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的各个组成介绍与分析综合布线系统由6个子系统组成,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及建筑群子系统。
由于采用星型结构,任何一个子系统都可独立地接入综合布线中。
因此,系统易于扩充,布线易于重新组合,也便于查找和排除故障。
1.工作区子系统工作区指放置应用系统终端设备的地方。
综合布线一般以10M2的面积称为一个工作区。
工作区子系统是一个可以独立设置终端设备的区域,该子系统包括水平配线系统的信息插座、连接信息插座和终端设备的跳线以及适配器。
工作区的服务面积一般可按5~10平方米估算,工作区内信息点的数量根据相应的设计等级要求设置。
工作区的每个信息插座都应该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同时,为了便于管理和识别,有些厂家的信息插座做成多种颜色:黑、白、红、蓝、绿、黄,这些颜色的设置应符合TIA/EIA606标准。
2.水平区子系统水平区子系统应由工作区用的信息插座,楼层分配线设备至信息插座的水平电缆、楼层配线设备和跳线等组成。
一般情况,水平电缆应采用4对双绞线电缆。
在水平子系统有高速率应用的场合,应采用光缆,即光纤到桌面。
水平子系统根据整个综合布线系统的要求,应在二级交接间、交接间或设备间的配线设备上进行连接,以构成电话、数据、电视系统和监视系统,并方便地进行管理。
水平子系统的电缆长度应小于90米,信息插座应在内部做固定线连接。
3.垂直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应由设备间的配线设备和跳线以及设备间至各楼层分配线间的连接电缆组成。
在确定垂直子系统所需要的电缆总对数之前,必须确定电缆中话音和数据信号的共享原则。
对于基本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2对,对于增强型每个工作区可选定3对双绞线,对于综合型每个工作区可在基本型或增强型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如果设备间与计算机机房处于不同的地点,而且需要把语音电缆连至设备间,把数据电缆连至计算机机房,则应在设计中选取不同的干线电缆或干线电缆的不同部分来分别满足不同路由语音和数据的需要。
当必要时,也可以采用光缆系统予以满足。
4.管理间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设置在楼层分配线设备的房间内。
管理间子系统应由交接间的配线设备,输入/输出设备等组成,也可应用于设备间子系统中。
管理间子系统应采用单点管理双交接。
交接场的结构取决于工作区、综合布线系统规模和选用的硬件。
在管理规模大、复杂、有二级交接间时,才设置双点管理双交接。
在管理点,应根据应用环境用标记插入条来标出各个端接场。
交接区应有良好的标记系统,如建筑物名称、建筑物位置、区号、起始点和功能等标志。
交接间和二级交接间的配线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在每一幢大楼的适当地点设置进线设备,进行网络管理以及管理人员值班的场所。
设备间子系统应由综合布线系统的建筑物进线设备、电话、数据、计算机等各种主机设备及其保安配线设备等组成。
设备间内的所有进线终端设备应采用色标区别各类用途的配线区。
设备间位置及大小应根据设备的数量、规模、最佳网络中心等内容综合考虑确定。
6.建筑群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由二个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监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建筑群子系统应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
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个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综合布线屏蔽系统的现状与应用目前,屏蔽系统的主要用户群体是哪些?你有没有选择屏蔽系统的必要?用户对屏蔽系统的接受程度如何?影响用户采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些都有必要知道答案。
有两类用户在选择屏蔽系统,一类是有严重电磁干扰环境的用户,如工厂、广播站、电台、机场以及地铁等,其中我们做过了非常多的厂矿企业;另一类是出于安全考虑,严格要求保密的单位,如国防、政府、财政等。
事实上,这两类用户之所以选择屏蔽系统,正是屏蔽系统满足了他们各自的需求,屏蔽系统解决了前者环境中存在的电磁干扰的问题;解决了后者业务要求信息不能泄密的问题,而这两方面正是屏蔽系统区别于非屏蔽的优势所在。
“随着数据大集中的深入,金融系统对屏蔽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另外,技术研究前沿机构如大学、研究所等也是屏蔽系统应用的范围。
”“政府行业出于安全的考虑,很多用户采用了屏蔽系统,加之电子政务带来的大量政府网络建设为屏蔽系统的发展和应用起到了很大地推动作用。
”有没有选择屏蔽系统的必要?面对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要使用屏蔽系统呢?主要是考虑到信息的安全性和能更好地抵抗电磁干扰。
在当前的社会,到处充斥着各种各样的电气设备、电子设备,而这些设备的运转大都伴随着电磁能的转换,高密度、宽频谱的电磁信号及电磁能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形成的电磁干扰构成了极其复杂的电磁环境。
简单地说,只要有电的地方就有电磁辐射,会不同程度地产生电磁干扰。
毋庸置疑,屏蔽系统在传输的抗干扰方面(尤其是在高频的情况下)肯定有很大的优势。
所以对于周围电磁干扰比较强烈的地区,应首先考虑屏蔽系统,正如在设计规范中提到的那样,当外界电磁场强超过3V/m,就应考虑屏蔽系统或光纤布线系统。
”也的确是这样,我们周围的电磁辐射已经越来越强,这是大家不容忽视的,这也一定程度上给屏蔽系统提供了更广泛应用的机会。
