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及防范措施摘要:大数据时代对会计信息化影响重大,在推进会计信息化发展,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资源共享平台,提升会计信息化效率的同时,也增大了会计信息化的风险因素。

会计信息化系统风险、业务及数据存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网络病毒风险等表现突出。

平台自身建设、数据使用安全、国家行业政策标准制定等因素都直接影响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速度。

大数据时代下,政府层面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会计信息化标准,会计信息化供应商要进一步强化信息化共享平台的独立性,进一步增强信息化共享平台的安全性,只有政府、会计信息化供应商和会计信息化使用者共同努力,才能规避会计信息化风险,促进会计信息化健康、快速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会计信息化风险因素防范措施新时期,我国会计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实现会计信息化,它的实现可以有效降低企业成本并提高会计工作效率。

会计信息化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的,它是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等信息技术运用到会计工作中,它的发展速度完全取决于信息技术的发展。

近几年,大数据时代为会计信息化提供了多种途径和渠道,根据国内外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全球数据量飞速增长,几乎每年成翻倍增长。

在过去的两年中,大数据与云计算深度融合,大数据为云计算提供了应用空间,也为会计信息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大数据的到来促使了云计算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云会计的发展带了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的风险表现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云计算技术也发展迅猛,全球数据量增长速度令人惊叹,当今社会迈进大数据时代。

大数据的出现使得人们生活更加便捷,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一定的风险。

(一)信息系统存在风险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促进了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

企业信息化呈现出高度集成化模式,信息系统结构成网络化分布。

这样的结构非常有利于信息的采集,也大大加快了数据从采集到整理,再到分析后输出的速度。

企业整体运转流畅,办公效率大大提高。

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会计信息系统还是受到计算机系统的影响,当计算机硬件或者软件发生故障时,会计信息系统数据往往会丢失,甚至导致会计信息化系统瘫痪。

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是成网状分布的,并且很多功能全靠远程处理,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使大范围使用者受到影响,并且系统恢复工作代价沉痛。

(二)业务及数据存储存在风险电子数据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易于修改且不留痕迹,但这个特点也成了会计信息系统的一个缺点。

现在电子数据往往存储于硬盘等磁性介质上,这些数据在存储时一旦被覆盖,很难再被还原。

企业员工在操作会计信息系统时,每个数据的修改都可能造成巨大损失。

数据被修改后,会覆盖原有的数据,新的数据经过信息系统的加工处理,会传输给下一个使用者。

错误的数据或不完整的数据一旦被信息系统接收并传输使用,后期产生的数据都会是错误的或不完整的,这会造成严重的财务风险,会直接导致企业决策的失误。

另外,磁性介质很容易受到磁场变化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经常会出现数据紊乱的现象,整个会计数据会受此影响导致混乱不堪,后果不堪设想。

(三)行业竞争存在风险行业竞争风险主要指行业之间的不正当竞争,一些企业雇佣网络黑客利用网络非法侵入竞争对手信息系统,窃取对方企业的会计信息数据和知识产权数据。

有的不窃取数据,专门利用网络黑客修改对方数据或者破坏对方企业的数据库,造成对方企业信息化系统瘫痪,给对方企业带来巨大损失。

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更多的依赖于网络,会计信息一旦泄露,将会在互联网上迅速传播,企业将无法挽回。

根据以往案例分析,大多数企业的泄密事件都与内部员工有关,企业一定要做好内部控制,防止里应外合导致企业机密泄露。

(四)网络病毒危害严重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病毒的传播不仅仅是通过U盘等磁性介质传播,更多的是通过网络传播。

病毒通过U盘等磁性介质传播速度相对较慢,通过网络传播速度极快。

一旦计算机感染病毒,不仅能传播到财务系统,还可以通过网络传播到远方的其他信息系统。

另外,现有的病毒比较隐蔽,并不是一感染就会起作用,它可以隐藏很长时间,有的病毒都可以通过特定的程序进行激发。

在整个会计信息系统中,只要有一台电脑没有彻底杀灭病毒,整个系统就还会受到病毒的威胁。

所以,企业在网络病毒防控方面应不断加强。

二、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风险的影响因素会计信息化是信息化的一部分,它们的安全性特征基本一致,但是会计信息化还有自身的特点。

在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像平台的稳定性、数据加密漏洞、身份验证缺陷等问题,都会给会计信息化带来一定的风险因素。

(一)信息化平台自身建设因素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大量公共资源信息的共享平台支持,例如云会计的发展需要云计算平台的支持。

云计算具有很强的可扩展性,大量的用户为云计算供应商提供了资源便利,同时产生的规模效应也降低了供应商软件服务的成本。

传统的软件只需要对客户的需求进行调查、分析,最后按客户的要求提供一套财务软件。

但是云计算面对的是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业务,所以它比传统软件建设起来更为困难,它的适应性要更强,灵活性要更高,扩展性要更广,技术标准要求更为严格。

因此,云计算平台建设过程耗时长,耗资多,对技术人员要求高,并且有可能研制很长时间最终宣布失败。

目前,国外的云计算平台比国内的先进,像谷歌等公司的云计算平台已经处于领先状态,而微软等公司也都建有本企业的云计算平台。

相对于外国的云计算平台,我国云计算平台的研发是比较滞后的。

特别是我国刚刚研发的云计算平台,它的研发基础是会计信息化,研发过程中许多技术还不成熟,运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小问题,推广效果也不是很好。

