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常见症状护理常规

一、营养不良护理(1)评估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等,观察有无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肢冷、面色苍白、神志不清、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一旦发现立即静脉推注25%~50%葡萄糖溶液.(2)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3)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步补充,同时要根据小儿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 轻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功能尚好,应在原有膳食的基础上,逐渐添蛋白质和热能.中及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消化能力弱,对食物的耐受性差,饮食调整要逐渐进行.鼓励母乳喂养,无母乳或母乳不足,可给稀释牛奶或脱脂奶,少量多次,渐增至全乳,然后才能给肉末辅食.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给菜汤、果汁或碎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发生腹泻.4)预防感染,实行保护性隔离.5)掌握输液速度,中重度患儿输液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总量以防心力衰竭.6)测量体重1~2次∕周二、高热的护理常规( 1 ) 评估患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的变化,发热的时间、程度、诱因,以及伴随症状等。

( 2 ) 监测体温变化,观察热型。

( 3 ) 卧床休息,减少机体消耗。

( 4 ) 高热病人给予物理降温或遵医嘱药物降温。

( 5 ) 注意观察病人末梢循环情况, 高热而四肢末梢厥冷、发绀等提示病重。

( 6 ) 降温过程中出汗时及时擦干,随时更换衣物,保持皮肤和床单清洁、干燥;注意降温后的反应,避免虚脱。

降温处理30分钟后测量体温。

( 7 ) 补充水分防止脱水,鼓励患儿进食高热量、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或软食, 做到少食多餐,多饮水。

( 8 ) 做好口腔护理, 必要时给予特殊口腔护理。

( 9 ) 根据医嘱给予静脉补液。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鼓励食用高碳水化合物、低脂肪低蛋白的饮食, 增加水的摄入量, 鼓励病人多饮水, 成人达每日3000ml。

( 2 ) 鼓励穿宽松、棉质、透气的衣服以利于排汗。

( 3 ) 指导患儿家长了解发热的危险性、预防与处理方法。

( 4 ) 切忌滥用退热药及抗生素。

三、抽搐的护理常规1.发作时护理:( 1) 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迅速解开领口及腰带,及时清除口、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及口腔内呕吐物, 保持呼吸道通畅。

( 2 )牙关紧闭者,使用压舌板或牙垫,防止舌咬伤。

( 3 )禁止用力按压肢体,防止骨折。

( 4 )移除可能损伤病人的障碍物。

( 5 ) 抽搐发作时应有人守护,必要时加用床挡, 防止坠床。

必要时按医嘱应用止惊药物。

2.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抽搐部位、持续时间及间隔时间等,并详细记录全过程,并及时与医师联系。

3 .抽搐发作频繁者暂禁食,给予静脉营养,缓解期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食物,避免过饥或过饱、辛辣刺激。

4.保持环境安静,集中治疗和护理,避免声光等刺激。

5. 备好急救用品, 如吸引器、开口器、舌钳等。

6. 如安定、鲁米那、水合氯醛等。

解除肌肉痉挛, 观察病人用药后的反应并记录,使用镇静药物者,观察有无呼吸抑制、血压下降。

7.抽搐伴高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及时更换汗湿衣服, 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

8. 出院后继续服药者,指导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增、减药量或自行停药。

2. 健康教育指导:1.根据病人及家属的接受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向他们讲解抽搐的有关知识。

2.指导家属掌握缓解痉挛的紧急措施及物理降温方法。

如发作时要就地抢救, 针刺( 或指压) 人中穴, 保持安静, 不能摇晃或抱着患儿跑, 以免加重抽搐或机体损伤。

发作时迅速将病人送往医院查明原因, 防止再发作四、休克的护理常规( 1 ) 执行一般护理常规。

( 2 ) 给予休克卧位, 头躯干抬高15°~20°, 下肢抬高20°~30°。

心源性休克同时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取半卧位。

( 3 ) 保持呼吸道畅通, 给予吸痰, 给氧, 必要时给予人工呼吸、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 4 ) 建立适当数量静脉通道, 保证静脉通畅, 遵医嘱及时、正确给药, 使用升压药者注意输液处皮肤情况。

