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茶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粉生产线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茶粉生产线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前言 (1)第一章项目概况 (2)1.1.1项目名称 (2)1.1.2建设地点 (2)1.1.3项目性质 (2)1.1.4建设期 (2)1.1.5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 (2)1.1.7资金筹措 (2)1.1.8建设规模 (2)1.1.9主要经济指标 (3)1.1.10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 (3)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3)1.3研究范围 (4)1.4综合评价 (4)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5)2.1项目建设背景 (2)2.1.1某新区发展要求背景 (5)2.1.2国家宏观政策建设背景 (6)2.1.3区域产业建设背景 (7)2.2项目建设必要性 (8)2.2.1是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富民强市的需求 (8)2.2.2茶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8)2.2.3QS认证制度实施的需求 (9)2.2.4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需求 (9)第三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9)3.1项目区有利条件分析 (10)3.1.1茶粉市场看好 (10)3.1.2外部条件良好 (11)3.1.3自然条件适合种茶 (12)3.1.4基础设施完备 (13)2.2.3政府政策支持 (13)3.2项目区茶产业存在的问题 (13)3.2.1茶园基础差、管理粗放、生产水平低 (13)3.2.2名优茶产量低 (13)3.2.3产业经营分散 (14)3.3建设条件SWOT分析 (14)3.3.1优势分析 (14)3.3.2劣势分析 (15)3.3.3机遇分析 (15)3.3.4威胁分析 (15)第四章茶粉及生产工艺概况 (16)4.1茶粉概况 (16)4.2绿茶粉及其生产工艺 (16)4.3速溶茶粉及生产工艺 (17)4.4纯茶饮料 (20)第五章项目发展史记建设单位概况 (21)5.1项目发展史 (23)5.2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23)5.3法人团队情况 (23)第六章市场分析及销售方案 (23)6.1市场分析 (23)6.1.1产品市场供求现状 (24)6.1.2生产前景分析 (25)6.2经营策略和营销模式 (26)6.3销售队伍及营销网络建设 (27)6.4市场风险 (28)第七章项目建设选址与建设条件 (28)7.1选址理由 (28)7.2建设条件 (11)7.2.1自然条件 (28)7.2.2基础设施条件 (28)7.2.3技术条件 (28)7.2.4资源条件 (29)7.2.5原材料供应及加工 (29)7.2.6其他施工条件 (29)第八章项目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 (30)8.1项目实施方案 (30)8.1.1建设方案指导思想及理念 (30)8.1.2项目规划及布局 (32)8.1.3环保及消费措施 (34)8.1.4项目组织管理 (36)8.1.5安全生产及食品卫生 (38)8.1.6项目实施进度方案 (38)8.2项目建设内容 (40)8.2.1厂房建设及产品加工要求 (40)8.2.2茶粉加工建设标准 (40)8.2.3设备方案 (41)8.2.4建设规模 (41)8.2.5建设内容 (41)8.3辅助工程与配套工程建设 (41)8.3.1原材料和燃料供应方案 (41)8.3.2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 (42)8.3.3节能减排措施 (42)第九章项目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2)9.1投资估算范围 (42)9.2投资估算依据 (42)9.3总投资估算 (43)第十章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分析 (44)10.1项目评价 (44)10.2概算原则 (44)10.3经济评价与研究结论 (45)10.4财务评价 (46)10.4.1财务评价基础数据选报 (46)10.4.2销售收入及成本估算 (47)10.5具体指标 (42)10.6不确定性分析 (49)10.6.1盈亏平衡分析 (49)10.6.2敏感度分析 (50)10.7社会效益分析 (51)第十一章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51)11.1可行性研究结论 (51)11.2问题及建议 (53)第一章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年产50吨茶粉生产线建设项目(以下简称本项目)。

1.1.2建设地点:项目选址于某市某新区1.1.3项目性质:新建工程1.1.4建设期:12个月1.1.5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1)项目实施单位:某茶叶有限公司(2)法人代表:(3)注册资本:128万元(4)公司地点:某市水城县双水新区1.1.6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投资规模:1500万元固定资产:1353万元流动资金:147万元1.1.7资金筹措本项目共需资金1500万元,其中:企业自有资金10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350万元,请求上级政府部门扶持150万元。

1.1.8建设规模(1)占地面积13333.2平方米(合计20亩)。

(2)新建清洁茶叶粉加工厂房面积2000平方米;达产时年产茶叶粉50吨。

1.1.9主要经济指标(1)生产能力:年产清洁茶叶粉50吨。

(2)财务指标①达产年销售收入2460万元;②达产年总成本1903.32万元;③达产年利润净额417.06万元;④达产年利税总额139.02万元;⑤达产投资利润率30.86%。

