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质量检测 物理试题 10.3一、选择题(1-10为单选题,每题5分,11-14为多选题,每题5分,部分3分,共70分) 1.万有引力常量G 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表达正确的是( )A.22N m kg ⋅⋅ B.2N m kg ⋅⋅ C.312m kg s --⋅⋅ D.212m kg s --⋅⋅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水平方向没有外力维持其运动的结果B.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作用在同P 物体I:D.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矩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3.2019年6月6日,中国科考船“科学”号对马里亚纳海沟南侧系列海山进行调查,船上搭载的“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完成了本航次第10次下潜作业,发现号下潜深度可达6000m 以上。
潜水器完成作业后上浮,上浮过程初期可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
今测得潜水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为8m 的路程,第一段用时4s ,第二段用时2s ,则其加速度大小是( ) A.22/3m s B.24/3m s C.28/9m s D.216/9m s 4.如图所示,P 是固定的点电荷,虚线是以P 为圆心的两个圆。
带电粒子Q 在P 的电场中运动,运动轨迹与两圆在同一平面内,a 、b 、c 为轨迹上的三个点。
若Q 仅受P 的电场力作用,其在a 、b 、c 点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 a 、a b 、a c ,速度大小分别为v a 、v b 、v c ,则( )A .a a >a b >a c ,v a >v c >v bB .a a >a b >a c ,v b >v c >v aC .a b >a c >a a ,v b >v c >v aD .a b >a c >a a ,v a >v c >v b5.6月5日12时6分,长征十一号海射型固体运载火箭(又名CZ -11WEY 号)在我国黄海海域实施发射,将捕风一号系列的7颗卫星送入约600公里高度的圆轨道,宣告我国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技术试验圆满成功。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捕风一号系列卫星的运行周期约为24小时B.七颗卫星中,处于高轨道的卫星具有较大的速度C.七颗卫星中,处于高轨道的卫星具有较大的能量D.如果在赤道附近的海上发射卫星,可利用地球自转,从而节省能源6.滑块以某一初速度冲上斜面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达斜面顶端时的速度为零,已知滑块通过斜面中点时的速度为υ,则滑块在前一半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 ) A.υ212+ B. υ)12(+ C. υ2 D. υ217.如图甲所示,一次训练中,运动员腰部系着不可伸长的绳拖着质量m =11 kg 的轮胎从静止开始沿着笔直的跑道加速奔跑,绳与水平跑道的夹角是37°,5 s 后绳从轮胎上脱落,轮胎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乙所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sin37°=0.6,cos37°=0.8,g 取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轮胎与水平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B .绳的拉力F 的大小为55 NC .在0~5 s 内,轮胎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 375 JD .在6 s 末,摩擦力的瞬时功率大小为275 W8.两根绝缘细线分别系住a 、b 两个带电小球,并悬挂在O 点,当两个小球静止时,它们处在同一水平面上,两细线与竖直方向间夹角分别为α、β,α<β,如图所示。
现将两细线同时剪断,则( )A .两球都做匀变速运动B .两球下落时间t a >t bC .落地时两球水平位移相同D .a 球落地时的速度小于b 球落地时的速度9.如图所示,一物块从光滑斜面上某处由静止释放,与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的轻弹簧相碰。
设物块运动的加速度为a ,机械能为E ,速度为v ,下滑位移为x ,所用时间为t ,则在物块由释放到下滑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取最低点所在平面为零势能面),下列图象可能正确的是()10.如图所示,一细线的一端固定于倾角为45°的光滑楔形滑块A 上的顶端0处,细线另一端拴一质量为m=0.2 kg 的小球静止在A 上。
若滑块从静止向左匀加速运动时加速度为a(取g=10 m/s 2)( )A. 当a=m/s 2时,细线上的拉力为N 223 B.当a=10 m/s 2时,小球受的支持力为N 2C. 当a=10 m/s 2时,细线上的拉力为2ND. 当a=15m/s 2时,若A 与小球能相对静止的匀加速运动,则地面对A 的支持力一定小于两个物体的重力之和11.如图,固定的光滑斜面倾角θ=30°,一质量1kg 的小滑块静止在底端A 点。
在恒力F 作用下从沿斜面向上作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 =2s ,运动到B 点,此时速度大小为v 1。
到B 点时撤去F ,再经过t =2s 的时间,物体运动到AB 的中点C ,此时速度大小为v 2。
则以下正确的是( ) A.v 2=2v 1B.B 点到C 点的过程中,物体动量改变量为2kg·m/sC.F =7ND.运动过程中F 对小滑块做功28J12.如图在竖直白板上有一个吸在上面的白板擦保持静止,现给白板擦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定推力使其运动(白板擦与白板接触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下列可能发生的是 ()A.白板擦沿水平向左作匀速直线运动B.白板擦沿左下方作匀速直线运动C.白板擦沿左下方作匀加速直线运动D.白板擦作曲线运动13.如图所示,一只猫在桌边猛地将桌布从鱼缸下拉出,鱼缸最终没有滑出桌面。
