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

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版本号:1.0)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二○○三年五月前言本标准是在《广州市城乡地籍数据库建库标准》(修订版)基础上,经过近一年实践修订而成。

本标准根据城乡统一地籍(房产)原则编写,内容涵盖了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和建库、土地利用更新调查和建库、房地产登记、土地登记、地形测量、房产测量等方面。

本标准由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组织编写,解释修改权归广州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产权地籍处(广州市测绘管理办公室)。

本标准适用于广州市地形、城镇地籍测量调查、土地利用调查、房产测量生产、建库,以及相关地理信息系统开发。

标准起草人:曾广鸿目录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 (1)1.1. 范围 (1)1.2. 引用标准 (1)1.3. 术语 (2)1.4. 说明 (2)1.4.1 图件类别 (2)1.4.2 坐标系 (3)1.4.3 地形图底图 (3)1.4.4 内容说明 (3)1.4.5 单位 (3)1.4.6 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 (3)第2章要素分类、分层与代码 (5)2.1. 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的分类 (5)2.2. 比例尺代码 (5)2.3. 地籍号命名规则 (5)2.4. 城镇地形地籍、土地利用现状、房产要素的分类、代码、分层与特征定义 (6)2.4.1 要素分类代码说明 (6)2.4.2 要素分类代码表 (7)2.5. 要素子类代码表 (12)2.5.1 地类要素子类代码 (12)2.5.2 基础控制和地物地貌要素子类代码 (15)2.5.3 行政区要素子类代码 (15)第3章要素属性数据结构 (16)3.1. 要素属性数据结构说明 (16)3.2. 测量控制点属性表结构 (16)3.3. 点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6)3.4. 房角点属性表结构 (17)3.5. 房屋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7)3.6. 其它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18)3.7. 线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18)3.8. 房屋围护物属性表结构 (19)3.9. 房屋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3.10. 其它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0)3.11. 面状地物属性表结构 (20)3.12. 面状房屋属性表结构 (21)3.12.1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权证)结构 (22)3.12.2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共有权证)结构 (23)3.12.3 面状房屋扩展属性表(房地产他项权证)结构 (23)3.13. 房屋附属设施属性表结构 (24)3.13.1 房屋附属设施扩展属性表(隶属房屋)结构 (24)3.14. 房屋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25)3.15. 其它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25)3.16. 复合地物属性表结构 (26)3.16.1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26)3.16.2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26)3.16.3复合地物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27)3.17. 点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7)3.18. 地貌辅助点属性表结构 (28)3.19. 线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8)3.20. 地貌辅助线属性表结构 (29)3.21. 面状地貌属性表结构 (29)3.22. 地貌辅助面属性表结构 (30)3.23. 复合地貌属性表结构 (30)3.23.1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点要素)结构 (31)3.23.2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线要素)结构 (31)3.23.3 复合地貌扩展属性表(面要素)结构 (32)3.24. 行政区属性表结构 (32)3.25. 街道属性表结构 (33)3.26. 街坊属性表结构 (33)3.27. 宗地属性表结构 (33)3.27.1 宗地属性扩展表(地籍调查登记审批)结构 (34)3.27.2 宗地属性扩展表(共用使用权)结构 (35)3.27.3 宗地扩展属性表(他项权利)结构 (36)3.28. 界址线属性表结构 (36)3.29. 界址点属性表结构 (37)3.30. 面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7)3.31. 线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8)3.32. 点状地类属性表结构 (39)3.33. 特殊地类界线属性表结构 (39)3.34. 注记属性表结构 (39)3.34.1 注记扩展(符号类别)属性表结构 (40)3.34.2 注记扩展(字符)属性表结构 (40)3.35.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性质表 (41)3.35.1 权利人(个人、法人单位)扩展性质表(身份证明)结构 (41)3.36.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表结构 (42)3.36.1 房地产登记发证案件扩展表(收件清单)结构 (43)3.37. 内图廓属性表结构 (44)3.38. 地籍图范围区表结构 (44)3.39. 影像要素表结构 (44)3.39.1 影像要素表结构 (45)第4章城镇地籍与土地利用要素属性项代码 (47)4.1. 建筑结构代码表 (47)4.2. 房屋用途代码表 (47)4.3. 房屋所有权来源代码表 (47)4.4. 房屋所有权性质(产权类别)代码表 (48)4.5. 墙体归属代码表 (48)4.6. 他项权种类代码表 (48)4.7. 权属性质代码表 (48)4.8. (国有土地)使用权类型代码表 (49)4.9. 土地等级代码 (49)4.10. 界线性质代码 (50)4.11. 界址线类别代码 (50)4.12. 界址线位置代码 (51)4.13. 界标类型代码 (51)4.14. 界址点类型代码 (51)4.15. 耕地坡度级别代码表 (51)4.16. 证件类别代码表 (52)4.17. 单位性质代码 (52)4.18. 登记类型代码 (52)4.19. 证书种类代码 (53)4.20. 文件类型代码 (53)4.21. 行政区划代码与行政区划名称对照表 (54)4.22. 纳税情况代码 (54)4.23. 影像类型 (54)4.24. 存储类型 (55)4.25. 坐标系类型 (55)4.26. 坐标系统 (55)第5章城乡地籍要素数据交换格式 (56)5.1.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6)5.1.1 城乡地籍矢量数据 (56)5.1.2 空间矢量数据交换格式 (56)5.2.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4)5.2.1 影像数据交换格式 (64)5.3. 格网数据交换格式 (66)5.3.1 格网的值是该格网的要素类型值或高程; (66)第6章城乡地籍数据元数据格式 (68)附录 A (69)附录B (72)第1章引用标准及术语说明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州市各类比例尺的地籍调查测量(含1:10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2000土地利用现状调查、1:500城镇地籍测量)平面坐标系,要素的分类代码,几何特征,数据分层,属性数据结构,数据交换格式等内容。