1.1.10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本项目能刺激农民种植积极性,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产业化经营,对农民增收致富,都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能直接安排社会闲置劳动力上百人;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的阳光产业、福民产业。

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某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10年远景目标规划》;(2)《某省“十一五”轻工业发展专项规划》(初审稿);(3)《某省某市“十一五”轻工业发展规划》(讨论稿);(4)《某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5)《某市“十一五”规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6)《某市1998年至2010年茶叶产业建设规划》;(7)《某市农业优势特色产业规划》;(8)《某市种植“十一五”发展规划》;(9)《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11)《某市中心城区石桥组团、石龙组团控制性详细规划》。

1.3研究范围本项目项目建议书有关内容和要求,在提供有关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实地勘探情况,就以下内容进行分析和计算:(1)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项目目标及建设内容;(3)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方案;(4)环境保护、节能、安全卫生及消防;(5)项目管理及实施进度;(6)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7)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1.4综合评价某是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虽然丰富,但工业基础薄弱,财政收入有限,也就没有足够财力反哺农业。

作为全市农业支柱产业的茶叶,企业生产技术落后,产品单一,且基本处于初加工阶段,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都相当低。

因此,引进先进的加工技术及创新产品种类,提升我市茶叶产业水平,显得十分必要。

根据我县茶叶生产现状和现有经济、技术势力、市场行情,通过资产重组,资源共享增值,形成上规模、档次的产业开发,完成产业升级,使我市茶叶产业保持全省先进水平,继续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本项目的实施成功,茶粉生产的相关技术可以推广其他茶叶生产企业,能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广作用。

本项目针对我市茶叶资源需要整合、管理需要提高、设备需要更新、产品需要升级,才能做大增强、做好我市茶叶产业。

建议上级有关部门批准立项,对我公司茶叶产业升级给予大力支持。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茶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几千年来,我国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茶叶及茶粉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

2.1项目建设背景2.1.1某新区发展要求背景某新区将依托铁路编组站和杭瑞高速公路过境段等重大基础设施以及该区域在市中心城区的区位条件,以轻工业及食品加工业、矿山机械及机电产品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物流业及其他服务业等为重点建设新型产业园区,配套完善教育、文化、卫生、商贸办公、住宅等设施,推进区域综合发展。

某市决策层表示,将把某新区建设成为市中心城区的又一个城市新区,扩大市中心城区空间和规模,增加就业容量,增强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为建设某省的大城市奠定基础。

新区将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基本建成”的目标,在2010年内基本建成新区内的主次干道,并有部分企业入驻;到2013年,新区内的企业绝大部分开工建设;到2015年,新区内基础设施基本建成,企业建成投产,力争新区内人口达10万人左右,成为比较成熟的产业园区和城市新区。

2.1.2国家宏观政策建设背景200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这是2004年以来,中央连续发出的“5个”一号文件,是党中央、国务院进一步加强“三农”工作的重大部署,对某市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针对性和现实指导意义。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强化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领导;坚持统筹城乡发展,不断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坚持多予少取放活,不断完善农业保护体系;坚持市场体制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坚持改善民生,不断解决农民生产生活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因此大力发展我市茶叶产业,是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五个”一号文件的需要,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措施,国家宏观政策给我们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2.1.3区域产业建设背景茶叶是我市传统的主要经济作物,种植历史悠久,资源分布广泛,全市4个县区均有茶树栽培。

至今全市共有茶园面积3.6万亩。

茶叶年总量320吨,年产值1000多万元。

全市现有茶叶加工厂22个。

其中:年加工能力100吨以上2个,年加功能力50吨以上3个,其余茶厂规模较小,大部分系70年代修建,设备陈旧落后、不能配套,年加工能力在10吨以下。

2008年底,水城县茶园面积(新建茶园和成片有效茶园)14000亩,其中采摘面积约8000亩,茶叶产量约150吨,其中名优茶约10吨,茶叶产值约500万元。

全县现有大小茶叶加工厂5个,精加工车间2个,茶粉车间1个,各种茶叶加工机械500台,其中名优机35台,手工茶电炒锅350口。

5个茶叶加工厂年加工能力250吨左右,其中名优茶加工能力约30吨,烘炒青茶加工能力约220吨。

另外,新建茶粉生产线设计年加工能力为100吨。

其中,县茶叶公司茶叶加工厂具有年加工烘炒青茶能力150吨,名优茶15吨以上能力:现有袋泡茶机、手工茶电炒锅、多用微波设备、精制设备、超微茶粉生产线、茶叶袋装、罐装包装设备等各种茶机90台套。

科技实验茶厂于“八五”期间建成,加工设备比较齐全配套。

年烘炒青茶加工能力在100吨以上,名优加工能力5吨左右。

米萝、勺米两个茶叶加工厂设备简陋陈旧,属小型的初级加工厂,年加工炒青茶能力各在10吨左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