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政策监控的分类
1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政策制定监控、政策执行监控、政策评估监控和政策终结监控。
2时态分布,分为事前监控、事中监控、事后监控。
3层次,分为自我监控、逐级监控和越级监控
4内容,分为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5主体分为立法机关的政策监控、行政机关的政策监控、司法机关的政策监控、政党系统的政策监控、利益集团的政策监控、公众和社会舆论的政策监控。
立法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1)提出议案2)审议议案3)表决和通过议案4)公布政策。
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程序:(1)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2)领导决策会议决定。
(3)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
政策立法的主体有两类一是享有立法权的立法机关;二是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政策法律化应具备以下条件:1、有立法必要的政策。2、成熟、稳定的政策。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公共政策分析复习资料
于政府及其有关政策部门职权范围内。5、形成明显的政策需要。
政策问题确认的过程1、问题察觉。2、问题描述。3、问题分析。4、问题界定。
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指将政策问题提上公共部门的议事日程,公共部门正式决定进行讨论和研究并决定如何制定有效政策加以解决的过程。
公共政策议程的类型1、系统议程:三个条件:(一)该问题必须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便受到广泛注意,至少必须为公众所感知。(二)大多数人都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三)公众普遍认为,这个问题是某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的事物,而且应当给予适当的关注。
政策控制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了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政策控制的分类1、性质,分为反馈控制与前馈控制2、控制人员与控制对象的关系,分为间接控制和直接控制。
政策控制的程序1、确立标准。2、衡量绩效。3、纠正偏差。
方案规划的原则1、信息准确全面原则2、系统协调原则3科学预测原则4民主参与原则
5、现实可行原则6、社会公正原则
方案规划的程序1确定政策目标2设计政策方案3评估、论证政策方案4抉择政策方案
公共政策合法化的地位和作用1、政策合法化是政策制定过程的重要阶段,又是政策执行的前提。2、政策合法化是决策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具体体现3政策合法化是依法治国的需要。
(二)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
1、象征式政策执行。2、附加式政策执行。3、残缺式政策执行。
4、替代式政策执行。
5、观望式政策执行。6、照搬式政策执行。
(三)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原因
1、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主观原因
(1)执行者的自利性。
(2)执行者的认知缺陷。
(3)政策执行机构的管理缺陷。(4)执行准备不充分。
公共政策执行机制的构建
一、公民参与机制
二、沟通协调机制
三、监督控制机制
政策监控的含义政策监控是政策监督与政策控制的合称,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
政策监控的意义1保证政策规范合法2)推进政策贯彻实施3)实现政策调整完善
4)促使政策如期终结
公共政策执行的原则(一)合法、公正原则(二)权变原则(三)系统原则
(四)时效原则(五)效益性原则(六)民主原则
公共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1、进行政策宣传,加强政策认知2.制定公共政策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制定必要的管理法规制度。
公共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1、政策试验2、政策全面推广3、指挥协调4、监督控制
政策监控的基本原则封闭原则/反馈原则/层级原则
政策监控的基本条件1政策目标2政策战略3组织结构
政策监督的定义指的是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政策监督的内容1、对政策制定活动的监督2、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
3、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4、对政策终结的监督
公共政策执行的含义指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于公共政策对象,使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的特点1)目标的导向性2)行为的能动性3)手段的强制性4)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公共政策执行的地位与作用(1)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2)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标准。(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政策调整,也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地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是政策方案的局部修正、调整和完善的过程。
2、政府议程
两种议程的区别1系统议程一般由一些较抽象的项目组成,其概念和范围都很模糊,仅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它可以不提出政策方案和解决办法。政府议程较系统议程来得特定而且具体,它是对政策问题进行界定和陈述的阶段。2问题经过一定的描述,为决策系统正式接受,并采取具体方案试图解决的时候,系统议程就转入政府议程。
政策执行的手段1.行政手段2.法律手段3、经济手段4、思想诱导手段5、技术手段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因素
一、政策本身的因素
1、政策执行主体的因素
2、政策执行组织权责的明确性。
3、政策执行人员的因素。
二、政策以外的因素
1、政。
3、政策资源的投入程度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是指政策执行者在实施政策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其行为效果偏离预定的政策目标导致不良的后果。
2、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客观原因
(四)政策执行偏差的危害
1、严重影响政策作用的发挥。
2、严重损害政策对象的利益,挫伤政策对象的工作积极性。
3、严重损害政策制定、决策机构的形象。
(五)公共政策执行偏差的矫正
1、完善管理体制,加强制度创新。
2、提高执行人员素质。
3、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监督和控制。
4、加强政策舆论宣传。
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1、政治领袖2、专家学者3、政治组织4、利益集团5、大众传媒
6、科学技术进步7、危机和突发事件8、公民个人
政策议程的建立分为三种类型,即外在提出模式、政治动员模式、内在提出模式。
政策方案规划的含义指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精心设计行动计划和步骤的过程。通常由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方案抉择几个步骤构城。其目的是解决政策问题,基本内容是方案设计和择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