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集团煤炭生产“十五”~“十一五”十年巨变“十五”期间煤炭生产技术的突破创新一、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全面推进公司生产技术发展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推进公司采煤、掘进、运输三方面技术进步,原煤产量逐年递增。
在“十五”期间,主要完成了以下科技工作:1、采煤方面:不断完善采煤方法改革,2、掘进方面:(1)完成了巷道支护改革,通过《潞安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项目的研究与实施,确定了适合公司生产矿井的巷道支护方式—锚杆支护,使公司生产矿井的巷道支护走上了健康发展道路,取得了巨大的综合效益,一是提高了巷道支护安全可靠程度,随着矿井开采延深,巷道压力增大,原有的矿工钢支护已经不能适应支护的要求,推广锚杆支护技术后,解决了大断面、高应力支护难题,通过扩大巷道断面,解决了高瓦斯矿井的通风难题;二是大范围推广小煤柱护巷,提高资源回收率;三是大幅度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四是缓解了矿井辅助运输;五是表率作用,为公司新建矿井和整合矿井的巷道支护改革提供了技术支持。
(2)抓好掘进施工工艺技术测评,通过对掘进工作面的关键工时、工序的测定,确定影响单进提高的工序,采取有力措施,加强管理,不断提高锚杆支护巷道的掘进单进水平。
(3)协同有关部门进行掘进机更新换代,结合大断面巷道掘进,确定120型掘进机组成为公司生产矿井的主流机组。
(4)合理调整开拓部署,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资源最大化,(5)完成了生产矿井的地质力学补充测试和锚杆支护设计软件升级改造工作,实现了自行锚杆支护设计;自行锚杆支护施工;自行锚杆支护监测和数据处理;自行处理锚杆支护中遇到的较高难度问题。
3、运输方面:二、科技与生产技术管理成就显著1、锚杆支护技术推广应用取得巨大成果2000年与煤科总院北京开采所合作,研究实施“潞安矿区煤巷锚杆支护成套技术”,使公司巷道支护改革提升到一个新台阶,该项目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主要指标如下表。
年度总进尺其中小煤柱顺槽经济效益(万元)备注锚杆支护支护率%材料节支煤炭增收合计2001 55336 158402002 58838 189072003 80324 20000 26552004 81515 51028 188002005 79279 60143 21050 3381合计355292 945972、潞安矿区大断面交岔点锚索加固技术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显著提高了交岔点支护效果,保证了交岔点安全状况,而且大大降低了加固成本。
与型钢支护和浇注混凝土支护相比,降低交岔点维护成本14-32%。
此外,锚索支护有利于回采工作面的快速安装和推进,提高采煤工作面产量,经济效益非常显著。
项目研究成果整体上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公司生产矿井大断面交岔点均采用锚杆支护技术。
三、科技人员的培养、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功,实现了质的飞跃1、本部门的科技人员通过长期的全面培养,达到了独立、创新完成本职工作。
2、通过不断学习,提高了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自我加压、自我约束,方便了部门的管理。
3、存在问题:部门没有激励权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科技人员的积极性。
四、对科技人员的工作条件及其相应的待遇还不太合理,应该积极改进和完善1、生产部门技术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较差,办公手段不完善,近几年来,兄弟集团公司生产系统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达到了人手一台电脑的无纸化办公技术水平,为领导决策提供快捷、准确和及时的技术信息,从源头为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生产技术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不合理①同级别工程技术人员的待遇,生产技术管理部门人员与其他部门相同,没有体现生产与辅助及一线与二线部门的不同待遇。
在其它兄弟集团公司生产系统享受一类部门待遇,其它部门分别享受二、三类部门待遇。
②工程类技术人员职称和待遇不匹配,例如高级工程师在分房方面享受副处级待遇,而在工资、奖金方面享受正科级待遇,待遇显得很不匹配。
③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交流途径不畅通,在科技论文发表方面存在“版面费”无出资渠道,严重影响工程技术人员主动交流的积极性和提升与宣传潞安集团煤矿科技知名度。
④优秀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奖励体制不完善,建议制定相关办法,逐年表彰,以鼓励工程技术人员积极探讨、研究工程技术难题,促进集团公司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五、“十一五”技术创新工作思路在潞安能化大集团建设中,紧紧围绕集团公司煤炭产业总体发展思路,按照集团公司“十一五”“7654321”的战略目标,抢抓机遇,争先发展,依靠科技进步,从源头提升生产技术管理水平,生产办公室特制定以下技术创新工作目标:1、准大采高放顶煤技术突破2、抓好高应力、松软破碎煤层、高瓦斯地质条件下巷道快速掘进技术的突破,带动掘进装备、掘进工艺和支护材料的技术进步。
3、实现顶板管理技术突破4、实现下组煤开采技术突破5、实现井下快速、高效辅助运输系统自动化控制技术突破“十一五”发展简要回顾煤炭核心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2006~2009年是“中国潞安”全面实施“7654321,方方面面争第一,建设能化大集团”发展战略的四年。
