大。
为“过多的货币追求过少的商品”。
如图14总需求增加引起了价格上涨,这是由于劳动、原料、生产设备等不足而使成本提高,引起价格上涨,同时产量增加。
治理对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抑制总需求,使价格水平下降。
2.成本推动通货膨胀是指由于供给方面生产成本提高而引起一般物价水平持续显著上升。
如图15 工资水平提高和利润推动都会引起总供给曲线左移,从而价格水平提高,产量减少。
治理对策:用收入政策,制定工资与物价指导线,抑制成本上升。
六、论述题(16分)1.2007年我国宏观经济总体状况是由经济增长偏快转向过热的趋势日益明显,表现为投资、信贷增长过快,货币流动性过剩,物价指数居高不下,居民储蓄意愿持续下降,为此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1)人民银行和财政部采取了哪些措施,目的是什么?效果如何?8分(2)用所掌握的宏观经济学原理,说明货币政策主要工具的优缺点。
8分答:(1)中国人民银行2007年九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五次加息,多次卖出央行票据,目的是紧缩银根,减少货币供给量,抑制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解决负利率问题,减缓通货膨胀压力。
财政部发行了九期国债,目的是紧缩银根,抑制投资和信贷过快增长,抑制物价大幅上涨。
政策效果不太明显,货币流动性过剩问题突出,价格指数依然较高。
(2)1.调整再贴现率——最早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①央行不经常使用贴现率来控制货币供给量。
②通过变动贴现率控制货币供给量效果有限。
因为当商业银行准备金十分缺乏时,即使贴现率再高,也会去借款。
③不具主动性。
央行不能要求商行去借款,只有等待。
若不借,无法执行。
④贴现率政策往往与公开市场业务一起执行。
2.公开市场业务——最重要最常用的货币工具优点:方便灵活①央行能够准确控制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和预测货币供给变动量。
②操作灵活,容易逆转。
③具有主动性,是按照央行的意愿主动进行的。
④经常与再贴现率政策配合使用。
3.变动法定准备率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影响正常的信贷业务。
一般几年变一次。
七、计算题(10*2=20分)1、假设消费c=40+0.8y d,投资i=140—10r,税收t=50,政府购买g=50,货币供给量为100。
(单位:亿美元)(1)计算:①当货币需求函数为L=0.2y-5r时,和②当L=0.32y-18r时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2)政府购买从50增加到101后,情况①和②中的均衡收入、利率和投资变为多少?(3)说明政府购买从50增加到101后,为什么情况①和②中均衡收入增加有所不同。
解:(1)①y=40+0.8(y-50)+140-10r+50 得y=950-50r IS方程0.2y-5r=100 得y=500+25r LM方程解方程组得 y=650, r=6%, i=80.②y=950-50r IS方程0.32y-18r=100 得y=312.5+56.25r LM方程解方程组得 y=650,r=6%,i=80.(2)①y=40+0.8(y-50)+140-10r+101 得y=1205-50r IS方程0.2y-5r=100 得y=500+25r LM方程解方程组得 y=735, r=9.4%, i=46.②y=1205-50r IS方程y=312.5+56.25r LM方程解方程组得 y=785, r=8.4%, i=56.(3)情况②中国民收入增加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