适用于广州市(含代管县级市)地籍数据库建设和数据交换。

要素符号化标准参见相应制图标准。

1.2.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内容,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组成部分。

本标准发布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当引用标准发生变化时,由本标准发布单位决定修订。

GB/T 17798—1999 《地球空间数据交换格式》GB/T 2260—1999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 7929—1995 《1:500 1:1000 1:2000 地形图图式》GB/T 17986—2000 《房产测量规范》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土地登记规则》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国土资源部《土地利用现状变更调查技术规程》国土资源部《县(市)级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试行)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分类》(试行)(国土资发[2001]255号)国土资源部《实施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技术方案》建设部《城镇房屋所有权登记暂行办法》国家测绘局《地籍测绘规范》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农村土地登记规则》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城镇地籍调查测量实施细则》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广东省土地利用现状更新调查和土地利用数据库建库技术规定》广东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印发土地登记系列表格的通知》广东省建设厅《广东省建设厅关于使用新版房地产权证的通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关于规范房地产权性质和用途登记内容的通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印发〈新版房地产权证填写说明〉(试行)的通知》1.3.术语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现象 phenomenon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事实或存在。

要素 feature城镇地籍或土地利用所描述的现象。

目标 object对一个要素的全部或部分的数字表示。

类 class具有共同特性和关系的一组要素的集合。

属性 attribution要素的特性描述。

矢量数据 vector data以 x,y(或x, y, z)坐标表示的点、线、面 (或包含体) 等空间图形数据及与其相联系的属性数据总称。

图像数据 image data用数值表示各像素(pixel)的灰度值的集合。

标识码 identification code对某一要素进行唯一标识的代码。

元数据 metadata对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及其它特征的描述。

1.4.说明1.4.1图件类别本标准涵盖1:500、1:2000和1:10000三种比例尺:1:500图件为建设用地(包括城镇和农村建设用地)服务,称之为[1:500]城镇地籍图,其标准对应于国家城镇地籍图相关规定;1:2000与1:10000图件主要为农用地与未利用地管理服务,涵盖建设用地二级分类,称之为土地利用现状图或农村地籍图。

1.4.2坐标系本标准中坐标体系规定如下:1、数据库采用统一坐标系统,支持国家80西安坐标系,广州市独立坐标系,54北京坐标系。

2、测绘生产中,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坐标系,1:2000及其1:1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生产应尽量采用80西安坐标系,涉及到与图幅有关的属性以80西安坐标系为准,如根据图幅编号的面状地类号。

3、在具备客观条件情况下,地籍数据库必须支持多套坐标系统之间的转换。

1.4.3地形图底图本标准地形部分内容供测绘生产和建库供参考。

1.4.4内容说明在不采用街道、街坊进行地号编制情况下,在地籍测量与土地调查生产及其建库中,相关内容忽略。

与房地产登记相关而与地籍测量和土地调查生产无直接关系的属性库,在“地籍数据扩展库标准”中规定,与标准结合组成完整地籍数据库。

1.4.5单位无特别说明,长度与面积度量单位分别为米、平方米,角度单位为弧度。

1.4.6数据格式及其图属关联地籍测量、土地调查生产和地籍数据库输出图形文件可采用三种支持方式:1、支持DXF2000(.dxf)格式,属性数据支持Access数据库管理(.mdb),元数据支持文本(.txt)和Access表存储,每个图形文件对应一个属性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