集团公司本着“科学管理、超前预控、重点落实”的原则,围绕年度生产工作报告精神,制定生产重点工作实施纲要,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克服采掘衔接紧张和生产地质条件复杂的不利因素,特别是2008年年初我国南方遭遇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二季度四川汶川发生8级大地震、三季度保障奥运电煤供应、四季度全球金融海啸等宏观经济形势对公司的煤炭生产组织都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的影响下,克服“瓦斯高、构造多、压力大、战线长、生产不均衡”的困难,坚持科学发展观,以煤炭集约高效生产实施纲要为工作主线,加强生产技术管理和采掘接替,大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完善各项管理制度,煤炭生产持续快速增长,为2009年的大面积资源整合创造了有利条件。
2009年是山西省煤炭经济大变革的一年,是潞安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年,面临山西煤炭资源整合的大趋势,积极参加了整合工作,同时更要精心组织生产,完成公司的资源整合任务的同时安全生产再次大幅增长。
截止2009年底煤炭产业现状:(1)2009年大矿 11 对,核定能力 2726万吨。
(2)2009年资源整合矿井34对,能力万吨。
(3)2006~2009年各矿产量变化趋势(详见表一)和2006~2009年度百万吨死亡率。
2006~2010年煤矿数量(省内):11、11、11、45、45核定能力:2296、2167、3246、2726生产能力:3000、3165、4100、5455矿井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3、 1、 5、 2(4)截止2009年底,采、掘机械化程度℅、℅、资源回收率、集约高效煤炭生产效率吨/工,没有形成千万吨级矿井。
2006~2009年煤炭主业连续大幅增长,主要体现在如下几方面:煤碳生产产量大幅增长:2006~2009年煤炭产量分别为万吨、万吨、万吨、万吨;从2006~2009年年均产量递增万吨。
从2006~2009年生产效率:全公司回采工作面平均单产分别为万吨/个/月、万吨/个/月、、万吨/个/月、万吨/个/月;矿井数量也从11个增加到46个。
采掘技术创新发展和装备水平快速提升:2006~2009年采煤方面:从准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技术在屯留矿进行工业性试验并取得圆满成功,最高日产达24188吨,顶煤回收率达89%以上;王庄煤矿利用大采高四柱电液阀放顶支架,将自动化集成技术应用于综放工作面,建成了全公司第一个自动化综采工作面;到屯留矿首次试验大长综采工作面,面长280米,装备8000KN大采高支架、930电牵引采煤机、槽宽1米的刮板机,循环产量2000吨,不仅大幅提高了单产、采区回收率,而且采掘衔接也得到缓解;屯留矿进一步研究论证300米超长工作面集约高效生产技术。
并于2010年将进行工业性试验并持续推广应用,集团公司采煤技术创新发展取得巨大成功。
掘进和巷道支护方面:2006~2009年集团公司生产处与天地公司合作并成功开发“新型强力锚杆、锚索、W钢带” 锚杆支护技术,该技术在常村矿、屯留、漳村成功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掘进效率。
采用高预应力、强力锚杆支护系统,在保证巷道支护效果和安全程度的前提下,大幅度降低锚杆支护密度,提高掘进速度;推广应用了高强度高预应力让压锚杆支护技术(美国捷马技术),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改善了复杂条件下的巷道支护状况、提高了掘进效率。
装备上积极探索掘锚一体化和掘进自动化:王庄矿与佳木斯煤机厂合作开发EBZ—150型自动化掘进机及前配套设备,实现了掘进生产工艺自动控制;漳村矿积极引进ZLT—120型机载液压超前支护设备保证了对顶板的主动支护,可保证施工人员的安全,防止冒顶事故的发生;屯留矿、常村矿等矿井根据本单位实际积极进行锚杆钻车、液压锚杆钻机等施工设备的开发与研制。
集团公司掘进工效由0.291米/工提高到0.326米/工。
集约高效生产水平进一步增强:2006~2009年矿井集约化生产有了新进展。
漳村煤矿自动化矿井建设初成效,矿井集约化生产水平有了新进展,一矿一井一面年生产原煤400万吨;屯留矿采用准大采高放顶煤开采技术,最高日产达24188吨,;王庄煤矿综采二队利用国产设备创造月产601868吨,年产630万吨的综采放顶煤开采新纪录。
漳村矿连续四年、王庄矿、常村矿连续三年、司马煤业公司连续两年达特级高产高效矿井,五阳矿达一级高产高效矿井。
顶板管理不断引进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成熟科技手段,探索试验新技术:2006~2009年应用推广了综采工作面液压支架全部安装测初撑力的测力表,乳化液泵站全部自动配液,实现了综采工作面集中供液,实现了泵站压力、乳化液浓度等指标的在线监测。
推进自动化综采工作面乳化液水源的洁净化供应和输送工程,有效保证了自动化工作面的高效运转。
锚杆支护巷道的矿压监测,从布置综合观测站,现行仪器有顶板离层指示仪、测力锚杆等常规仪器,进行日常观测和综合观测,人工采集数据,应用矿压监测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
到顶板离层仪实现在线动态监测,正常情况下顶板管理实现了科学有序管理。
辅助运输多样化发展安全快捷的多种运输方式:2006~2009年通过技术革新和完善管理基本上实现了辅助运输安全快捷,一是在轨道运输安全管理推行“信集闭”自动化管理,强化矿井运输安全管理;二是实现重载高速,把运输大巷原有24kg/m 逐步更换成38kg/m轨道,通过提高轨道质量、达到重载高速,猴车运人系统进行提速,基本上作到了一个小时把职工运到作业地点;三是完善倾斜轨道跑车防护装置,全面推广使用柔性吸能式跑车防护装置。
回顺槽可伸缩架空猴车运人系统和长顺槽电牵引单轨吊运人技术的研究试验和应用,进一步减少了职工路途时间,提高工时利用率。
积极开放引进国外目前爬坡能力强、牵引动力大的齿轨卡轨车,试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取得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