目前,用户对屏蔽系统的接受程度如何?影响用户采用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对可靠性、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用户比较接受屏蔽系统,用户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不采用屏蔽系统的用户多数出于成本的考虑,屏蔽系统的整体价格高于非屏蔽系统。
单就线缆来讲,就会高出近一倍。
”另一集成商北京北安建筑智能功能有限公司的贾永东工程师这样讲到。
事实上,厂商和用户也表示出这种观点,协和医院信息中心的姜国木梁先生也如是说,“非屏蔽比屏蔽便宜,因此我们就要结合具体的应用环境来分析是否有必要采用屏蔽系统。
”屏蔽系统安装已不是问题如果屏蔽系统适合你,那么,在选择和安装屏蔽系统时该注意些什么?用户在选择和安装屏蔽系统时该注意些什么?泰科公司表示,建议用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全面平衡,如果存在较强的电磁干扰源或是对网络安全性要求较高就需要采用屏蔽系统。
一个完整的屏蔽系统要求处处屏蔽才能达到用户预期的效果,因此,如果选择屏蔽系统,除了线缆外,模块、配线架等连接件都需要使用屏蔽的,同时再辅以金属桥架和管道。
另外,屏蔽系统安装起来比较复杂,安装不当不但达不到屏蔽的效果,还会造成更大的干扰,因此,用户首先应该选择正规厂家的屏蔽产品,在选择安装工程的公司时,要注意选择有资质、有经验的公司。
的确,对于屏蔽系统在安装方面的质疑最为普遍,屏蔽系统对安装要求比较高这是业界公认的事实。
屏蔽系统安装时必须将屏蔽层完全良好的接地,才能将干扰电流导入大地。
“就目前来讲,对于屏蔽系统的安装已不像以前认为的那么复杂,产品日益成熟,有安装经验的工程师越来越多。
在具体项目中用户严格按照要求进行安装,并经过严格的测试,就不会有问题。
”慧锦网络科技集团的任工这样表示。
事实上,面对安装要求高的事实,主流厂商也都采取了一些有效方法来简化安装,降低安装的难度,如AMP推出的屏蔽系统的端接方法、Molex推出的带色码的PowerCat、IBDN推出的人性化设计产品等。
看来,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只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安装已不是问题。
屏蔽系统另类的应用通常意义讲,屏蔽系统的作用是保护屏蔽系统中传输的信息不受干扰和不泄露,采用屏蔽系统是为了防止线缆中传输的信息对其他设备造成干扰。
在医院的布线系统中,一部分采用了屏蔽系统,主要是在CT 室和核磁室。
因为CT设备和核磁设备对信号的反应非常敏感,采用屏蔽系统可以防止线缆中传输的信号对这些设备进行干扰,因为如果发生干扰,对病人检查的结果就可能产生偏差,医院为了确保安全,采用了屏蔽处理。
医院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虽然出于成本的考虑,大部分布线系统采用了非屏蔽系统,但他们在非屏蔽系统外采用了铺设金属槽的方式,这实质上也起到了屏蔽的作用。
综合布线在机房的维护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1、警惕谐波有时候数据中心机房在网络运行高峰期会出现网络运行不稳定的现象,表现为服务器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传输频频错误,数据更新速度偶尔变慢,有时出现断续。
于此类似,路由交换设备有时也会突发性地“震荡”,数据传输暂时的空白,似乎网络已经中断。
经过排查,幕后的真凶就是谐波,就其根源是该企业机房的供电系统布局不够合理所致。
首先要对电源谐波功率含量和网络错误率要定期测试,当发现错误帧时一定不要掉以轻心。
另外,一路电源能带动的工作站建议不要超过30台,否则应象划分网段那样重新划定供电区域。
以免内谐波功率累积过大,超过设备的容许范围。
如果网络可靠性要求很高,或者对某些非常关键的网络,那么建议你将主要的网络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等,在网络规划设计时就选择由单独的UPS供电,以消除其它电源的谐波对其带来的影响。
2、空气对链路的浸蚀网络链路暴漏在空气中,如果机房的温度、湿度、风速等不符合要求会对链路造成浸蚀。
比如光纤链路就经常被大家所忽视,由于长时间暴漏在空气中,非常受到空气中的水蒸气、灰尘等浸蚀和污染。
通常情况下,这类网络故障比较难以判断和定位,并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要预防此类故障的发生,首先要改善机房的布线,做好链路与空气的隔绝,特别要注意链路的接头处,这是最容易造成浸蚀的地方。
其次要改善机房环境,其实网络设备对环境的要求是比较苛刻的。
条件允许的话,对机房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进行监控,然后根据情况进行调节。
最后定期的检修也必不可少,至少一年要进行两次这样的检测,更换被浸蚀损坏的链路。
3、记录不可少某些机房管理人员技术非常不错但缺乏良好的习惯,在机房管理、维护过程中随意性太大。
不仅对于机房中设备的数量、运行情况、网络布局等不够了解,而且在进行网络配置后没有做记录的习惯。
这些管理过程中的空白,在一旦发生网络故障进行排错过程中其弊端暴露无遗。
通常的情况是,管理员心急火燎但就是不能定位故障,工作效率非常低下。
机房的管理者,首先是设备记录,对机房中的设备进行分类记录,这些记录应该力求详尽。
最好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分类归档记录,可以包括如下内容:安装时间、维修记录、运行状态、保质期等。
其次是配置记录,将设备的相应配置信息记录在案。
比如连接端口、帐户、密码等。
最好将整个机房的网络拓扑图画出来,然后根据布局的调整进行变动。
还有一些记录也很必要,就是机房网络故障的维修记录。
这些记录应该做到详尽,包括故障时间、症状、排除方法和错误原因等。
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记录往往被某些管理人员所忽略,其实这些记录在案的非常有助于此后的网络排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