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识字的一个重要理念是:识写分开,多认少写,鼓励自主识字。
这样的提法对于让学生学习阅读有着很大的作用,识字是为阅读打基础的,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量和一定的识字能力,阅读才成为可能。
这就要求我们的识字教学要在原来的基础上大大改进。
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
一、拓宽识字渠道,鼓励学生生活识字。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最好资源,识字也不例外,学生学习汉语有别于学习其他语言,它具有母语学习的优势,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这一优势,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很多生字的认识渠道来源于生活。
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站台名、商店超市的名称、物品标价牌、电视节目(如广告、节目名称等)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字,只要有一个学生提出,其余学生也能相继回忆起,并在日后自发加强对生活用字的注意。
二、放开手,让学生自主识字。
孩子有孩子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最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会寻找符合自己个性的学习识字的方法,而这些学习方式一旦被鼓励和激发,就会变成孩子宝贵的学习资源,成为方法性的资源,而且这些资源不仅不会遗忘,而且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越来越熟练和提高。
三、鼓励孩子的独特识字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被他人认同的精神需要,儿童尤其如此。
”因此,对于孩子独特的识字方法,教师要多加鼓励,有时即使孩子说的不够好,不够完整或者不够正确,教师也要鼓励他们独特的思维,同时对他们的方法予于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四、善于给孩子成功的体验。
当今,“成功才是成功之母”越来越被更多的人认同。
就是在成人世界里,大家也认为“说我行,我就更行,说我不行,我就什么也不行。
”此话虽然有些偏激,但也不无道理,谁想成天被人说自己什么也不行呢?作为孩子,更需要经常体验成功。
五、打破常规,让学生在识字中享受快乐。
实践中积累的识字经验,成为学生识生字的基础。
汉字造字的规律性,为放手让学生尝试识生率提供了可行性。
教学中,我们常常启发学生:“假如让你造这个字,你会怎么造呢?”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动脑,不仅掌握了生字,更重要的是在主动参与、体验识字的过程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
总之,要多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生字,才能让他们对学习的生字印象深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生字的水平,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