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语教学方法汇总-语言教学种类概论

英语教学方法汇总-语言教学种类概论

語言教學種類概論:1.傳統語言教學法傳統語言教學法包括:文法翻譯法、直接教學法、聽說教學法與認知教學法。

1.文法翻譯法(Grammar-Translation Approach)♣緣起與教學理念:文法翻譯法大約衍生於一七八0年代(Stem, 1983)。

一九二0年代到五0年代的拉丁文文法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訓練學生有研讀拉丁文及希臘文文學典籍的能力。

其次為增進對第一語言的深入瞭解。

第三為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加強學生對較難教材的學習能力。

教學著重於對文法規則的解說與字彙的學習與記憶。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閱讀的材料主要是取自於文學著作,為文法翻譯者編著的書籍,內容的主要特色是每課課文之前有單字表文後有長篇的文法解析,練習的份量不多。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1 + +L2 + +L1 ✍✍ L2 第一語言和第二語言並重R=W 閱讀與寫作並重,聽力與說話不受重視2.直接教學法 (The Direct Method)♣緣起與教學理念:直接教學法約萌芽於十八世紀末期 (Stem, 1983)。

鑑於文法翻譯法著重於熟記文法規則,無法習得交談能力以及兒童對第一語言習得的經驗而提倡。

這個教學法在一九六0年代中期頗具勢力,又稱為『常識法』(mon sense method)。

強調在有意義的語言學習環境以畫圖、示範及表演等方式施教,提供以學習語言為主的密集式語言訓練。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標的語言(target language)教學使學生完全投入在學習第二語言的情境中。

☺優點:這種教學方法注重於培養並建立學生交談的能力,而不是對文法規則及結構的死背強記。

缺點:由於師資的遴選必須是能流利地使用第二語言的本國人或是外國人。

所以,師資的來源可能較有困難。

另外,由於這種教學多半以畫圖、示範及表演的學習活動來進行,所以,比較適合年幼,培養初級與中級語言能力的學習者,而較不適用於年紀較大、高中及大學階段的學習者。

?利用這種教學方法的著名教學機構是美國的貝利茲學院(Berlitz School)。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2 + + + +L2 > L1 著重第二語言的初級與中級語言能力訓練L S R W 聽力、說話、閱讀及寫作能力的訓練均重3.聽說教學法 (Audio-lingual Approach)♣緣起與教學理念:聽說教學法基本上是承襲一九二0/三0年代的學習模式。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才廣被採用。

它的教學理念是建構在行為學派的刺激反應及制約的學習理論。

這種語言學習活動的目標在於使學生的外語能力達到以說該語言為母語的水準。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教學課程採用編序學習(programmed learning)的編輯方式,依序著重對話及練習的熟記,句型練習及由句型來闡釋文法結構。

教材基本上分三部份:對話、換句練習及應用活動。

學習語法結構重於單字,文法解析很少甚至不提及。

由老師講,或播放錄音帶給學生聽,學生反覆地練習發音、單字及片語以加強記憶,是一種教師本位的教學。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2 + + +L2>L1 著重第二語言的語言能力訓練L = S>R 聽力及說話能力重於閱讀4.認知教學法 (Cognitive Approach)♣緣起與教學理念:一九五0年代是聽說教學法的全盛時期,然而,認知心理學家認為行為學派的理論並不適用於人類。

認知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是以認知心理學 (cognitive psychology) 及衍生變形語法(generative-transformational grammar) 為依歸。

心智的功能在於處理有創造性、有規則轄制 (rule-governed) 的語言。

*教學目標使學習者發揮語言的真實才能 (language petence),以便有好的臨場表現 (language performance)。

教師職責認清學生既有的背景知識 (background knowledge) 或知識庫(knowledge base/bank),並善加利用,使學習者連貫與學習範圍相關的知識,使整個學習語言的過程具有意義。

教師協助學生獲取、整理以及儲存知識。

上課重於瞭解,教師使學習者意識到他們正在學習的內容,教師並且能提出全新的結構與概念使學習者瞭解語言的功能型態及關係。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教材的編寫必須由深到淺都有。

課程與篇章著重有意義的學習與練習及應用討論。

每一個語言技能與課程密切地配合,除非有必要,盡量少討論文法。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2 + + +L2>L1 著重第二語言的語言能力訓練R>W>L>S 著重於閱讀,其次為寫作、聽力及說話能力。

2.近代語言教學法及模式近代語言教學方法及模式包括:諮詢學習/社區語言學習教學法、全身反應法、密集教學課程、建議教程教學法、同化模式教學、功能/觀念性教學、自然教學法、語言純熟度教學法、監督模式教學、瞭解教學法、溝通實力教學、潛移默化教學法及發問教學法。

