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 课程章节

第五章 课程章节





课程计划具体规定了: 教学科目的设置 中心问题 学科顺序 课时分配 学年编制 学周安排
【试题连接】 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 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答案】C
2.课程计划主要由( )组成。 A.学科设置 B.学科顺序 C.课时分配 D.学年编制 E.学周安排 【ABCDE】
当今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就是课程现 代化的问题。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课程的意义




课程是学校培养人才蓝图的具体表现 课程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 课程是学生吸取知识的主要来源 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课程是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和标准


第 课
五 程

第一节 课程概述
一、课程的概念
广义的课程是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 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

狭义的课程指某一门学科


( ) 是为实现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 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 范围、份量及其进程的总和。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课程目标 D.课程 答案:D
11、【2013-永城】学生的直接经验主要 是通过( )获得的。 A.综合课程 B.实验课程 C.分科课程 D.活动课程 [D]
12. 【2012-新乡】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 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 B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C核心课程与广域课程 D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 【A】
中小学教师从事教育教学的“施工蓝图” 是( ) A.教育方针 B.教材 C.课程标准 D.课程 答案:D
二、课程的类型
1、从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来分: 学科中心课程( “六艺”“骑士七技”) 最古老、使用最广泛 活动中心课程
2、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分: 分科课程、综合课程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比较
2.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 特征是(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课程计划的基本特征 C.课程标准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B】
第四节

课程设计与实施
课程设计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计划、 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的活动。
【2011—叶县】有目的、有计划地产生课程 计划、课程标准以及教科书等的系统化活动是 ( ) A.课程目标 B.课程设计 C.课程实施 D.课程评价
学科课程 教学目的 活动课程
主要向学生传递人类长 期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种 族经验的精华 重视学科知识逻辑的系 统性 主要是以教师为主导去 认识人类种族经验
强调终结性评价,侧重 考查学生学习的结果
编排方式
主要让学生获得包括直 接经验和直接感知的新 信息在内的个体教育性 经验 强调各种有教育意义的 学生活动的系统性 主要以学生自主的实践 交往为主获取直接经验
三、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
1、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提供的可能。 2、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 3、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及技能的基础及其可 接受性. 4、课程理论
试题链接: 1.【2012-许昌】 ()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要素 A.社会 B.知识 C.学生 D.教师 E.家庭 【 ABC 】

13.【 13—驻马店遂平】 在对学校隐性课程的分类中,一般把教 师无意识的言行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而构成 的课程称之为()。 A.物质性隐性课程 B.制度性隐性课程 C.心理性隐性课程 D.活动性隐性课程 【C】





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 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 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 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 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 置、校园环境等。 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 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 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 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B]
10.【2011-平顶山】 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 需要来设置课程 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 经验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 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 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D]
3.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 A】
4.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 依据是() A.教学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 D 】
5、教科书不同于其他任何书籍的基本特点是 其内容的( )。 A.准确性 B.示范性 C.新颖性 D.基础性 6、教材的主体部分是( ) A.讲授提纲和讲义 B.教科书和参考书 C.教科书和讲义 D.讲义和参考书 [D C]
3、“无论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 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 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A D]
4. 要素主义课程论的代表人物是( A.赫钦斯 B.巴格莱 C.布鲁纳 D.布拉梅尔德 【 B】
)
【2013—航空港】 提倡课程内容应该是人类文化的“共同要素” 的是( )课程论。 A.学科中心主义 B.社会中心主义 C.经验主义 D.存在主义

7.从课程的功能角度来看,可以分为:
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 技能性课程、实践性课程
试题链接:
1.[2012—南阳][13—焦作][13—郑州]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 研究型课程,这是( )。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 D.从课程任务角度划分 [D]

2、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材的研究 【ACD】
三、三维课程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目标是基础 目标重在能力和方法 目标重在体验和感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试题链接 1、【2012郑州高新、2012洛阳市直多选】 “三维课程目标”的内容包括(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D.智力 E.品德 【 ABC 】
2、既是制约学校课程发展的重要因素, 也是推动学校课程发展变化的重要动力 的是( ) A.生产力发展水平、政治、经济状况 B.学生年龄特征 C.杰出教育家的思想 D.课程理论 【 A】
四、主要课程理论流派
课程现代化的三个代表人物: 布鲁纳、赞可夫、瓦· 根舍因
(一)学生中心课程论 (二)学科中心课程论 1.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3.永恒主义课程理论 (三)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
杜威
布鲁纳 巴格莱 赫钦斯 布拉梅尔德
试题链接 1、没有具体明确的课程标准和教 科书,活动的选材由儿童的兴趣和 需要而定,这种课程理论属于()。 A.活动课程论 B.要素课程论 C.结构课程论 D.发展课程论 【答案】A

2、“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 A.布鲁纳 B.杜威 C.赞科夫 D.卢梭
4、有利于解决有限的学习时间与人类科学技 术飞速发展的矛盾的是()。 A.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D.必”, “科学”“艺术”等属于()。 A.综合课程 B.活动课程 C.学科课程 D.核心课程
6、课程计划中并不作出硬性规定,是否修习, 可根据地方、学校或学生的需要来确定,这种 课程是()。 A.校本课程 B.活动课程 C.选修课程 D.国家课程 [A C]
2.在义务教育阶段开设《品德》、 《艺术》课,这属于(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活动课程 D.通识课程 【 B 】
3、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强调训练学 生的综合能力及个性养成,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潜在课程 4、中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的“七艺” 可看作是最早的()。 A.国家课程 B.核心课程 C.地方课程 D.学科课程 [B D]
7、地方课程属于()。 A.一级课程 B.二级课程 C.三级课程 D.四级课程 8、国家课程的管理权属于()。 A.国务院 B.地方教育机关 C.人大 D.中央教育机关 [B D]
9、学校中存在着对学生的影响,但又 无法控制的教育因素,可以称之为 ()。 A.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B.潜在课程 D.活动课程
9.评价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质量的标准 和依据是( )。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考试用书 D.教科书 【 B】

2.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 (1)强制性;(2)普遍性;(3)基础性 对比:

义务教育的特征:强制性、普遍性、免费性
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

试题连接: 1.【2012—洛阳】 义务教育阶段课程计划的特征包 括( ) A.强制性 B.普及性 C.基础性 D.普遍性 【ACD】
7、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 材料,它主要包括( )。 A.教科书 D.讲义 [ABCDE] B.活动指导书 E.讲授提纲 C.参考书
8.目前在我国,中小学课程的主要构成部 分包括( ) A.知识、能力、价值观 B.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C.教学大纲、教科书 D.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 [D]

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 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 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 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 视听材料。教科书和讲义是教材的 主体部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