( 5 ) 维持体温, 注意保暖, 减少搬动。

( 6 )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病情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师并做好重症监护。

( 7 ) 留置尿管, 监测尿量。

必要时监测每小时尿量。

( 8 ) 必要时, 做好血液动力学监测。

( 9 ) 随时备好抢救物品及药品。

( 10) 做好口腔、皮肤、管道和褥疮的护理。

2. 健康教育指导:指导病人如何配治疗与护理, 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五、昏迷的护理常规(1).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侧卧位,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小时翻身拍背1次,防止肺部感染。

( 2 ) 密切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备齐各种抢救物品及药品, 及时配合医师进行抢救治疗, 并做好记录。

( 3)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 遵医嘱给予各种药物, 并注意观察疗效及药物的副作用。

准确使用脱水剂、血管活性药物等。

( 4 准确记录24 小时液体出入量。

( 5 ) 做好皮肤护理, 按时翻身, 防止褥疮发生。

( 6 ) 做好眼部护理, 眼睑不能闭合者用纱布遮盖眼部。

( 7 ) 做好安全防护, 加设床挡。

( 8 ) 做好口腔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 避免感染。

( 9) 根据医嘱给予胃肠内或胃肠外营养, 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 10) 保持肢体功能位, 适时做肢体被动运动, 防止肌肉萎缩。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指导病人或患儿家长进行相应的意识恢复训练。

( 2 ) 指导家属生活护理的技巧。

( 3 ) 指导家属为病人做肢体功能训练。

六、呕吐的护理常规( 1 )呕吐时协助患者坐起或侧卧位,膝部弯曲,头偏向一侧,取容器接呕吐物;对昏迷患者应尽可能吸尽口腔呕吐物。

以防呕吐物吸入呼吸道而引起窒息。

( 2 )呕吐停止后给患者漱口,温毛巾擦洗脸部。

及时清洗污染的皮肤( 尤其是颈部) ,清理被污染的床单、衣物等,予以平卧位休息,注意保暖。

( 3 )根据原发病及呕吐轻重, 暂禁食或少量多餐。

( 4 )密切观察呕吐的方式、次数、量、性质、颜色、气味及与进食的关系。

注意病人的一般情况和精神状态, 腹部有无胀气、肠形、包块等,并做好记录。

( 5 )出现恶心呕吐时,鼓励患者做深呼吸动作。

( 6 )用药护理医嘱给胃复安、马丁啉等镇吐药物时,注意镇吐药物大多会引起嗜睡,同时加强病情观察,以防掩盖其他病情。

( 7 )饮食护理增加口服摄入量如温水、温饮料等。

恶心呕吐明显者,暂禁食。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根据不同呕吐原因分别进行指导。

( 2 ) 讲解查明原因、及时治疗的必要性。

七、腹胀护理常规(1).评估腹胀的原因。

(2)患者病情若允许给予半卧位,减轻因腹胀抬高膈肌引起的呼吸困难。

(3)在患者腹部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4)病情允许时,可以让患者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增加肛门排气。

(5)排除肠梗阻等外科疾病后,可给予局部热敷。

(6)腹胀明显给予胃肠减压时,密切观察胃肠减压管是否通畅,引流出液体的量、颜色并做好记录。

(7)病情观察观察并记录有无腹痛、恶心、呕吐等伴随症状。

腹水患者每天观察腹水消长情况,定时间、定部位测量腹围、体重,每天记录24小时尿量。

(8)饮食护理病情允许,可进食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的食物,避免甜食等易产气的食物。

(9)卧床休息,腹部保暖。

八、婴儿哭闹的护理常规一. 护理常规:( 1 ) 患儿哭闹经过适当护理后如未好转, 需密切观察病情并观察其表情、动作与哭闹的声调、时间和特点等, 与医师取得联系及早诊断处理。

