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简介
十四中 任彦彦
九年级上册包括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具体分配如下: 第21章 二次根式 约9课时 第22章 一元二次方程 约13课时 第23章 旋转 约8课时 第24章 圆 约17课时 第25章 概率初步 约14课时 一、 教科书内容安排 1.二次根式
学生在这一章,首先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并掌握以下重要结论: (1)a 是一个非负数;
(2))0()(2
≥=a a a ;
(3) a a =2
(a≥0).
关于二次根式的运算,掌握如下法则: b a ab ⋅= (a≥0,b≥0),
b
a b
a = (a≥0,b>0)并运用它们进行二次根式的化简。
“二次根式的加减”一节先安排二次根式加减的内容,再安排二次根式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内容。
在本节中,注意类比整式运算的有关内容。
2.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 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
3.旋转
学生已经认识了平移、轴对称,探索了它们的性质,并运用它们进行图案设计。
本书中图形变换又增添了一名新成员――旋转。
“旋转”一章就来认识这种变换,探索它的性质。
在此基础上,认识中心对称和中心对称图形。
4.圆
在“圆”这一章,学生将进一步认识圆,探索它的性质,并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一章的学习,学生的解决图形问题的能力将会进一步提高。
主要内容有:圆及其有关概念,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正多边形和圆,弧长和扇形面积。
5.概率初步
掌握概率的初步知识,学生还会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主要内容有:通过掷币问题引出概率的概念,用列举法求概率,利用频率估计概率,课题学习 键盘上字母的排列规律。
二 章节知识结构框图及目标
(1)二次根式
课程学习目标
对于本章内容,教学中应达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 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了解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的理由;
2. 了解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
3. 理解并掌握下列结论:
(1))0(≥a a )是非负数; (2))0()(2
≥=a a a ; (3)a a =2(a≥0);
4. 掌握二次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会用它们进行有关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
5. 了解代数式的概念,进一步体会代数式在表示数量关系方面的作用。
(2)一元二次方程
课程学习目标:
1.以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求解其中的未知数为背景,认识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 2.根据化归的思想,抓住“降次”这一基本策略,掌握配方法、公式法和因式分解法等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解法;
3.经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作用,进一步提高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方程这种重要数学工具的基本能力。
(3)旋转
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的学习目标如下: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旋转,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点与旋转中心连线所成的角彼此相等的性质;
2.能够按要求作出简单平面图形旋转后的图形,欣赏旋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3.通过具体实例认识中心对称,探索它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所连线段被对称中心平分的性质,了解平行四边形、圆是中心对称图形;
4.探索图形之间的变换关系(轴对称、平移、旋转及其组合),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旋转的组合进行图案设计。
(4)圆
本章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
课程学习目标:
1.理解圆及其有关概念,理解弧、弦、圆心角的关系,探索并了解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探索并掌握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关系、直径所对的圆周角的特征。
2.了解切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切线与过切点的半径之间的位置关系,能判定一条直线是否为圆的切线,会过圆上一点画圆的切线。
3.了解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探索如何过一点、两点和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作圆。
4.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用等分圆周画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方法;会计算弧长及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及全面积。
5.结合相关图形性质的探索和证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通过这一章的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
(5)概率初步
本章知识结构框图
课程学习目标
本章教科书的设计与编写以下列目标为出发点:
1.理解什么是必然发生的事件、不可能发生的事件,什么是随机事件;
2.在具体情境中了解概率的意义,体会概率是描述不确定现象的规律的数学模型,理解概率的取值范围的意义,发展随机观念。
能够运用列举法(包括列表、画树形图)计算简单事件发生的概率;
3.能够通过实验,获得事件发生的频率;知道大量重复实验时频率可作为事件发生概率的估计值,理解频率与概率的区别与联系。
通过实例进一步丰富对概率的认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了解进行模拟实验的必要性,能根据问题的实际背景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