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新中国的科技成就课程标准素养解读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1.从时空观念角度,理解新中国大力发展科技事业的原因及背景,掌握取得的主要科技成就的内容。
2.运用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正确认识新中国科技发展与国防建设、经济建设的关系。
3.从家国情怀角度理解新中国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的地位及意义。
一、两弹一星1.背景(1)20世纪中期,高新科学技术成果往往最先应用于军事领域。
(2)国防现代化程度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影响到它的国际地位。
(3)为了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中共中央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在一些尖端科学技术上取得突破的战略决策。
2.成就时间重大成就1964年6月中国第一枚中近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爆成功,我国跨入核国家行列1966年10月27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拥有导弹和原子弹“两弹”结合的战略核导弹1967年6月17日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1970年4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1975年11月26日中国成功发射返回式遥感卫星二、“东方魔稻”与青蒿素1.“东方魔稻”(1)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南优2号”,此后又成功培育出“超级杂交稻”。
(2)目前,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推广杂交水稻,联合国粮农组织也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解决粮食短缺问题的一项战略计划。
(3)西方媒体因此称杂交水稻为“东方魔稻”“第二次绿色革命”。
2.青蒿素(1)1972年,屠呦呦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
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
(2)青蒿素为治疗人类疟疾奠定了最重要的基础,为人类治疗和控制这一传染病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三、超级计算机1.成就(1)1983年,中国第一台运算速度每秒亿次的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2)1997年,每秒运算130亿次的“银河—Ⅲ”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标志着中国在这个领域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3)21世纪以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
“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光量子计算机的相继问世,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2.意义:我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航天工程1.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把宇航员杨利伟顺利地送入太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神舟”飞天,“嫦娥”奔月,成为新时期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重要标志。
不仅大幅提升了我国的太空技术,还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的民族自豪感。
“两弹一星”的研制①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中国发展核武器,②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免受核战争的威胁。
史料二邓小平说:“如果60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③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解读]史料一反映了当时研制原子弹的目的。
①指1964年10月16日;②说明了中国发展核武器的目的。
史料二揭示了中国研制“两弹一星”的重要性,③从国家地位、民族兴旺方面予以说明。
[思考] 结合史料一、二指出,中国领导人在当时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什么?依据当时形势说明理由。
【提示】决策:发展“两弹一星”。
理由: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
②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④为了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的重大历史意义(1)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我国的核垄断与核威胁,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极大地鼓舞了我国人民的志气。
(2)展示了我国的实力,增强了国防力量,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
(3)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科技骨干,为我国高新技术及相关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代五千年文化给我们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新中国成立后,①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史料二②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
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
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解读]①反映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各个领域取得重大成就的前提;②反映出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改革所起的积极作用。
[思考] (1)“中国近代……没有值得骄傲的,没有给后代留下一定的遗产;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给后代留下值得骄傲的遗产。
”这样说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近代中国,由于清政府的腐败与列强的入侵,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2)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对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提示】调整: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
原因:国内:①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②改革开放不断深入;③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
国际:①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③美、中、苏关系缓和;③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
新中国取得重大科技成就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2)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3)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和积极引进世界先进技术。
(4)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5)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6)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时间背景侧重点影响20世纪50-70 年代美国敌视新中国,企图扼杀新生政权;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发展军事科技(如原子弹、导弹、氢弹、人造地球卫星),提高国防实力巩固并维护了中国国防安全,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安定的外部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国际经济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中国改革开放日益深化,综合国力增强科技为经济服务(如和平利用核能、进入国际商业卫星发射市场等);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致力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了综合国力,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两弹一星”成功研制,使中国的国防能力大大增强,打破了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2.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水稻杂交品种“南优2号”,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
3.1983年我国第一台巨型计算机“银河-Ⅰ”型机诞生。
计算机的应用加速了国家的信息化发展。
4.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宇宙飞船顺利升空,这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里程碑。
1.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成功研制“两弹一星”的意义是( )A.增强了国防力量B.打破了美苏两极对峙局面C.加速了信息化发展D.提高了人民物质生活水平A[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弹一星”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增强了国防力量,故选A项。
]2.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自主研制的“长征-1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
“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说明我国( ) A.进入了航天事业新时代B.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C.取得了载人技术新突破D.迎来原子能技术新时期A[“东方红-1号”的成功发射打破了苏联和西方国家对航天技术的垄断,标志着我国进入航天时代,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与材料所述不符,故排除。
] 3.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 )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南优2号”杂交水稻D.“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C[美国是世界上最先制成原子弹的国家,苏联则是世界上最早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和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A、B、D三项成就都不是中国最早。
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是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
]4.某校举办“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成就展”。
下列成就最有可能入选的是( ) A.“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C.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D.“银河”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D[解题时紧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成就”,即1978年以来的科技成就,A项时间是1970年,B项时间是1964年,C项时间是1965年,D项时间是1983年。
] 5.20世纪末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发布5~7天中期数值天气预报(通过海量数据统计)的国家之一,并成功进行了多次重大自然灾害预报。
此项成就的取得与下列哪项科学技术密切相关( )A.“南优2号”培育技术B.“银河”计算机技术C.“神舟”飞船发射技术D.“长征”火箭技术B[由材料“通过海量数据统计”“重大自然灾害预报”可知这与计算机技术有关,故选B项;A项属于农业技术;C、D两项均为载人航天技术,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错误。
] 6.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这一战略实施以来所取得的重大科技成就是( )A.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C.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D.“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A项错误;“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B项错误;杂交水稻“南优2号”选育成功是在1973年,故C项错误;“神舟”五号实现载人航天是在2003年,是20世纪90年代“科教兴国”战略提出后所取得的成就,故D项正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