( 2 ) 婴儿阵发性腹痛, 好发于1 ~3 个月的婴儿, 患儿可大声哭闹, 面色潮红、口周苍白、腹胀、双拳紧握、双腿屈曲、手足厥冷, 一般持续数分钟, 排便或肛门排气后缓解, 此症状可以反复发作, 应注意合理喂养。

( 3 ) 肠套叠, 好发于4 ~10 个月的婴儿, 婴儿剧烈而持久哭闹, 频繁呕吐, 发病6 ~12小时出现血便, 腹部可触及包块,可疑病例应进行肛门指检及X 线空气灌肠以确诊。

( 4 ) 嵌顿疝: 对哭闹原因不明者, 要检查有无腹股沟疝及能否回纳。

( 5 ) 外耳道疖肿或在中耳炎穿孔前, 患儿常因耳痛哭闹, 不断摇头, 不让接触患处。

( 6 ) 鼻内分泌物堵塞鼻腔时, 因呼吸不畅, 特别是在吃奶时和在夜间易引起烦躁哭闹,哭声断续, 张嘴呼吸。

( 7 ) 患儿尖调哭声, 常提示有颅脑损伤, 如出血、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

( 8 ) 哭声弱或是呻吟者病情多严重。

二. 健康教育指导:( 1 ) 向患儿家长讲解婴儿哭闹常见的原因, 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

( 2 ) 发现异常及时就诊, 以免延误病情。

九、臀红的护理常规1. 护理常规:( 1 ) 轻度臀红①禁用肥皂洗臀部, 并松兜尿布,②条件( 室温与气温) 许可, 可暴露臀部于阳光下, 每日2 ~3 次, 每次10 ~20 分钟,③红外线照射臀部, 可加速炎症吸收,其灯泡距离臀部患处30 ~40 厘米, 每日2 次, 每次15 ~20 分钟。

操作中注意保暖, 护士应观察皮肤情况, 以防烫伤。

④暴露、照射后待局部皮肤温度下降后涂抹油类或膏药。

( 2 ) 重度臀红,除用以上方法外, 还应根据不同情况选用以下护理: ①Ⅰ度, 局部可涂鱼肝油。

②Ⅱ、Ⅲ度, 可选用氧化锌糊剂、油膏、红外线照射, 也可用0. 02% 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每次15 分钟, 沾干后涂1% 龙胆紫。

如有继发细菌或真菌感染, 可涂0.5% 新霉素氧化锌糊剂或用克霉唑制剂。

2. 健康教育指导:( 1 ) 清洗臀部时, 应以手蘸水进行冲洗, 避免用毛巾直接擦洗, 洗后用浴巾轻轻吸干。

( 2 ) 涂抹油类或药膏时, 应使用棉签贴在皮肤上轻轻滚动, 不可上下刷抹, 以免加剧疼痛和导致脱皮。

( 3 ) 防止受凉与烫伤, 照射时必须有护士在旁守护。

十、心律失常护理(1)评估心率、心律、血压、神志等情况,询问有无心慌、胸闷、乏力、头晕、昏厥‘抽搐等表现。

及时进行心电监护,评估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和类型。

及时配合医生抢救与治疗.(2)轻度心律失常患儿应适当休息,避免劳累;严重心律失常患儿应卧床休息;患儿入睡后心率《40次/分,要立即唤醒患儿;室性心动过速者,指导患儿频繁用力咳嗽或刺激咽部,诱发恶心或深呼吸后屏气,再用力做呼气动作等,促进心率规律.(3)饮食应给予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低钾时,给予含钾高的食物,如橙子、香蕉等。

不宜过饱,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4)准确给予抗心律失常药物,观察疗效及药物反应(5)安置起搏器执行起搏器护理常规(6)合并心力衰竭执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7)实施射频消融术执行射频消融术护理常规(8)健康教育①积极防止原发病,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发热、饮食不当、睡眠不足等.②保持大便通畅③严格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④教会患儿家属测量脉搏和听心率的方法,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