云计算技术国外比国内先进,但是国内的企业不愿意把各种信息存放到国外的云计算平台。

而我国的云计算平台研发是滞后的,这也直接影响了会计信息化中云会计的发展。

(二)信息化数据使用安全因素据不完全统计,有三分之二的企业不愿意将企业自身的会计数据存放在公共云平台上,其主要原因是担心数据的安全性。

当前,在建设云会计信息系统时,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安全因素:一个是登录时身份认证问题。

信息系统是人工设置的,他只认程序中设定好的登陆方式,所以身份认证问题关系到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

会计信息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部分,它也需要通过身份认证来保证信息的安全。

目前,信息系统使用的身份验证方式主要有用户名加密码、密钥、动态口令牌、指纹或人脸识别系统,但是会计信息化系统特别是云会计信息化系统采用的身份认证方式是用户名加密码。

这种身份验证方式使用简单,但是安全系数太低,很容易被木马程序截获。

另外,由于一些操作人员对身份认证不够重视,常常将生日或电话号码等作为操作密码,这些过于简单的数字很容易被人破解。

还有一些操作人员常年不更换操作密码,在输入操作密码时也不注意规避周围人员,很容易造成密码泄露。

二是数据加密的问题。

在会计信息化中,云会计数据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传输,传输过程中数据的载体已经不是纸质,而是其他介质,数据的确认手段也有多种方式,在这种情况下,云会计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发展本来就滞后,网络会计数据加密技术也很不成熟。

开发商在开发网络软件时,数据加密模块设置简单,况且加密的重点是软件本身,防止其他厂商盗用软件,而对数据加密技术则很少投入。

虽然财会人员在登录会计软件时系统会要求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但这只是这个软件操作权限的设定,并不是数据加密程序的设定。

会计数据在网络中传输时,必须有一定的加密方法,确保会计数据安全传输。

如果数据没有进行加密,很容易在网络传输中出现问题,容易被网络黑客或竞争对手截取数据,通过特定的病毒软件程序,窃取企业的财务数据或者更改企业的财务数据,造成接收部门做出错误的决策。

(三)国家行业政策标准因素大数据的到来使得许多企业越来越关注信息化的发展,企业的管理模式也逐步与信息化对接,财会人员也开始接受云会计,这些都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

互联网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是因为全球都使用统一的标准。

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互联网的,它的发展也要遵循互联网的发展规律,所以必须统一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标准。

标准统一了,会计信息化的建设将跟随大数据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标准统一不了,会计信息化建设将出现多元化,这将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甚至扰乱整个产业。

为了使会计信息化标准得到进一步规范,推动会计信息化快速发展,财政部五年前就发布了基于企业会计准则的可扩展性商业报告语言(XBRL)通用分类标准。

该标准的颁布,使得会计信息化发展又向规范化迈进了一步。

根据国家相关部门安排,会计准则通用分类标准将率先在部分企业实施。

这些企业主要是一些在国外上市的大中型企业和部分涉及证券期货的会计师事务所,同时也鼓励国内上市的公司和大中型企业。

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想使所有的企业都执行XBRL,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推广使用。

另外,除了会计信息化标准尚处于起步阶段之外,我国在信息安全方面的立法也没有配套进行。

大数据时代数据每时每刻都在飞速增长,企业通过网络传输数据信息和财务信息,但在网络金融监管方面我们明显滞后。

截至现在,我国还没有颁布任何有关信息安全的法律,这使得企业一旦遇到信息安全侵害,根本没有办法找到合适的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大数据时代下会计信息化风险的防范措施会计信息化在大数据时代下有了快速发展和突破性进展。

但是,会计信息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风险因素,只有采取有效地防范措施,才能保证会计信息化健康发展。

(一)加强会计信息化共享平台的独立性鉴于我国的软件厂商规模相对不大,资金相对短缺,技术比较薄弱,可以试行政府主导机制,由政府牵头整合IT行业资源,聚集相关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人员,再采纳好的管理,实现企业间的优势互补,用各家的长处联合开发会计信息化软件,特别是云计算软件,这样既可以减少技术难度,又可以降低建设成本。

作为政府部门,还可以成立专门机构,负责云计算平台的专项建设,一方面可以设立专项资金,通过项目申报、评审,把资金分配给愿意自主研发云计算平台的企业,或者企业在研发云计算平台过程中,把一些发生的费用通过项目申报方式由政府给予费用返还,也就是企业前期垫付的费用由政府报销。

另一方面,政府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比如在税收方面,从事云计算平台建设的企业可以享受几年全免税,几年半免税等政策。

比如在土地、厂房的建设手续审批方面是否可以给予绿色通道,在银行贷款方面能否享受低利率等等。

在自主平台的建设中要防止信息孤岛的出现,政府部门应帮助企业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

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到财务和业务的协同,实现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流合一”,彻底突破手工会计体系中的职责分工,实现云计算在企业中的应用,从而提供方位全、层次多、可靠性高的信息资料供企业决策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