1.諮詢學習/群體語言學習教學法 (Counseling-Learning munityLanguage Learning, CL/CLL)柯藍(C. A. Curran)氏在一九五五年所提出,旨在消弭學習環境中,團體所帶給個人的焦慮、競爭及衝突。

*教學目標發展完整的個人學習過程與建立學習者與學習者之間的互信關係,使學生安心、用心、專心、有上進心地增進記憶力及辨別力。

教師職責充當學生的顧問,隨時提供協助。

在入門階段,學生可用母語自由交談,教師提供翻譯上的協助,以鍛鍊學生敢講的膽量及自信。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教材依難易程度分為五個階段,前三個階段為入門,後兩個階段為高階。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2 + + +L2>L1 著重第二語言的語言能力訓練R>W>L>S 著重於閱讀,其次為寫作、聽力及說話能力。

2.全身反應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緣起與教學理念:緣起與教學理念(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2 + + +L2>L1 著重第二語言的語言能力訓練R>W>L>S 著重於閱讀,其次為寫作、聽力及說話能力。

3.密集教學課程 (Dartmouth Intensive Language Program)♣緣起與教學理念:傳統教學的缺點在於學生說話的時間和機會太少、教材枯燥、氣氛死板、學習動機不高。

承襲一九五0年代的聽說教學法,拉夏氏(John Rassias) 為改進傳統教學的缺點,在一九七0年代提出這種教學訓練計畫。

他認為若是施以密集式的語言練習,在短期內可以增強各項的語言能力。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密集教學課程有五個教學重點:文法、瞭解、字彙、純熟度及發音。

上課方式採取模擬式、戲劇化的表演方式。

使用『小小談話』(micrologue)-播放一分鐘的獨白三次-施以聽寫練習及密集的句型和換句練習。

教師職責教師必須有活力,能帶動上課學習的氣氛。

教師需隨時保持對學生的關切及支持,讓學生知道教師關心他們並期待他們學好語言。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2 + +L2>L1 著重第二語言能力的訓練S>L 著重培養熟練的會話能力及聽力。

4.建議教程教學法 (Suggestopedia/ Suggestology)♣緣起與教學理念:一九七0年,保加利亞籍醫生及心理治療師拉扎諾夫氏 (Lazanov) 提出建議教程教學法。

這種教學法結合超心理學(parapsychology)、瑜珈和古典音樂的學理。

Chastain (1988, p. 105) 認為建議教程教學法是一種教育及教育及診療上具有創見的『超級認知』教學系統。

(X)教材設計與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法的課程內容分為三個部份:一、閱讀講解。

二、朗讀傾聽。

三、配樂聽說。

在輕鬆的居家氣氛中上課,配合著背景音樂下,老師與學生進行交談,使學生感受到循序漸進的學習方式而有進步。

教師職責鼓勵學生自由交談,不積極地矯正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所犯的過錯。

?適用的語言能力範圍: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聽說讀寫L2 + +L2>L1 注重第二語言能力的訓練L=S 聽力與說話能力的訓練並重5.同化模式教學 (Acculturation Model)♣緣起與教學理念:蘇曼 (Shumann) 在一九七六年提出同化模式教學,認為學習者學習的成果取決於其在社會上及心理上願與說該標的語言 (target language) 是否有同化的意願。

蘇曼 (Shumann) 認為在這種教學法裡面,有九個因素會影響到學習:教學、輸入、個人、性向、生理、認知、人格、情感與社會,其中又以社會因素最為重要,而同化又是社會因素中之一。

6.功能/觀念性教程 (Functional/ Notional Syllabus)♣緣起與教學理念:歐洲委員會為著特殊交談的需要所發展出的一套語言教學系統。

認為語言有六大功能或目的:一、判斷或評鑑。

二、勸說。

三、辯論。

四、理性探討與說明。

五、表達個人情緒。

六、情感關係。

另外,著重五個語言的觀念範疇:時間、數量、空間、相關意義以及雙向詞。

這種語言教學法著重教學能力交談能力,注重語言的使用而不是語言的用法。

7.自然教學法♣緣起與教學理念:一九七七年由特瑞爾氏 (T. D. Terrell) 提出,其理論與美國南加州大學教授柯拉申氏 (Stephen D. Krashen) 所提出的『第二語言習得』的假設不謀而合。

(參看 2.9 監督模式教學)教學理念有五個原則:一、以語言溝通能力為目標。

二、理解先於發言。

三、容許學生依程度發言。

四、教師強調『習得』的活動,而非『學習』的活動。

五、將課堂活動的情感因素減至最低。

教師職責教師要求學生注重語言的意義,而非句型及結構。

教師強調內容重於傳達資訊,瞭解輸入訊息。

讓學生依程度發言,由簡單到繁複,由字串到整句。

要求學生在發言前先瞭解語言。

教師負責營造出使學生樂於與教師及同學相互交談的課堂氣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