若鱼缸、桌布、桌面两两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相等,且水未从缸内溢出,则在上述过程中( ) A.鱼缸对桌布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B.鱼缸在桌布上和桌面上滑动的时间相等 C.若猫增大拉力,鱼缸受到的摩擦力将增大 D.若猫减小拉力,鱼缸有可能滑出桌面14.某缓冲装置的理想模型如图所示,劲度系数足够大的轻质弹簧与轻杆相连,轻杆可在固定的槽内移动,与槽间的滑动摩擦力为定值。
轻杆向右移动不超过l 时,装置可安全工作。
若一小车以速度0 撞击弹簧,已知装置可安全工作,轻杆与槽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且不计小车与地面间的摩擦。
从小车与弹黉刚接触时开始计时,下列关于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二、实验题 (每空2分)15.(8分)某兴趣小组用如题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能定理。
(1)有两种工作频率均为50 Hz 的打点计时器供实验选用: A .电磁打点计时器 B .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为使纸带在运动时受到的阻力较小,应选择 (选填“A”或“B”)。
(2)保持长木板水平,将纸带固定在小车后端,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
实验中,为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在砝码盘中慢慢加入沙子,直到小车开始运动。
同学甲认为此时摩擦力的影响已得到消除,同学乙认为还应从盘中取出适量沙子,直至轻推小车观察到小车做匀速运动。
看法正确的同学是 (选填“甲”或“乙”)。
(3)消除摩擦力的影响后,在砝码盘中加入砝码。
接通打点计时器电源,松开小车,小车运动。
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的一段如题图所示。
图中纸带按实际尺寸画出,纸带上A 点的速度vA=m/s。
(4)测出小车的质量为M,再测出纸带上起点到A点的距离为L。
小车动能的变化量可用ΔE k=212AMv算出。
砝码盘中砝码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中,小车的质量应(选填“远大于”“远小于”或“接近”)砝码、砝码盘和沙子的总质量,小车所受合力做的功可用W=mgL算出。
多次测量,若W与ΔE k均基本相等则验证了动能定理。
三、计算题(16题10分,17题12分)16.(10分)建筑工地上的一工人,通过定滑轮把重物吊起,如图所示。
已知工人的质量M=60kg,重物的质量m=50 kg,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不计,工人的力量足够大,取g=10 m/s2。
(1)求工人竖直向下拉绳时,重物的最大加速度。
(2)工人以最大加速度拉重物时,2 s末绳突然断开,求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
(设定滑轮足够高)17.(12分)如图所示,一根轻弹簧水平放置,左端固定在A点,右端与一个质量m1=1 kg的物块P接触但不相连.AB是水平轨道,B端与半径R=0.8 m的竖直光滑半圆轨道BCD的底部相切,D是半圆轨道的最高点.质量m2=1 kg的物块Q静止于B点.用外力缓慢向左推动物块P,使弹簧压缩(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使物块P静止于距B端L=2 m处.现撤去外力,物块P被弹簧弹出后与物块Q发生正碰,碰撞前物块P已经与弹簧分开且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后两物块粘到一起,恰好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D点.物块P与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物块P、Q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求:(1)物块P与物块Q发生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2)释放物块P时弹簧的弹性势能E p.物理答题纸(只交这半张)15. (1) 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3) _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16.17.答案1. C2.D3.A4.C5.D6.A7.D8.D9.C 10.A 11.CD 12.BC 13.ABD 14.AD 15.【答案】(1)B (2)乙 (3)0.31(0.30~0.33都算对) (4)远大于 (每空2分)16.【解析】(1)虽然工人的力量足够大,但通过定滑轮对重物的拉力不能超过工人的自身重力,如果超过自身重力,工人就变成爬绳了。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g =ma m (3分) 重物的最大加速度a m =2 m/s 2。
(3分) (2)绳断开后,重物做竖直上抛运动,有:221()22at H at g=+(2分)解得:H =4.8 m 。
(2分)17.解析:(1)设物块P 与物块Q 发生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v 0,碰后瞬间二者速度大小为v 1,两物块沿半圆轨道运动到D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2,两物块恰好沿半圆轨道运动到D 点,有 (m 1+m 2)g =(m 1+m 2)v 22R对两物块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m 1+m 2)g ·2R =12(m 1+m 2)v 22-12(m 1+m 2)v 21 解得v 1=210 m/s物块P 与物块Q 碰撞的过程中动量守恒,有 m 1v 0=(m 1+m 2)v 1解得物块P 与物块Q 发生碰撞前瞬间的速度 v 0=410 m/s.(2)从释放点到B 点,对物块P ,由动能定理得 W -μm 1gL =12m 1v 20-0解得E p =W =90 J.答案:(1)410 m/s (2)90 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