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说知识点大全(完整详细)附思维导图

小说知识点大全(完整详细)附思维导图

小说知识点1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1.小说的基本特点一般归结为三大要素。

(1)丰富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情感交流的媒介。

作者通过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描绘所处的时代,寄寓所领悟的生活哲理;而读者也往往通过人物形象来把握作品的主题。

(2)完整的故事情节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也就是人物在一定时间内的行动过程。

小说的人物形象,总是在一定的情节中得到表现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情节本身也是反映社会生活的。

(3)人物活动与情节展开的环境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驱使其行动的特定场所。

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

社会环境即人物活动、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社会风貌等。

自然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时令、气候、地理风貌等。

环境的描写,是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v1.0 可编辑可修改
小说知识点2
2.理解小说的内容。

小说往往通过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品主题。

理解小说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从人物形象入手,理解小说内容。

小说重在塑造人物,以此来揭示社会现实、表现作品主题。

在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第一位的。

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段多种多样。

既可以作概括介绍,也可以作具体描绘;既可以描写人物的外貌,也可以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既可以描写人物的行动,也可以展现人物的对话:既可以采用细节描写,也可以插入适当议论:既可以正面着笔,也可以侧面烘托……
人物描写是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

一般有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

肖像描写往往能表现人物性格和精神面貌。

分析作品的肖像描写,要抓住外貌特征,以及这一特征与人物性格、品行的内在联系。

动作描写是指对人物行为、动作进行描写。

人物的行为和动作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具体表现,
人物的行动能反映出人物的内心世界,一举一动含深意。

在分析作品的人物行动描写时,要注意作者选用的动词,抓住人物的特征性动作,进而理解人物独特的个性。

语言描写,“言为心声”。

什么人说什么话,通过语言这个窗户可以窥见人物的心灵。

人物的语言总是切合其身份、经历,反映他的思想感情的,分析人物的语言,是把握人物性格特征的重要途径。

“心理活动是无声的语言”。

心理描写是指对人物在特定的环境中的内心世和思想活动进行的描写。

在作品中,心理描写常与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结合在一起。

直写心理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手法,有的是对人物的内心活动的刻画、交代和说明,有的是人物的自言自语,又称独白,有的是梦境描写与幻觉描写。

除了四个方面的人物描写之外,还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等。

细节描写,指作品中对人物某些细小的举止行动、微妙心理、有标志性的相貌以及细微事件所进行的描写。

细节虽小,但绝不是作品的细枝末节。

在小说中,没有生动的细节,写不出栩如生的人物。

不少作品的人物形象就是通过一两个细节描写,给人留下难忘印象的。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描写人物时不作正面描写,而是通过对其周围人、事、景等的描述,来展示人物的思想、品质及为人。

侧面描写运用得好,能激起读者丰富的想象,起到正面描写所难以达到的艺术效果。

小说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

鉴赏人物形象,要剖析主要人物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尤其要把握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感受人物的性格发展及其命运走向的必然性。

(2)从情节发展的过程入手,理解小说内容
小说中人物的行为和活动过程构成情节。

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尖锐紧张的冲突最容易显示人物的性格。

理解情节发展的过程就是要弄清小说描述了什么事情,事情的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是怎样推演的。

小说的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人物命运走向的基础。

人物的性格是在故事情节中表现出来又在情节的发展中得到发展的。

理解了情节也就掌握了人物性格形成发展的过程,为人物形象的分析和鉴赏提供了依据。

有的作品虽然没有完整曲折的情节,但只要有人物的具体活动,同样可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3)从人物活动和情节推演的环境入手,理解小说内容
阅读小说,需要根据小说中的相关信息,推断出故事发生的社会环境特征。

小说中自然环境的描写,常常是为制造气氯、衬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带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当作是社会环境的暗示。

环境对人物性格的体现和命运的走向起着强化作用。

作者为了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性格,往往为人物设置各种不同的环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记录其种种行为,从而显露其性格,暗示其命运。

了解作品描写的环境,那清有关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人物间的关系等等,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以及命运走向的原因。

小说知识点3
3.分析小说的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是根据作者的写作目的所确定的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中阶段的学习来说,叙述视角也可以称为“叙述人称”。

叙述人称有三种表现形式。

(1)第一人称
叙述者以“我”自称,“我”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

第一人称为叙述视角的特点是:叙述者“我”不仅可以参与事件过程,还可以脱离事件向读者描述和评介。

这种叙述方式常给人以亲切真实之感,能使读者产生一种真实、亲切的感觉;从作者方面来说,它更便于直接表达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

(2)第三人称
叙述者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叙述。

在小说中,运用第三人称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第三人称为叙述视角的特点是: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比较自由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有比较广阔的活动范围。

(3)转换的叙述视角
有的小说在叙述过程中,出现了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混合起来的叙述方法一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而到了关键的内心描写的时候就转用第一人称叙述。

阅读小说,可以尝试着变换叙述视角来叙述故事,比较不同叙述视角带来的内容差异,推断小说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情感倾向和价值观。

小说知识点4
4.理解小说的表现手法
小说中表现手法的运用,有助于表达写作意图,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初中阶段阅读小说,主要理解铺垫、照应、悬念、对比、烘托等表现手法。

(1)铺垫
作者安排一系列非主要情节或细节,为小说主要情节的发展做准备,这种手法就是铺垫。

运用铺垫手法,能使故事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显得自然,也使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之间关系的发展显得合理。

(2)照应
在一篇小说中,前面写到的内容,中间或结尾作出相应的交代;后面要提到的内容,前面先有所埋伏,这种手法就是照应。

运用照应手法,能使小说的内容衔接流畅,结构严谨有度。

(3)悬念
为了体现小说中的矛盾冲突,作者叙述故事时,只是展示人物具体的表现或事件的情形,刻意不揭示这种表现或者情形的背后真相,然后在情节发展到特定阶段时再予以点破,这种手法就是悬念。

在小说创作中,作家们常用悬念使情节发展出人意料,人物性格鲜明突出。

(4)对比
将人物前后不一致的行为表现或事件进展的不同情形,在故事情节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比照,或者将处于同一情境中的不同人物的行为表现形成比照,这种手法就是对比。

运用对比手法,能充分彰显小说的矛盾冲突,体现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5)烘托
从侧面渲染来村托主要人物的表现手法,就是烘托。

运用烘托手法,能使主要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