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实现从军队干部到地方干部的角色转换(原稿)

谈实现从军队干部到地方干部的角色转换(原稿)

谈实现从军队干部到地方干部的角色转换军队转业干部大多在部队环境下生活工作了一、二十年,离开部队回地方工作,可以说是人生道路上的一大转折,是心理素质上的重大挑战。

军队工作与地方工作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

从内涵看,工作的性质、内容、方法都不一样;从外延来看,工作的程序、环境、条件也有差异。

完成这种社会角色的转换,不仅是能力和素质的挑战,很重要的一点还在于观念的更新和思维模式的跟进。

思维通过行为来表现,反过来,行为是思维的反映。

思维模式不同,行为表现也不一样。

辩证的思维定式,产生积极的行为。

行为的习惯性是在生活当中养成的,在一定范围内对生活有利,当从一个环境转换到另一个环境中的时候,可能不再需要这种习惯性,因为这种习惯性在新的环境当中已经不适应。

但行为的习惯性是明确的目标下追求生理动作的定势,使其达到行为的无意识性。

它本身的形成是受思维控制的,所以当发现其不适应的时候,可以选择新的模式来更换现有的习惯行为。

一般人不可能改变环境,唯一的办法就是去适应环境。

要完成从军队干部到地方干部的角色转换,就必须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变消极思维为积极思维,先做一个不可或缺的人,再做一个值得信赖的人,最终成为一个有自身品牌的人。

一、换位思维——调整心态,适应环境所谓换位思维,即主观上站在对立面的角度去考虑与发现一个问题或观点的正确性,避免因考虑问题的主观性,使自己的观点缺乏客观普遍性,产生片面结果或片面的决策。

重复旧的思维模式,行为得到的只有旧的结果;新的思维模式支配下,行为才能得出新的结果。

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昔日在军营呼风唤雨的感觉从此不会再有,要面对的是新的环境、新的工作、新的同事、新的生活,过去习惯了的思维模式、熟悉了的工作方式已经不管用了,一切的感觉,就好象自己是个刚到军营的新兵。

当自己不再年轻的时候,这种变化带来的最大压力就是心理压力。

网上曾有一篇博客文章,讲一名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后,心态没有调整好,很难融入工作环境,生活所迫,最后走上了自杀的不归路。

可见,要顺利实现角色换位,首先必须调整好心态,这是适应地方工作环境、保持自身身心健康的首要准备。

要保持一种“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的平常心态。

以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情,那么在我们的生命中,将会少一些焦虑,多一份快乐和幸福。

处于困境时,要积极的去面对;处于顺境时,要懂得怎样去感恩。

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古希腊有一位圣贤,当有人向他寻求没有烦恼的秘诀时,他这样告诫人们,不妨经常自己提醒自己:凡事积极的去面对它,不要失去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所有的挫折都是自己人生过程中必须的历练,不要总是为不确定的未来而焦虑。

我们每一个军队转业干部都应学会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尽量看淡自己的荣辱得失,始终保持一种平常心态,忘记自己曾经的辉煌,忘记自己曾有的权力。

实际上许多的烦恼都源自于想得太多,通常人们在劝告别人烦恼时,始终重复着这样一句话:“你想的太多了吧?”而实践往往也证明了这一结论。

要保持一种自强不息、“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进取心理。

人处在变化的环境中,一般容易产生两种行为现象:其一,萎靡不振、自暴自弃;其二,自强不息,锐意进取。

这两种现象在军队转业干部中都有突出的表现。

我们处在改革年代,“变”是一种时代特征。

军队转业干部经过多年的部队实践锻炼,具有政治素质高、组织能力强、作风纪律严等很多长处。

工作与生活环境的变化也许是一种机会,许多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后,由于心态调整得好,适应环境快,最后都为自己赢得了一片灿烂的天空。

然而,尽管时代已经赐予人们无数良机,但成功总是与大部分人擦肩而过。

在人们的视野里,美丽的理想世界总是可望而不可及。

虽然无数次念叨着圣贤博哲的忠告,却幼稚的不知从何起步与落脚,这路还走不走,这路到底要该怎样走?不管愿不愿意,现实总是活生生地摆面前,只有面对困难,才能战胜困难。

莎士比亚有句名言:“我的荣誉就是我的生命,二者相互结为一体。

取去我的荣誉,我的生命也不复存在。

”这就是强者,这就是做人的尊严。

要保持一种“以真心换诚心,以善意换真情”的坦诚心境。

曾经有很多军队转业干部都谈到过一种困惑,就是新环境中朋友和熟人太少,有一种孤独感。

其实,这是所有面对新环境的人都会遇到的问题。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引入换位思维模式,保持良好心态,主动拓展自己的交际圈。

地方人际交往微妙复杂,各种关系盘根错节,融入工作和生活圈应该表现出足够的亲和力和人格魅力。

要做到这种思维与行为的统一,有段古训值得借鉴。

“为善而欲自高胜人,施恩重名义,又复重名义之念。

是事镜之尘未扫,而心境之芥蒂未忘。

此处拔除不净,恐石去而草复生矣。

须是涤尽渣滓。

自绝萌芽,才见本来真体。

”大意就是想做好人,但是却事事想要高人一等;想做好事,但是却希望得到别人称赞和表扬;想增强自己的人品修为,但是却想惊世骇俗;想提升自己的品德,但是却喜欢故意显得跟别人不同;能够明白富贵如浮云,却不能完全舍弃渴望富贵的念头;能够重视名节和义理,却又想别人知道自己是个重视名节和义理的人。

之所以会有这些想法,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心头有凡俗之念,倘若这种念头不能彻底拔除的话,就算改正了,到头来患得患失的名利思想又会重新在心间出现。

只有彻底的将这些杂念摈弃掉,才能够得到真正的体悟。

当一个人善待他人能够做到思维与行为一致、表里如一、以真心换真情的时候,就不愁危难之时没有朋友帮忙了。

二、在位思维——熟悉业务,履行职责古人云:“在其位谋其政。

”军转干部在位思维,就是要立足地方新岗位,构建思维模式,把行为框定在现在新的思维模式之下。

一般来说,军队转业干部在部队都曾担任过一定的领导职务,有的还曾任过机关或基层的主官,或多或少养成了一些部队岗位环境下的思维习惯。

到地方工作以后,原来部队的正职变成了副职、实职变成了虚职;原来周围有人帮你“跑腿”,现在你帮别人“跑腿”。

这种情况的变化如果不调整自己的思维模式,可能会处处碰壁。

有一位军队转业干部,在部队担任了6年团长转业,行事作风泼辣,工作能力和上进心较强,由于年龄偏大转业地方,在一个局里任副局长。

尽管在新的岗位业务不熟悉,但他想干出一番成绩,所以始终保持着当团长时那种雷厉风行的思维模式。

结果工作一年后,他所分管的几个部门领导都与他形成了对立,工作无法开展,上级只好将他改任局长助理。

遇到挫折的他,又走上了另一个极端——自暴自弃。

为避免这种现象在军队转业干部中的普遍出现,我认为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后,要做到“四个熟悉”,即熟悉工作方式,熟悉工作情况,熟悉上级要求,熟悉岗位职责。

这是建立在位思维模式的前提条件。

熟悉工作方式。

军队工作方式有其固有的特点,是特殊环境的产物,有些方式和作风转业到地方后仍然可以继续发扬。

但地方的工作与部队相比,又有许多不同之处,如果一味地沿用部队的工作方法,也是行不通的,必须要根据地方的工作实际,采取相应的工作方法。

了解地方工作方式,应熟悉行事风格和办事程序。

地方工作的风格与部队抽象比较,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办事的过程。

部队办事雷厉风行,说办就办,有时因时间、任务的要求,程序被大大简化。

地方工作方式推行规范化的依法行政,一般要求的是按章沉稳行事,相对来说比较注重过程。

以省直机关而言,由于涉及面广,要制定一项政策,必须中央有精神,工作有调查研究,方案经过反复推敲后还要征求各有关单位的意见,过程较长,程序较细,需要一定的韧劲。

要适应地方工作,就必须从思想上接受这种办事风格,多看、多想、多问。

熟悉工作情况。

军队转业干部到地方工作后,一般也担任了一定的职务。

作为一名领导者,决策前首先要熟悉工作情况。

俗话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如果到位时间不长,“看门道”还情有可原,但时间长了还在“看门道”的话就会引起别人对你能力素质的质疑。

熟悉工作情况,要做到了解分管工作过去的情况、工作的范畴、工作的内容。

把过去的工作总结、规划找出来看一看,听曾担负这项工作的同志谈一谈,在自己的脑海里留下一个做好这项工作的基本轮廓;把工作的联系对象梳理一下,制作一个上下左右的电话联络表;与经常需要联系的部门沟通一下,为今后搞好协调工作奠定基础。

熟悉上级要求。

上级要求实际就是要完成的任务和标准。

实行依法行政后,各级各部门对工作标准的要求比较多而细,这是开展工作必须要把握的目的性和“度”。

把握得好,工作就可能事半功倍;把握得不好,也有可能出现“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局面。

因此,应吃透“上情”,认真学习中央有关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的指示精神,把需要掌握的政策、把握的标准熟记于脑。

尤其是工作中必须要坚持的标准、全局性大型活动要求、阶段性任务目标,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应善于领会上级领导意图,对于领导的工作指示,必须要搞清楚为什么要搞?怎么搞?要达到什么标准?如果不清楚或不完全清楚领导意图,凭自己想当然去做,很有可能达不到领导要求,而前功尽弃。

熟悉岗位职责。

从宏观上看,就是要搞清楚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要负什么责任,不该负什么责任。

熟悉职责的目的在于更好地履行职责,确保做到在工作中谨慎行事不蛮干,处理问题、所作决定有根有据,依法行政,不盲目从事或感情用事,该用的权用好,不该用的权不用;确保做到尽职不越位,不产生争权争利的误会,为尽好自己的职责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

地方工作与部队工作相比较,分工要细一些,军队转业干部初来乍到,最好先干好自己的事,如果没有要求你去做别人的事,尽量别插手,以免产生事得其反的效果。

三、前瞻思维——开拓进取,有所作为如果说军队工作是个动态职业的话,那么地方工作相对而言就是静态的了,很可能一干就是一辈子。

那么,要想活得有尊严、有进步、有地位,就必须要有作为。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如果按部就班的工作学习是很难超越别人的,也是很难有大的作为的。

唯一的选择就是要树立前瞻思维的习惯,做到知识更新前瞻、思想观念前瞻、工作目标前瞻,并把这种前瞻意识化着具体的行动。

把学习当成一种生活的习惯。

一个事业有成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学习的人。

因此,对于军队转业干部来说,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是十分重要的。

把学习当习惯在于把握学习的真正涵义。

孔子说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

”“应变的根本之道是学习”,学习意味着对原有知识的不满足和不满意,其功能在于如何培养思考和沟通的技能,反思个人的价值观及调整个人的行为;在于如何借鉴和理解有利于实现管理目标和执行能力的知识和经验。

随着时代的发展,知识、技能更新的频率不断加快。

只有把学习当习惯,才能跟上形势发展的步伐,才能尽快找到自己的定位。

首先,把学习当习惯要有一种知识的“饥饿”感。

“倒空杯”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一只杯子满满地盛上水,就很难再往里面注入新的东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